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食育
2020-09-10唐洪涛夏蕊孙学安张靖杰
唐洪涛 夏蕊 孙学安 张靖杰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觑的。家庭食育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食育即饮食教育,更是以食养德的教育,不仅事关个体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到人类群体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家庭教育 食育 营养知识 饮食文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自古就有家和万事兴的说法,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对子女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千古佳话。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社会对幼儿的家庭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提到:重视家庭教育。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突出特点是“重知轻德”,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兴趣培养等,而对于关乎儿童身心健康、生长发育、健全人格的家庭食育方面却非常缺少。
一、食育是什么
“食育”,顾名思义以食育人的教育。食育的概念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由日本的石塚左玄在著作《食物养生法》中提出:“体育智育才育即食育”,他认为食育是个人生存之本,也是智育、德育和體育的基础。2015年日本《食育基本法》开始实施,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规定饮食行为的法律。《食育基本法》要求将食育在日本全国普及推广,重点强调食育是为培育出健全的身心和丰富的人性的最基础性教育。所以,食育不仅仅是饮食教育,更是要达到“以食育人”的目的。
食育文化所体现的理念其实在中国古代早就出现,医、食、膳、药皆涵盖,是药食同源的原型,只是还未形成完整的概念,仅分散于不同的农书和本草书中。目前在我国食育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统一的概念,有的专家提出食育就是对民众进行关于饮食卫生、食品安全、营养膳食教育,使民众树立饮食安全理念,达到增强民众体质、提高民众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的目的。有的专家认为食育为饮食行为教育,即通过不同的形式,以适应本国特有的饮食文化和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知识,达到提高民众科学营养素养的目的。
因此,食育既是一种饮食教育又是通过饮食相关过程进行的全方面教育,其不仅仅是一项教育事业,更是关系到国家、企业、社会组织、家庭的一项系统工程。
二、幼儿家庭食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狭义上讲,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既是孩子的启蒙教育,也是其终身教育。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受过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无法完成培养人才的极其详细和复杂的任务。”因此,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育,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
家庭食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开展食育的场所主要有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港湾,很多人成年后最怀念的味道往往是妈妈的味道,这就是家庭食育开展的最大基础,也是家庭食育开展的最大优势。母亲的饮食观念对幼儿的饮食行为有直接影响, 母亲的营养意识将直接传导给孩子,这种儿时的饮食偏好成了终生的饮食习惯。家庭食育不仅要关注对孩子健康饮食习惯的培养,也要涉及“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等道德层面的启迪,更不能忽视食育的其他重要功能,例如,传承传统文化、培养故乡情感、改善亲子关系、训练礼仪规范,乃至认知生命价值等等。
儿童家庭食育要从幼儿期开始进行,有专家建议要从儿童懂得基本简单交流开始就要对其进行关于科学健康饮食的知识灌输。儿童成长期是儿童身体发育和学习模仿的关键期,也是开展幼儿家庭食育的黄金时期,其中0~7岁是人的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7岁以后,人的饮食习惯基本形成。在持续科学强化教育下,儿童潜移默化的认识到膳食平衡的重要性,并在饮食中感受到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儿童接受“食育”后,能将健康的饮食习惯延续终生。因此,开展幼儿家庭“食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三、我国幼儿家庭食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饮食消费已经从“如何吃饱”到“吃得更好”过渡转变,但是由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儿童“近视眼、小胖墩、豆芽菜”现象明显增多。另外,糖尿病、高血压等与饮食习惯有密切关系的疾病已经逐渐开始向儿童蔓延,单从幼儿家庭食育方面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幼儿饮食结构不合理。孩子的偏食、厌食、挑食等行为易造成儿童身体营养不足,
进而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造成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究其根本,大都与其家庭成员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2.不健康零食摄入过多。吃零食过多会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大多数零食都属于深加工食品,这些食品营养素比较单一,大多属于高油、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品,摄入过多会导致儿童身体出现肥胖,损害儿童身体健康。纠其零食摄入过多的原因:一是家长不懂儿童的饮食搭配比例,缺乏正确的饮食观念;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对,对儿童过于溺爱,过于顺从孩子的喜好,没有做到很好地管控教育。
3.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现在社会,很多家长都面临着不小的社会压力,其本身的饮食习惯就很不规律,很难有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的饮食习惯。长期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4.铺张浪费严重,对食物缺乏尊重。有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垃圾中有50%-70%为食物垃圾,相当于每年浪费5.5吨粮食,约占中国粮食年产量的2.5%。中国自古就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通过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家庭食育教育,不但能尽可能地降低食物浪费,还能让孩子养成尊重自然、爱惜自然、敬畏自然的良好品德。
四、开展家庭食育的要点
食育关乎食和育两个方面,因此,开展家庭“食育”应从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膳食营养观念,建立正确的饮食作息规律,享受和谐的家庭用餐环境,热爱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等几个方面入手。
1.家庭食育首先是家长的再教育。想要开展好家庭食育,家长不但要做到思想上足够重视,还应该先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再教育。对孩子进行怎样的家庭食育,主动权和选择权在家长手中。家长只有保证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才能保证家庭食育的正确性,这是家庭食育开展的前提和关键。
2.家庭食育要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和安全。家庭食育最基本的目的是让孩子懂得正确的膳食营养知识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良好的平衡膳食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是其身体健康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平衡膳食是指在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营养素应种类丰富齐全、数量适当合理、比例科学适宜,膳食中提供的各营养素指标与机体的需求保持平衡。
3.家庭食育要结合饮食文化的教育。食育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食文化的教育。中国食文化博大精深,有“五谷为养”的蒸煮文化,也有“医食同源”的食疗保健文化等,家长可结合食物典故、传统节日节气等不同主题,让儿童了解到我国博大精深的优秀饮食文化,弘扬文化自信,通过食育弘扬这些人类食文化的宝贵遗产。
4.家庭食育要注意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要通过家庭食育让孩子培养成一个懂得感恩、热爱劳动、尊重他人的人。食育的最终目的是以食育人,通过食育给自己留下一系列健康美味的记忆。
五、开展幼儿家庭食育的方式
1.家人共同用餐。共同进餐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习机会。和家人共同就餐的过程当中,孩子通过观察大人就餐行为,学习各种就餐礼仪,比如,饭前洗手、碗筷的摆放、筷子的拿法等。共同进餐也是家庭成员情感的连接纽带。在餐桌上互相倾听,可以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通过餐桌中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体会到被爱的感觉,并带着这种爱的感觉与人交往,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全家一起准备食物。当今社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让孩子参与到准备三餐的过程当中,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食材,对食材的颜色、形状、味道以及烹调时的注意点也会有深刻地理解。孩子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会更加珍惜食物,避免浪费的产生。
3.开展体验教育。城市孩子的家长要根据自身情况,创造一些条件让孩子尽可能去體验自然。如家长尽可能地带孩子去菜市场买菜,体验买菜的过程;在家开辟一片“一米菜园”,让孩子亲手种些蔬菜,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让其懂得自然规律,体验种植的乐趣,知晓营养知识等等;在农村的孩子,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田间地头,知晓“粒粒皆辛苦”的不易,养成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食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其不会像学校教育或者特长教育能给予人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学习或者能力的成长。食育教育能给予家庭或者个人的,是一种健康习惯的养成,是一种和谐的家庭成长环境。在充满温情的家庭关怀与互动中,去回归与构建一种自己家庭与众不同的文化。在这样文化的滋养下,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充满力量并且可以照顾好自己的有着这个家庭独特的味道的人。
参考文献:
[1]石塚左玄.化学的食养长寿论[M].东京:日本CI协会,1896.276.
[2]施宝华.食育:亟待制定的国策(下)[J].食品工业科技,2015,(02):17.
[3]黎馨.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及启发[J].现代交际, 2019,(07):138.
[4]赵海红.我国国民食育状况调查与提高的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 2012.
[5]丁诺舟,张敏.从塑造人格到助推经济的全方位教育理念—日本“食育”思想的历史与现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09):28.
[6]刘艳芳.北京学生食育实践基地落成挂牌[N].中国食品报,2014.
[7]李里特.国民素质教育的新课题—食育[J].农产品加工,2010,(05).
[8]赵东玲. 日本儿童食育教育现状论析[J].黑河学院学报,2014,(0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