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改革中的困境与对策
2020-09-10谷正艳
谷正艳
摘 要 2014 年“慕课”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正式进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本文对“慕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探究、理性的思考,并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有效路径,努力推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创新。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慕课 困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48
Abstract In 2014, 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MOOC" officially entered the teaching field of poli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However, from the practice of recent years, the problems in the MOOC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paper makes a scientific inquiry into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in the teaching of "MOOC", and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related problems,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MOOC; dilemma; countermeasure
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慕課”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在2014 年正式进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领域。近几年,全国各高校也在积极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平台,积极推进思政课“慕课”教学改革。虽然慕课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尤其是在2017年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的大背景下,全国各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慕课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不足之处也日渐凸显。“慕课”并不能否定传统课堂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只能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本文旨在剖析慕课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的新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效性的对策。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习成效欠佳,慕课教学流于形式
翻转课堂先驱亚伦和伯格曼认为,翻转学习的本质,不是如何使用微视频,而是如何充分使用好课堂学习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进而创造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1]由于慕课是一种无约束无监督的学习方式,学习的效果也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这就造成思政课教师无法对学生课下的“慕课”学习进度和学习进行有效性监管,致使慕课教学过程变得不可控,因此,学习的效果也因人而异。对于那些渴望知识、自律性强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对于那些管控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言,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都只是被动的参与其中,对于老师让观看的慕课教学视频内容,他们大多只是点开视频而已,并没有认真学习,不少人是一边上其他课一边刷慕课,学生的学习成效低,对慕课的认同感不强;而对于老师在慕课平台上布置的作业,有可能通过复制、粘贴别的同学的答案或找同学代写来完成。总之,他们通过种种途径来应付老师在慕课平台上布置的任务,对于这部分同学而言,平台上的学习任务必将流于形式,各行其是,最终导致慕课平台中的思政课学习只是一种“装饰品”。有些大学生沉迷于“手机”,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面对面的精彩讲授,也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那么人机交流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而且现在高校几乎各门课程都在践行慕课教学,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最终导致慕课教学流于形式化。
1.2 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不足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核心任务是讲透理论、以理服人,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准确解读使内容变得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真正唤起学生的共鸣,让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知道在慕课的教学实践中,平台上的“微视频”“小测试”等资源基本上都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教学重心更多地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面,改革出现了过于重视方法和手段,忽略了思政课本质与性质的本末倒置的现象。思政课作为青年大学生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场”,它与专业课相比,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课程,让学习者“知不知”的问题,最重要的它还是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有一个让学习者“信不信”的问题。[2]它肩负着一定的政治功能和道德作用,它不仅需要学生的自主感受与学习,更需要潜移默化的教育,必须是实打实的思想教育和言传身教。
于传统课堂而言,教学具有面对面的直接性特点,教师优于计算机的地方就是运用语言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发散出自己的人格魅力,[3]而慕课则弱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慕课教学实践中重学轻教,忽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减少,由于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严重缺失,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心理状态,也无法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社会信息,自然就无法确保思政课教学的科学性和导向性,这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思政课旨在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有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实现“入脑”与“入心”。
作为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首要特点是“思想”。“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影响在意识领域是永远不能被替代的,“学思政课、看思政事、信思政人”的信念……这些都是“慕课”所无法达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单纯的知识课,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其知识化,更不能去思想化,而要强化其思想和价值引领。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知识的传授就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正确的思想政治品德认知,这种品德认知只有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可能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政治”。人是社会人,也是政治人,每个人都持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只有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第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理论课”。所以思政课老师要在回答深层次的重大理论问题上下功夫,做到以理服人。要注重课程的系统性、逻辑性,防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碎片化,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深、讲透、讲清。总之,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建设中,要不忘初心,坚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目标,保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1.3 教学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不够
从学科分类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属于人文社科类,其教材、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设置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在思政课慕课教学中,其教学内容是根据教材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提炼出主要的问题制作成微视频,每一段微视频都着重解决一个问题。但教学内容的碎片化,使知识无法呈现系统性、全面性,使95后大学生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性,从而影响知识的重构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内容是与时俱进的,必须与世情、国情、社情密切相关,其教材也在不断地修订,思政课的知识点和案例等更新速度较快,其内涵需要不断丰富与完善,课程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也需要随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对于慕课来说,由于成本和精力所限,录制好的微视频在慕课平台上循环使用,其内容是基本上不会变的,因此,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平台内容与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需求不匹配,无法适应思政课更新速度快的要求,而且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更多考虑的是共性教学内容,很少依据学科和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2 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困境的有效路径
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通知中规定:网络教学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手段,不得挤占课堂教学时数。基于此,“慕课”背景下的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要结合院校实际,探索构建适合本院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2.1 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
就目前中国教育的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而言,我们首先要明晰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定位。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占据主体地位,而慕课归根到底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线上教学不能等同于课堂教学,更不能取代课堂教学,无论何时都要“敬畏讲台”。具体来说,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及时的进行情感教育和价值引导;通过慕课平台,充分发挥“线上”教学的优势,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我们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课时,明确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任务。课前教师安排学生在线上完成预习任务,课堂教学中除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学内容外,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选择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组织讨论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主动性,由此来实现教学任务的合理分工。
2.2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规定:“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我国的教育历来重视知行统一、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思政课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构建“5+1”的“理论课堂+实践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思政课教学中,要想真正地使所学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必须通过社会实践,鼓励学生“以知践行,以行促知”,在实践课堂,教师根据理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及学生关注的问题设计实践主题,组织学生在假期实施主题实践活动,有效解决当今大学生缺乏社会体验和认知的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理论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让学生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价值所在,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2.3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
从教学过程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看重课程的考核方式,因此创新成绩构成比例,优化考核体系,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有着积极的意义。为此,要创新多元化的教学评价理念,从评价考核的主体、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入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首先完善评价考核的主体。要把教师评价、计算机自动评阅、学生自评以及学生互评充分地结合起来,不仅促进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而且也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考核方式更具科学性。其次,丰富评价考核手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于一体、学习能力评价与创新能力评价于一体、理论知识水平评价与日常行为评价于一体、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于一体、权威评价与民主评价于一体的综合评价原则”,[4]给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客观公正的评价。(下转第149页)(上接第100页)再次,要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把这些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评价内容要坚持多元化原则,以及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知、情、意、信、行等共同纳入评价范畴,充分保证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促进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真正体现评价的价值性。
总之,在“慕课”风行的今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其所隐含的诸多风险,理清“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传统实体课堂还是虚拟的慕课教学,都不能偏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与方向。
基金项目:2017“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慕课”背景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2017BKJGLX064;2017“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大学生“问题意识”匮乏研究》2017BKJGLX063
参考文献
[1] 汪倩倩.慕课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高教探索,2015(7):83-86.
[2] 陈豪.“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2014(4):70-73.
[3] 苏升乾,王溪.“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03-105.
[4] 钱翠玉.高校思政课“多元一体”学业综合评价体系[J].教学研究,2016(01):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