APP下载

浅论小学教育中教育惩戒的德性回归

2020-09-10朱茜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02期
关键词:现状

朱茜

【摘要】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伤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使其受到德育熏陶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笔者将在本文中解密教育惩戒之现状,在千沟万壑的现状基础上慨叹教育惩戒异化之缘由,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搭建教育惩戒的德性回归之路。

【关键词】现状;缘由;德性回归

2017年10月,女教师因学生迟到罚站学生几分钟被该生家长关了7小时;2018年11月,宁波奉化区一名四年级学生因在校车上与低年级学生抢零食被随车教师掌掴,教师被解雇。因为惩戒问题而导致两败俱伤的例子比比皆是,教育惩戒的工具价值已经得到了哄高的地步,各种惩罚的开端都只是想粗暴地制止学生的不当行为,德育价值隐而不见。教师的不正当惩戒或是家长、社会的不当理解使得教育惩戒的正当使用和德性回归的探索迫在眉睫。笔者将在本文中解密教育惩戒之现状,在此千沟万壑的现状基础上慨叹教育惩戒异化之缘由,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搭建教育惩戒的德性回归之路。

一、解密教育惩戒之现状

教育惩戒问题一直以来争议不断。教师对教育惩戒的态度两极分化:一是教师迫于各种压力和赏识教育流行的趋势直接放弃了教育惩戒;二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惩戒手段达到了体罚、虐待等地步,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惩戒过程权威化,教师出于各种主观意识或对学生的期望心理,惩戒成了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被动接受者在惩戒过程中丝毫没有话语权,仅仅是规范了受教育者的行为规范,并未对学生的品德和品质进行熏陶。惩戒界限模糊化。惩戒一词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概念,实施细则没有具体的要求,对于教师的惩戒权也没有相应的保护条例。

二、慨叹教育惩戒异化之缘由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教育惩戒是指教育者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的一种处分,是建立在不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使学生受到内化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但是教师往往将此与体罚心罚混淆使用,亦或是直接放弃教育懲戒这一手段,对学生的不正当行为不管不顾,使学生的德育更是遥遥无期;亦或是对学生过度惩戒,让学生饱受各种奇异的眼光和不公平的待遇,让学生的身心俱疲。教育惩戒的正确使用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保障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望洋向若而叹

教师在把控教育惩戒的能力上的欠缺让教育惩戒大受挫伤。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出于规避风险的心理,对学生的不正当的行为视若无睹。教师在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缺乏公平性,容易受主观情绪影响,对于自己喜爱的学生或者是表现良好的学生减轻惩戒程度,对于平时调皮捣蛋学生则厌恶之至,怒骂冷暴力等形式接二连三。教师的教育惩戒缺乏圆满性。教师在惩戒过程中只注重到了受教育者的行为转变,人文关怀缺失,并未注重惩戒时与家长的沟通及惩戒后应当对学生的帮扶和转化。

(三)三人言而成虎

2013年一句“老师的惩罚别再逼得学生跳楼”的各种报道充斥人们的生活圈,学生不遵守纪律被老师批评几句即从30楼跳下,这个事件的关注点仅仅放在了教师上,随即各种口诛笔伐和谣言将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推在了风口浪尖。舆论的压力和家长的不理解让教师在惩戒上退避三舍,避而不见,面对这样的舆论趋势,哪个教师愿意铤而走险?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在苦口婆心依然无效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做?

(四)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教育惩戒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涉及到的各种因素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每个环节都是紧扣相连的,对于这样的一个复杂系统,法律的保障才是这个系统得以顺利有效运行的基础。可是我国目前的法律涉及到的大部分都是外在的边界问题,而且是非常广泛的意义,并没有具体的细则让教师得以参考,让教育惩戒的实施更是难于上青天。

三、搭建教育惩戒的德性回归之路

教育是国之根本,而教育惩戒是顺利实施教育活动的保障,是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手段,搭建教育惩戒的德性回归之路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教师的齐心协力。

(一)国家: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

《论语》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教育惩戒的实施,一是国家应当与时俱进制订详细的法律规定,明确概念,确定使用方式、范围和手段。如,怎么样的惩戒是正当的,各种抄抄写写或是罚站等应当要有什么样的规定等,法律的制订更是应该要具有年龄段的特征体现,让惩戒有律可循;二是应当对实施惩戒的教育者提供相应的保障权利,确定教师实施惩戒的监督机制、申诉申辩的权利,保障教育者的权益,不被舆论的唾沫淹没,不被家长的无理取闹所打压。

(二)社会:岂可“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当下是网络信息高速运转,大众媒体占据舆论话语权的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报道的任何一条新闻都会引起各种关注,如果报道的教育惩戒内容与事实不符,那么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大众媒体应当引导大众合理正确地认识教育惩戒,理性看待教师的教育惩戒,为教育惩戒的实施营造良好的氛围,让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加地如鱼得水,同时也能对教师的“滥用”进行理智的回应。

(三)学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校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基地,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的建设都是围绕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内在品格而进行的。教师作为教育实施者面对着各种压力容易导致职业怠倦感,导致教育惩戒不能很好地实施。因此,学校应当改进教师疏导情绪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一味地镇压或是无视,让学校成为教师的靠山。同时,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正当的教育惩戒的指导,授予教师正确的知识培训,改正教师对于教育惩戒的态度和使用方式方法,使教育惩戒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并达到最终的惩戒目的。

(四)教师: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教育惩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应当不断地完善自己,掌握教育惩戒实施的注意事项。教师应当保证教育惩戒的公平性,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与惩戒面前平等对待。当教师也有过错时,也应当及时向学生表示歉意并接受学生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人人都是平等的。教师实施教育惩戒应当及时不拖延,当场让学生的不正当行为得到制止和改正,同时注重学生惩戒后的帮扶,联系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惩戒目的,及时疏导学生的不良情绪,让学生得到内在的德育教化。

教育惩戒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育惩戒规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外在行为,更是学生的内在品格和德育教化。只有在此基础上,教育惩戒才能是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戒才能得到大众的接受,教育惩戒才能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利利.德性论视觉下的教育惩戒探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7.

[2]穆姝含.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戒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3]张艳娟.小学班级管理中惩戒教育实施条件与运用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现状
黔东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状况与调查研究
卫生类高职校“专接本”的现状和管理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高职数学中微积分的教法讨论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