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教《最后一课》

2017-02-05

学周刊·中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数学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数学式”语文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2-014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2.089

如何上好语文课,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我认为改进教学方法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今年再次教学《最后一课》时,我有了一些新的体会,现表述如下,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新的想法

《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法国作家都德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因其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这篇文章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每次教学本课时,都会被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作为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细节描写。这一次,在教学细节描写时,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改变了以前的教学方式,采用了“数学式”语文教学法。

二、课堂再现

以前我在给学生讲细节描写时,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段采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之后与学生共同分析细节描写在此处的表达效果,然后总结什么是细节描写,归纳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最后,在课外阅读中,引导学生分析哪里是细节描写,起什么作用,但是由于时间紧迫,我找的课外文章细节描写不够典型,或学生对文章中心理解得不透彻,对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分析不到位,收到的效果不太理想。

语文教师何不在课文内部挖掘,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呢?这次我在教学《最后一课》的细节描写时,先把细节描写的概念抛给学生,尽量简洁。细节描写中的“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有的学生认为凡是描写细致的就是细节描写,这是错误的。细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细枝末节,它属于情节的范畴;细致描写则是描写得仔细、具体,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讲的。细节描写往往只抓住人物的细小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来刻画人物,并不需要做过多的细致描写。接着我板书细节描写的作用:(1)烘托环境气氛;(2)刻画人物性格;(3)揭示主题思想。我提醒学生《最后一课》课文的21段就有多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谁能找出来?在找之前,我再次提醒学生,这课的主旨是想体现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之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你认为什么细微之处的描写,能更好地突出这个中心呢?学生对照细节描写的三点作用,很快就找到了细节描写:“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并分析道:这处细节描写能体现爱国,因为字帖像国旗。听到学生这样分析,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个知识点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不是我告诉的。虽然他们的分析不到位,但能找出细节描写就已经成功了,说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当堂就能得到及时训练。接着我和学生共同对这处“字帖”的细节描写的作用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烘托出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然后我让学生继续寻找和分析。学生没有发言的,我就提示他们(降低难度):“还有对什么“物”的描写也能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这次学生又发现了对“金甲虫”的细节描写,原句是:“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学生直接分析出作用:这处细节描写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我立刻夸奖了学生:“你们很聪明,能触类旁通了。”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乘胜追击,又找到第三处细节描写,原句是:“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处既是细节描写,也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这处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起来有难度。

我再次提示学生:“鸽子用德国话唱歌可能吗?”

学生回答:“不可能”。

师问:“不可能的事情非要做,表达了小弗朗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答:“嘲笑。”

师问:“他们指谁?”

生答:“普鲁士侵略者。”

师说:“合在一起就是这处细节描写的作用,谁来试着说一说?”

有位学生说:“侵略者让法国人说德语是不可能的!”

师说:“回答得好!小弗朗士心里这样想,体现了他对敌人的什么情感?现在把所有我们分析的内容加起来分析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

学生和老师共同总结:“表现了弗朗士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憎恨和反抗,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分析结束以后,我让学生总结:通过学习和分析21段的细节描写,你对细节描写有什么新的认识。这个环节再一次巩固了知识点,就这样,我和学生完成了对细节描写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我相信,在这样反复的寻找、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得到了提升,教学目的也达到了。

这个细节描写知识点的学习用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如果当堂从课外文章中寻找细节描写,至少要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哪个更有效率,显而易见。

不只是时间的问题,课外文章中的细节描写虽然典型,但直接拿来分析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分析:“排”字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这样的细节描写如果不结合文章主旨,不深入探究,学生是分析不出来作用的。

三、“数学式”语文教学法

在听数学课时,我觉得数学教师清晰、明白地讲解完一道例题后,学生就可以立刻练习很多类似的题,学到的知识当堂就能得到强化。我就想语文如果也能像数学一样针对所学的新知识及时进行练习那该多好啊!在备《最后一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最后一课》21段有好几处细节描写,就让我想到了“数学法”,且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改革教学方法

语文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典都是生动形象地展现语文知识点的典型,教师要抓住课内优秀篇章,来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点。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