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
2020-09-10吕甜甜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坚持针对性、渐进性与整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程共性教学建设与地方个性德育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青少年成长规律与课程教育教学规律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
[基金项目]201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伦理视角下的‘新生活运动研究”(17CZX74);2018年度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欠发达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乡风文明建设路径研究”(18ZXD003);2019年度宿迁市社科研究课题“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究—以宿迁为例”(19SYB-85)
[作者简介]吕甜甜(1984—),女,江苏宿迁人,法学硕士,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伦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075-02[收稿日期] 2020-03-30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对推进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1]。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在青少年拔节孕穗期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作用,对扣好青少年人生第一粒扣子起到不可替代、责无旁贷的特殊作用。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一体化”体现不明显,离总书记在“3·18”讲话中要求的“螺旋上升”“循序渐进”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仍有不少距离。
第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欠缺,缺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衔接的整体布局。目前,大学、中学、小学在思政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有着各学习阶段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相关探讨,但多为“各自为教”“各自为研”“各自为学”。亦即是说,从各自学习阶段的思政课横向教学思考很深入,但从大学、中学、小学的思政课纵向教学思考很匮乏。
第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保障机制的一体化欠缺,缺乏大中小学思政课保障机制的“一盘棋”。目前小学和中学阶段的思政课主要为副科,地方教育局为主管部门;大学阶段的思政课主要为公共必修课,省教育厅为主管部门。从保障机制上可以看到,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在保障、协调和谋划上,要加强沟通,打破壁垒,从保障机制上有利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第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欠缺,缺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系统思维。首先,小学思政课教师专业性缺乏。目前,中学及大学思政课教师队伍招聘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生,但是小学思政课教师多为临近退休的语文或其他教师担任,很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口。其次,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都拘泥于政治教科书,缺少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解读和讲解。最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缺乏对于非本人从教阶段教材的研读备课。
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基本原则
在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过程中,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在遵循课程建设整体布局、教学方法探讨、教学内容创设、教学规律把握等方面基本原则基础上,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式地开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铸魂育人关键课程作用,真正打造新时代青年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思政课程[2]。
(一)针对性、渐进性与整体性结合的原则
首先,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要体现针对性,针对爱国主义或社会公德某一主题,要旗帜鲜明地针对青少年成长中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专题,着力学生思想培育。其次,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要体现渐进性、接续性和螺旋上升性。如倡导文明家风为例,小学阶段侧重情感体验感知开始,知道“家”的含义,我的家是什么样的,我的家人是如何相处的。到中学阶段逐步推进理性认知和判断,我的家每天有哪些家庭活动,这些活动好不好,是否有价值、是否合理,怎样才能更好?再到大学阶段理性思考、理论论证推理,家庭家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细胞,要从哪些维度系统推进家风的建设等。这种由低年级的“情”,到高年级的“知”,再到大学的“理”,渐进接续推进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要体现整体性。在课程开设中,教师要由整体思维架构,横向来看,教学内容要源于思政,而不止于思政;纵向来看,教学内容要基于大中小学各阶段,而不囿于各教学阶段。总之,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要将问题的针对性、阶段推进渐进性和布局整体性结合起来,在针对性、渐进性和整体性相结合基础上的大中小思政课教学更立体丰盈、更具实践性和实效性。
(二)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加强实践教学,辅以网络教学。首先,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良好的课堂教学组织、丰富的案例、活动安排为学生接受课程相关主题打牢根基。其次,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话要积极拓展延伸实践教学,如开展红歌合唱、历史情境剧表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等活动。最后,在大中小学各阶段开设思政课要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根据各教学阶段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开放部分思政网络资源,齐心打造大中小学线上线下思政育人同心圆。
(三)课程共性教学建设与地方个性德育建设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遵循各阶段课程教学大纲涉及的共性教学内容。如各阶段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思想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这些教学内容为教学大纲规定的“必选动作”,各阶段学校课程开展要严格坚持课程的政治性和权威性,不能动摇和偏离。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思政课程资源,积极融入课程建设之中[3]。以宿迁为例,宿迁拥有丰富的地方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如朱瑞将军纪念馆、彭雪枫纪念馆等;宿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如西楚文化资源、大运河文化资源等;宿迁拥有大批凸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资源,如洋河集团、京东电子商务等;宿迁在全国文明创建过程中提出的“宿迁文明20条”等。这些教学内容是具有地方特色的“自选动作”,因其更贴近师生生活实际,教师要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地域性和特殊性,有效运用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去。
(四)青少年成長规律与课程教育教学规律结合的原则
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各阶段青少年成长规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理性思维相对薄弱,不能强调逻辑演绎、死记硬背,要重视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在中学阶段,学生理性思维逐步萌芽,在情感共鸣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逻辑推演和理论阐释。在大学阶段,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发展都快速发展,要积极探索情感和理性融合的双重路径。另一方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要紧密结合课程教育教学规律。思政课理论来源于丰富现实的生活土壤,大中小学思政课理论教育教学只有源于大中小学各阶段学生生活的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要螺旋上升式地讲好大中小各教育阶段的实践故事,用适合各阶段学生成长规律、符合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案例增强学生思政课课程实效。
参考文献
[1]王易,岳凤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8,(05):61-65.
[2]徐蓉.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80-85.
[3]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05):22-27.
Thoughts on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Taking Suqian as an Example
L? Tian-tian
(School of Marxism, Suqian College, Suqian, Jiangsu 223800, China)
Abstract: Some opinion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schools in the new era points out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should be offered step by step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Thi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raining socialist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To promote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pertinence, gradualness and integr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network teaching; the combination of general teaching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and local mor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mbination of juvenile growth law and teaching law of cours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iddle schools and primary school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