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幼儿声乐集体课“四步走”教学结构研究
2020-09-10徐剺
徐剺
【摘要】歌唱是学龄前幼儿很喜欢的一项活动,且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对于艺术学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家长日益重视,声乐学习的开始时间也日趋低龄化。主要分析了关于幼儿声乐教学集体课的开展背景、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以及实施保障,是对幼儿声乐启蒙课程开展多年来的总结。
【关键词】幼儿 声乐集体课 “四步走”教学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背景
1.幼儿生理发展局限对幼儿声乐集体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到底以怎样的形式开展声乐集体课,我们进行了不断的尝试。教研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摸索以及讨论,决定将幼儿合唱课进行调整,将思想性、趣味性、音乐性和肢体表演律动为一体重新整合课程内容,采用“情境练声——歌曲学唱——识谱教学(视唱练耳)——歌曲表演”四个环节有机结合的课型结构,在保护儿童嗓音的前提下提高歌唱能力,开发美好音色、培养良好乐感、建立正确的歌唱习惯,并更名为“小歌手”,相较于原来的幼儿合唱,小歌手这个名称凸显出对孩子歌唱时的个性培养,也能让家长更直观的理解这个项目。
2.提高声乐艺术教学质量,要求一个相对固定的教学结构保障
幼儿集体类声乐课程“小歌手”一经推出,极大满足了此年龄段学员和家长的需求,项目发展迅速。为了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更为了学员们能获得更优的学习成效,笔者率领小歌手项目各责任教师,进行了小歌手项目体系全面完善工作,使得课程更为符合儿童生理和学习特征,并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摸索总结,逐渐整理出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幼儿声乐集体课教学和管理经验。
二、4~6岁幼儿声乐集体课“四步走”教学结构的尝试
1.编纂教学大纲,确定总纲领
教学大纲是项目开展的总纲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摸索和反复调整后,结合幼儿实际,完善了小歌手表演唱项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课程结构;并将各期的练声母音、声乐能力和歌唱状态、乐理知识、音乐听辨能力、歌唱表演等内容更具体、更详尽地写入大纲,以便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切实围绕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准备,大纲是切实可操作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但不具备现实中实施能力的“正确套话”;以切实引领项目内授课老师做到教学思路一体化,教学程序规范化,教学手段多样化。
2.提出“四步走”教学结构,有效实施大纲要求
通过不断摸索与总结,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小歌手课堂的课型结构。
(1)第一环节
情境发声练习(含旧课复习)——纠正幼儿无序的、无章法的哼唱或喊叫状态,为幼儿初步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与意识能力,呈现应有的良好音色。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堂中很重要的一个基础环节,如果单纯要求喉头,气息,高位置,反而会造成发声器官的紧张,并对于幼儿来说,反复多遍的母音练习显得枯燥乏味。因此,小歌手课教学中采用“情景创设发声练习”,将发声练习中所需要的母音训练串入实际意义(如模拟动物叫声、自然界中雨滴、河流等发出的声响等),将声音要求融入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引導其形象地模仿,在兴趣的前提下,达到歌唱所要求的兴奋状态,易于他们更有效地理解和学习。在集中有效的发声练习之后立即进行旧课复习,是很好地促进幼儿巩固掌握歌唱所需状态的方法。
(2)第二环节
歌曲学唱——引导幼儿能有表达、有情绪地歌唱,以利于他们发声技术在实际歌曲演唱中能有效建立与表现。
声乐演唱是将歌词与旋律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完整表达形式,将发声练习时所要求的歌唱状态放松自如的结合在歌曲演唱当中,是声乐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在小歌手课堂的歌曲学唱中,往往采用故事导入、谜语导入、谈话导入等多种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为歌曲学习铺垫良好基础;结合歌曲意境,融合声音要求,在教学中尽量将内感外化,结合所教授歌曲进行声音训练。
歌词的记忆和消化是学唱新歌中的一个难点。歌唱是语言的音乐化,歌曲往往都是先有词,而后根据歌词的韵律、含义谱上合乎歌词意境的旋律。小歌手面对的教学对象大多不识字,不具备阅读能力,如果他们记不住歌词,就张不开嘴,没法完整地进行演唱,歌唱方面的技术要求将无暇顾及。小歌手项目抓住幼儿感受力强的特征,在此环节中通常结合鲜明的图谱、总结故事等幼儿擅长的具体形象的方式来进行。
(3)第三环节
学习相关乐理知识及视唱练耳练习——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准感与稳定的节奏感,同时体现了“授之以渔”、以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上,培养学生离开教室、离开教师后,独立学唱歌曲的能力。
乐理和视唱练耳是声乐学科的拐杖,学习声乐的孩子即使拥有一副良好的嗓音,但如果音准节奏有问题,仍然无法进行有效的歌唱。在小歌手项目发展初期的教学中我们观察到,乐理学习中常常有孩子出现“念音,读音”的情况出现:理论上是认识的,但唱不准,乐理和演唱跳脱开来,孩子在歌唱中的音准提升并没有显著成效。因此,小歌手教研组针对此年龄段学员,除了谱面的认知外,同步进行听音模唱、音程构唱等练习,每节课中有效浸润,视、听、唱相结合,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4)第四环节
歌唱表演——结合此年龄段幼儿的天性特点,引导他们在歌唱时有美感地辅助于肢体动作,结合歌词内容意义,引导他们在歌曲表达中有情绪、有情态,有美感,从而全面地促使幼儿树立起正确的歌唱审美态度与表达概念。
每节课安排小组上台表演及生生评价环节,最后环节家长进教室观摩学生展示,充分了解每节课的学习成效,以便回家进行辅助练习,保证学习效果。
三、师资培训:“四步走”教学结构的实施保障
要有效实施“四步走”教学结构,必须要稳定师资,制定授课教师师训流程和内容,规范师资结构。
最初的项目教学中,授课教师多为幼儿园、小学比较有经验的在职老师,来少年宫后和责任教师稍微沟通一下教学内容等问题就直接进班上课。这样的弊端是教学对教师本身的素质依赖性极强,且无法控制授课水准,教学效果良莠不齐;而为了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小歌手课借鉴了诸多相关学科的内容,为我所用。如在乐理环节借鉴了奥尔夫音乐项目的节奏教学法和视唱练耳课的听音模唱内容,在练声和歌曲导入环节运用了语言项目常用的情景教学法,动作创编环节则吸收了舞蹈项目中身韵、方位、眼神等专业要求。因此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说,教师作为项目体系的具体实施者,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培训:任课教师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者,是教学计划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为了确保小歌手项目的整体教学质量,项目设立了完整的师训过程,包括理论学习,听课,助教,主教,正式试教,最后再签订协议。经过师训后上岗的授课教师,能全面理解教学大纲,在设计每节课、每一期的教学内容和计划时,思路更具全局性。
四、结语
小歌手项目体系调整和完善后,更新的理念、更丰富更专业的内容、更规范的师资让小歌手获得了更多家长和学员的喜欢、信赖和口碑。同时合理的项目梯队结构也让小歌手毕业班的孩子有了更高的学习平台和上升通道,成长为艺术团生源储备力量。从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幼儿声乐启蒙集体课的存在,让大部分适龄孩子能得到更专业的声乐能力与音乐素养的训练,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一定声乐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听众。此外,部分孩子也可能因为喜欢上小歌手班,进而喜欢音乐,从小歌手班开始走上音乐专业学习之路,将兴趣培养成特长,特长发展为专业,最终成为社会的音乐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