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课程基地,探索提升育人品质的新路径
2020-09-10刘春梅
刘春梅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国家对于教育事业越来越重视。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推行了课程基地建设,旨在用课程基地来提升机构的人才培养质量,因地制宜,将低碳教育当成是契机和抓手,尽可能地打造低碳教育课程基地。这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育人品质和水平,还可以为育人事业提供有力的渠道与途径,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丰富课程内容与结构。对依托课程基地,探索提升育人品质的新路径进行分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基地 育人品质 新路径
课程基地的建设和生存环境现状、地方产业特质等有着关系,在我国大部分教育机构教学过程当中,都还存在着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人才质量培养的因素,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势必会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在课程基地的帮助下,立足于学科,引领科研,追逐前沿,为教育事业的新兴发展做出有力的保障。
一、特色课程基地建设的缘由
1.对于生存环境现状的优思
如今,世界各地都在面临生态环保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问题,人们必须用实际的行为和实践来对地球进行保护,才可以促进世人更好的发展与生存。全球經济一体化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就是低碳环保,这也和育人品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低碳发展可以说是各个国家达成的共识。创新型人才如果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具备行动的能力,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当中,传统教学往往会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德才兼备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技能,更是将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能力和极限,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传统教学,可能可以达到知识、能力传输的目的,但是,在价值观和人文情怀上却不一定可以实现,这使得很多学生完全不具备生命感,缺乏真实的体验。在课程基地的基础上,则可以让学生和生活有直接的接触,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会有越来越多的感受和感悟。同时,再和学生的实际学科进行结合,让他们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可以领悟到思想情怀,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关注学科之间的整合和建设,把握好力度,促进科学地更好地融合。
2.对于地方产业特质的考量
我国有很多城市都有着充沛的太阳能资源或风力资源,特别是在一些沿海地区,其修建了很多光伏电站和发电站,这和我国所提倡的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协同的,这给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当地的学校可以将地方产业当成是核心和重点,实施科学的组织和开发,和课程相结合建设课程基地,这样一来,不仅充分的利用了地区优势,还促进了地区人才培养品质。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在生态学背景下对低碳教学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可以和有效的推动科研院所、企业、学校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从而使得院校的课程更加丰富化、生活化,符合实际。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和体会到更多的生态情感,学校也可以将校内和校外资源进行结合,有效的开展生态实体活动,让生态文明可以在课程基地中发挥出作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与理念。
3.对于学校特色的定位
在我国一些国际性学校之中,他们有着和国际接触的良好机会,在课程基地的建设过程当中,学校就可以融入一些国际性特色,和学校本身的特色进行结合,从而打造出一个能够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特色。特色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时候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校可以在当前低碳环保理念背景之下,设计出一些有低碳教育意义的课程基地,让学生可以在校内就体验和实践环保理念。与此同时,学校必须关注课程、特色、基地三者的结合,不能将三者分成三个模块来实施传授,这样反而会造成物极必反的效果。将很多有用的教学资源都纳入到课程基地中来,积极的组织和实施课程教学,在学科教学中,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客观角度上来看,课程基地和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际教学时,通过学科教学可以将基地意义展现出来,同时,很多学科必须在基地的帮助下,才可以让学生理解通透,久而久之,可以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将学校的人才培养品质提起来。
二、依托课程基地提升育人品质
1.引领科研
在课程基地下,学校要想将整体的育人品质提升起来,就必须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融合考虑问题,不能将学生和教师的建议忽视,反而应当听取师生的合理建议,对于专家所提出的意见,学校也应当科学合理地采纳。将诸多建议和意见加以整合和判断,从而进行加工,建立属于学校独立的课程基地,在建设之前,学校还必须将基地的标准、起点以及水平进行明确的标定。如果等到基地建设起来之后再制定标准,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当提出标准之后,在建设时,学校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入教育人才,成立优质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后续的教育工作做奠定有力的基础。
2.立足于学科渗透教育元素
在当地课堂教育中,已经全面的渗透进了素质教育,这意味着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都需得到改革,课堂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展现载体,也是渗透教育元素的有效途径。学校在教学的时候,应当将课程基地和多门学科进行结合,从而展现出基地的作用,很多学校在基地建设完成之后,根本就没有如何使用,只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所做的面子工程。实际上,学校应当积极的和低碳教育基地建设相配合,将感知、体验、验证等作为基地建设的核心观念,建设探究式的课程基地。同时,学生在实践之后,可以具有很强的实践意识,让学生们爱上探究,将学科融入进基地中,以此来发挥基地性质与用途,同时提高学校育人质量。
3.追逐前沿加强学校建设
如今,世界各地都在为低碳生活制定对策,不断地实践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学校中,并没有意识到生态保护问题,在课程基地的帮助下,必须要让学生具备生态环保意识。因此,学校育人工作必须追逐前沿,站在人类文明进步和生存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面向科学,将目光放在未来科学进步以及社会发展上。一方面,学校要传输给学生最基本的低碳知识,让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地球及中国的现状,并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作用。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拥有分析的能力,了解人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并在课堂的最后加以总结,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并不单单要求其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社会正面临非常严峻的生态问题,因此,作为社会、国家进步的主力军,在教学时,必须培养学生较强的生态理念,并将学科知识加以整合,发挥出最大化的效果。
三、结束语
我国学校课程基地的建设,不仅有着对于生存环境现状的优思,对于地方产业特质的考量,还有着对于学校特色的定位,这和当代社会的实际发展是相符合的。在实际的育人过程当中,学校必须依托于课程基地,不断的引领科研、立足于学科渗透教育元素、追逐前沿加强学校建设,将课程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和学科进行有机地结合,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强学校育人品质,还可以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传熙.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质量[J].广西教育,2017.
[2]熊新华.依托课程基地,探索提升育人品质的新路径——盐城市第一中学低碳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4):48.
[3]段利强.高校育人质量提升路径新探索——基于对话育人视角[J].大学教育,2015,(10):15.
[4]陈翠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2018,(10)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