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紧逼下教育电视节目如何借力发展

2020-09-09余小卫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短视频矛盾

余小卫

摘 要:近年来,短视频市场呈井喷式发展。2018年,虽然从发展势头上看有所回落,但短视频市场整体仍然以每年平均8.8%的速度急剧扩张。短视频市场日益扩张,在年轻群体当中风行一时,在这种情况下,具有鲜明传统电视媒介传播特点的教育电视节目是该与之强强对抗,还是借力直上?又该如何借力?本文对此做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短视频;教育电视节目;矛盾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2

从快手、秒拍到近年来抖音短视频的出现,各类短视频平台层出不穷,短视频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由于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较为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使用场景,短视频节目受到大众欢迎,成为新时代文化市场的弄潮儿。随着教育电视节目收视率的逐步下降,短视频发展迅猛,人们担心传统的电视媒介将失去它所拥有的影响力,并因此影响到教育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因为短视频注重的是人们的一时娱乐,而教育电视节目追求的却是立德树人,于是两者产生了明显冲突。本文就新时代教育电视节目与短视频节目的矛盾所在以及如何解决矛盾,如何才能使教育电视节目通过学习短视频的优点,从而实现教育电视节目的借力发展,做一些初步探讨。

一、教育电视节目与短视频节目的矛盾

(一)受众群体的重叠

两者主要的传播对象均为青年群体。如今,吸引青年群体是赢得消费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谁赢得青年的青睐,谁就占有先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缺乏外界因素介入,那么两者将难以达成共识。因为利益的矛盾,从来就不是轻易可以调节的。对教育电视节目来说,青年群体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需要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才能担当起建设国家的重任;而对于短视频来说,青年人喜欢猎奇,热衷分享,是短视频市场最大的消费群体,一旦失去这一消费群体,短视频的地位将岌岌可危。因此,二者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

(二)传播方式的矛盾

传统教育电视节目主要以电视为媒介,具有不可逆性、传播速度慢、传播信息少的特点。而短视频却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爆炸式传播,同时由于短视频录制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内容较为单调,但因其含信息较为集中,用户会反复观看,接受度较高。从这个方面看,短视频确实占有很大优势。而且短视频软件可以在多个平台上使用,没有特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建立在互联网发达的基础上,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设备,反复循环播放又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愉悦感,从而使得用户急剧增加。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因而短板凸显,相形见绌。

(三)内容上的差异

传统教育电视节目需经层层审批,从选材到拍摄,从审核到播放,每一个环节都要深思熟虑,审慎操作,公开播出的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作品。而反观短视频领域,这些年出现了不少低俗、庸俗的东西,虽吸引了许多流量,却往往在价值观方面误导青年,产生负效应。若不正视这种令人忧心的现象,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危险后果。

(四)制作团队专业性的高下

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由专业的制作队伍制作,并由专业团队审核,分工明确,把关严格,在质量方面更有保障。反观短视频,其理念就是让每一名用户都参与创作,因而使得创作团队的素质良莠不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短视频的质量,乃至泥沙俱下,乱象丛生。

(五)审核机制的不同

教育电视节目的审核较为严格,而短视频的把关机制缺失,导致很多低俗、庸俗的东西流入了市场,对传统的教育电视节目造成冲击。当审核机制完善后,由低俗内容等引来的流量不足以影响市场的格局时,也许短视频的地位就难以维持。

(六)互动性与开放性的落差

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缺乏互动性和开放性,而短视频的每个用户都期待与观看者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高度的互动性和开放性。这在客观上更符合青年人的心理预期,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青年人的审美爱好,因而进一步导致青年人与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的疏离与隔阂,使得教育功能削弱与丧失。这方面的差异是由教育电视节目和短视频节目本身特点所决定的,这是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相对于短视频节目的缺点,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关键在于改革与创新。分析矛盾,是为了解决矛盾,使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借力发展,让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在短视频的步步紧逼下,重获生机。

二、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如何破局

我们要用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难道短视频和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只是水火不容,只能兵刃相向吗?为什么传统教育电视节目不能借助短视频的特点取长补短呢?短视频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也是传播知识、传播信息的媒介,同样可以作为教育手段发挥育人引领功能。倘若能把短视频与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结合起来,将教育节目变得更有趣、更接地气,就可以真正使其成为树德育人的有效工具。

(一)挖掘传统教育节目中优秀作品的内涵,并融入流行元素。很多传统教育节目并不缺少内涵,却没有什么年轻人参与,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表现形式陈旧,年轻群体所追求的有趣、好玩等特點缺失。所以,应该要更深入地发掘优秀传统节目中的文化内涵,并与时代元素结合,使青年群体易于接触、乐于接受。《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样板。通过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故宫文物修复师的故事,充满正能量,同时又非常接地气,表达方式接近短视频,让年轻人听得懂,喜欢听。因此,这部纪录片的爆红也就不足为奇。

(二)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可以借助短视频平台和各大社交平台传播。传统教育电视与青年人产生隔阂,一定程度上与短视频平台更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不无关系,若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能够借助短视频平台传播主流价值观,使之受到青年人的关注,从而体现出自身在道德教化方面的独特作用,何乐不为?利用好“两微一抖”三大平台,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在开放性和互动性方面的不足,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方能凸显其独特的优势。

(三)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要利用好政府给予的政策优惠,借此引导短视频平台的流量优势为自身服务。在快餐化、碎片化的时代,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的生存受到威胁,所以应该用好、用足政府的政策红利。目前政策上对传统电视包括教育电视具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和保护措施。教育电视节目应该珍惜并善于利用,不但在传统电视阵地,同时也要在短视频平台,利用精良的制作团队制作出的优质节目,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做好自己的正能量传播。

(四)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要积极转型,奋发作为。国家对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的支持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还需要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自己有所作为,不断创新。要积极调整自我,与时俱进,调整表达方式,使得传统教育电视节目更易于理解,让大众喜闻乐见。同时不能拘泥于表现形式,不能因为与短视频有差异,就拒绝使用与短视频相同的互联网媒介。凡是不利于传统教育电视节目发展的因素,都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更进一步地说,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身负的重担,远比短视频要重得多,因此所需要担当的风险和挑战也远比短视频要多。尽管短视频可以风行一时,但长久来看,传统教育电视节目有着深厚的内涵积淀,更能抵挡得住风吹浪打。因此一方面要深化内涵,提升品质,另一方面积极吸取短视频发展的经验教训,积极转型,以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以求适应时代发展大势,满足当代受众新需求。

(五)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要充分借助在立德育人方面的优势,四两拨千斤。传统教育电视部分兼有国家宣传正能量的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相对于其他节目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同时青年是传统教育电视节目的主要受众,青年的成长需要有积极向上的能量激励。因此,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立足当下,找准定位,找好支点,稳守堡垒,积极进取,充分发挥立德育人的重要功效,从而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并借助集聚青年的短视频平台,将自身的优势演进为胜势。

(六)教育电视要结合时代变化的趋势,打破短视频主导的“流量为王”,呈现“内容为王”的态势。过去,收视率被用于评判节目的质量好坏。今天,“流量为王”似乎成为一种新的评判标准,然而这种标准也受到各方诟病。教育电视包括整个电视传媒行业应顺应时势,勇敢站出来转变以“流量为王”的错误观念,引领以“内容为王”的正确观念。通过节目的高质量来吸引用户,以宣扬真善美为目的,高举社会主义现代化旗帜,讲好中国故事,让传统教育电视节目成为中国青年成长历程中的贴心人、知心人。同时,要保护好优质内容提供商的知识产权,保护好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在全社会引导尊重原创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好原创者的合法权益,让原创者得到尊重,持续创作,才能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文化节目。

三、结语

社会各界共同发力,营造良好的文化市场环境,同时传统教育电视节目要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借鉴短视频发展之长,创新创优,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高燕.新媒体时代短視频营销模式的反思和重构——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J].出版广角,2019(8).

[2]范霖.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及应用启示[J].新媒体研究,2018,4(12).

[3]陈慧欣.以抖音短视频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短视频APP的风靡[J].传播力研究,2018,2(22).

[4]王晓东.浅谈新媒体时代短视频传播的特点及应用启示[J].中国传媒科技,2018(9).

猜你喜欢

短视频矛盾
矛盾的我
“矛盾多发”可怕吗?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神秘的汀娜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