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叙事类写作蓝本:都德的《最后一课》

2020-09-10蔡立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叙事视角表现手法

蔡立红

【摘要】明清时期书籍印刷常是印刷成多部雕版,以便出现差错时做校正改动之用。当时,把这种底本称之为蓝本。蓝本相当于现在出版印刷的校样。今天,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模板,一种典范。那么,写作教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底板?答案是肯定的。现行的部编版教材犹如一座宝藏,有取之不尽的财宝等着我们挖掘、提炼,内化应用。

【关键词】叙事视角 人物刻画 表现手法 内化应用

一、独特的叙事角度

都德的《最后一课》,内容是法国在普法战争失败之后,被迫割地给德国,德国只准法国人用德语交流。课文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串联情节,记录了小镇的人们上最后一节法语课的情形,表现出了人们遭受侵略的悲痛和深沉伟大的爱国情感。作者却选取了最后一节法语课,用一个教室来倾诉这份感情。以小见大的表现出所有面对这种抉择的为难,选择了以一个平时淘气调皮、厌烦学习的男孩的视角,通过他的心理和情感变化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深切悲痛。以如此的视角切入故事,使情感震撼心灵,将一个宏大的爱国主题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作文要想引人注目,新颖别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切入角度。如半命题作文“珍惜_____”,同学们通常会写“珍惜友情”“珍惜亲情”。这些视角都会使记叙落入俗套。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就不一样了。比如,“珍惜拥有的波折”“珍惜拥有的苦口良药”。确立角度后再描述恰当,言之成理,则会是一篇相当不错的作文。再如,写母爱,你就会看到一大波的“送伞、看病”接踵而来,只需一瞥便令人生厌。不如从“手”“头发”的变化角度写母爱,或者写“妈妈的唠叨”,甚至可以写“没有妈妈的日子”。在写环保类作品时,我们如果选取拟人化的手法从动植物角度写效果是妥妥的。有了好的视角,再加上得当的描述,一篇佳作就诞生了。

二、细腻的人物刻画

作品着力刻画了韩麦尔先生。通过多种具体描写修饰,真挚而细腻地刻画了一个拥有一颗破碎的爱国的赤子之心的爱国志士。作者先从外貌入手写,“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从这特殊的衣着就可以看出今天是与众不同的日子,他如此穿戴是为了纪念自己教学生涯的最后一课,阿尔萨斯人的最后一课。顿时,让我们感到一种仪式感,一种令人无比消沉的气氛,同时设置了悬念,引起下文的叙述。再着眼于他的语言。韩麦尔从内心发出祖国语言的最强音是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他心中是一种激动,他喊出的是一种自豪。他说,掌握了一门语言,就好比拿着了开启监狱大门的钥匙。他面临着即将失去说法语的机会,他劝诫人们要牢牢记住自己的母语。有一天要解放自己的国家,心儿永远向着祖国。最后再现韩麦尔,“脸色惨白”“他呆在那儿”“惨白”,他的脸上写满了对即将发生的一切的无奈,自己的悲哀已经是无法自控的了。一个颓废、绝望的韩麦尔先生已经在我们脑中了,我们的心中立起了一位高大的英雄。

多种描写组合,立体表现人物。当钟声敲响后,一切都结束了,此时则是一种判决。一幕师生的分别,一场与祖国的诀别,作者此时已通过人物细腻地刻画,调动所有人的感情细胞,使读者与这种故国分离的悲伤形成共鸣,情感到达巅峰,一切戛然而止,剩下的是无尽的“愁”。

笔者发现,孩子们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只是会说“我好开心”“我真的很伤心”,要不就引用一些网络语言“蓝瘦香菇”,这就是表达方式出了問题。在讲授《最后一课》时,我发现文章最后对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极佳的范例。于是,教学中我让学生们仿写一段,表现自己或喜或悲的心理,同学们积极性极高,纷纷写下精彩的片段。

何忆芳同学写道:

忽然上课的钟声响起了,语文老师进来了,她身后还跟了一个中年女子。

语文老师强挤出一个微笑说:“同学们,由于特殊情况,我不能和你一起学习了,以后由蔡老师教大家学语文了,大家要好好学习啊!”

“为什么要换掉?我对您已经产生感情了,为什么?”我心里默念着。

最后,我强忍着泪水,把这节课上完。

赵志杭同学写道:“嘀、嘀、嘀”我注视着表,心里默念着:再坚持几分钟,坚持几分钟……忽然教室外边传来了铃声,窗外飞进了放假的欢呼声。

我紧跟着热闹的队伍,开心的已经合不上嘴。同学们脸上挂着笑容,高兴地跳起来了,“放假了!”

通过一节课的训练,同学们都能很好地运用多种描写来表现自己的心理,以后作文中也会恰如其分地运用这种方法刻画人物,凸显人物性格,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三、多样的表现手法

有了独特的叙事视角,细腻的人物描摹,使小说有了框架,有了血肉,作为经典作品经久不衰,几易教材,它却依然呈现在我们的教材中,除了以上两点,多样的手法也为文章呈现的效果添上靓丽的一笔。

1.对比手法

以前的喧嚷被肃静所替代,静的超乎寻常,这就意味着可能有事情要发生,照应了前面布告栏事件印证了人们围着看的便是这个坏消息,为下文人们无比悲痛却极其认真的上最后一节法语课做铺垫。小弗朗士的情感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先前他是一个不爱学习,贪玩的小学生,为了躲避老师的提问甚至想到逃学;等到学校后敏锐地感觉到气氛的不一样,感到很诧异;待到知道这是最后一课时,为自己将要失去母语而悲伤,他居然读懂了老师的内心感受。小弗朗士的变化,说明了在“最后一课”这个特定的场景中朴素的爱国情感迸发出来,爱国精神由个人深化为整个民族,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一对比的手法,更好地彰显了文章的主旨。

2.细节描写

作者通过课桌字帖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经过这一节课已经深深领悟了老师的意图,记住了永不忘祖国母亲。“沙沙”之声,表现了孩子们专心致志,唯恐耽误一分一秒学母语的机会,此时的课堂,孩子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的学会,心中多了一份对祖国母亲的不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每一个人,甚至于包括了你我。他看到鸽子想到侵略者不会强迫它们说德语吧。这一句既是细节也是心理描写,这里关于鸽子的联想,写出了对侵略者的辛辣讽刺和无尽的愤恨。作者选取了多处细节描写或是凸显了人物的心理或表现场面的特征或衬托当时的氛围,这一切都很好地、更为鲜明地为主题服务。

运用恰当的写作手法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语言富有文采;反之,则内容空洞,语言平淡如水。比如,写一场精彩的比赛,如果你把目光只放在比赛情况,使出浑身解数,表达效果也一般。如果加入适当的细节描写,添加对观众动作神态的描写,从侧面烘托赛事的精彩。

四、结语

《最后一课》堪称叙事类写作的典范。作者选用了独特的视角,加之人物形象的立体塑造,和相辅相成的表现手法,使作品的主旨表现得如此恢宏大气。它打破了时空、国界的限制,让我们与文本对话,感受伟大灵魂的搏动,让我们感受到生活在如此安定、自由的国度是如此幸福。可见,一篇好的作文应选用独特的写作视角,细腻刻画人物,运用多样的表现手法。我们以前的教学可能只关注到了文本写的什么,一味地强调写了哪些人,哪些事?事实上,只知道这些,远远不够,我们要让学生能学以致用。作为教师,我们要深挖教材,多发现教材中的“楷模”“蓝本”,引源头活水,教会学生写作。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基础是教材,我们的写作也应该以语文教材为蓝本展开。

参考文献:

[1]彭飞.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浅谈叙事散文的写作技巧[J].现代语文,2015,(03).

[2]张建西.微中窥世界,细中显真情——浅谈作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J].新智慧,2019,(12).

[3]郭文亚.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初中语文词语教学拾遗[J].新作文,2019,(03).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叙事视角表现手法
试探通用数字语言符号的同构图形创意表现手法
厚重感
浅析低碳园林营造原则及表现手法
室内园林绿化装饰布置原则及主要表现手法
再教《最后一课》
扑朔迷离的《最后一课》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海明威《在异乡》叙事视角赏析
影像圆融:小议多元叙事视角的选择性后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