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成的具体应用

2020-09-09华成果

传播力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新媒体人工智能

华成果

摘 要:智能化无人时代来临,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传媒内容也从传统迈入“新媒体”时代,每一次人类革新都伴随着新技术来临,在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从传统行业中解放出来,并进行上层建筑的创新改造,形成了全新的媒介圈层。然而,新技术还依旧稚嫩,新媒体也面临着挑战,如何应对新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媒体行业应积极主动紧靠人工智能行业,促进自身推陈出新,紧跟时代步伐。本文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和发展状况出发,概述了人工智能在传媒内容生成方面的应用和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展望。

关键词:无人时代;人工智能;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0-000-02

中国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和欧洲相比,中国新媒体市场更加火爆,基于庞大的人口市场,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实现了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硅谷提出了“大数据”的设想,2011年美国著名科学家麦肯锡再次更新“大数据”的概念[1],2012年英国科学家维克托·迈尔写了一本著作——《大数据时代》,再一次点燃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火花,伴随着国内外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专家对人工智的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更新。

然而在媒体行业,“媒体+数据”的新型模式已经全面渗透新媒体行业,传统媒体因其耗时长、缺少时效性、设备笨重、参与人员较少等诸多不利因素而逐渐被新媒体取代。美国率先进行了媒体革命,并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中国媒体业近几年也创新了自己的传媒内容自动化生产。传媒业的大数据化业创新了传媒内容生成的形式创新,让每一则机器写手写出的文字都有足够的数据加以支撑。然而,其媒介技术的更新也伴随着新媒体行业的乱象,从现在来看,“新媒体”都基于智能终端和流行App,因新媒体的数量暴增,导致缺乏管理,最终传播的媒体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但智能化对于传统媒体的影响却是势不可挡。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简而言之,人工智能是在智力上层面上帮助人类完成一些事务,且避开人类“粗心大意”的大脑弊端,在数据计算和重复性工作中强于人脑,可以提高人类生活效率,减少办公错误率。

在商业化智能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比传媒行业要快得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Winston教授则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研究如何使计算机去做出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Winston的研究方向为智能化领域中的视觉、语言、运动能力等方面。他最近提出了要建立人类智慧企业。2016年5月19日,谷歌在I/O大会上发布了“Google Assistant”这款全新人工智能产品。其属性为语音助手,此产品实现和用户流畅对话。谷歌CEO皮查伊称之为“一种跨越设备间的体验”,在大会中,Google Assistant与人类打电话,并对答如流,无人察觉是AI技术,世界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推出相关产品并取得了不错的人机交互体验,其实力不可小看[2]。正是由于人工智能在美国拥有良好的“试验田”,商业互联网企业的智能应用在短时間之内超越了传统媒体。

在中国,互联网公司利用智能化推动传媒发展的典型很多,其中,腾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腾讯从社交App做到腾讯新闻、各类腾讯游戏(绝地求生、王者荣耀等)、再到广告业等等。现如今,腾讯的人工智能团队还在开发其他新的应用,近两年推出了TIM简约办公软件,并且提出“腾讯生态系统”概念,腾讯提出希望在手机应用上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

二、人工智能在媒体内容生成中的应用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就提出了“互联网+”的设想,推动人工智能和传统行业相结合。在2018年召开的湖南省人工智能学会成立大会上,参会的专家提出人工智能在今后国家传媒产业发展升级中扮演重要地位。

如今智能传媒平台是当今传媒的具体表现,这使得传媒业有了专属自己的传媒技术,然而什么是传媒业自己的技术?总而言之,传媒技术是为了实现人类信息传播而形成的技术途径和方法的系统。

现如今,媒体利用智能化的移动终端去实现线上传播,这就是媒体和人工智能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传播现象,在媒体界,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智媒时代”。

(二)人工智能在国内传媒界内容生成的应用

国内各大媒体都有专属的人工智能文字生成器,例如:今日头条的xiaomingbot,腾讯推出的DreamWriter,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这些应用中,AI写手可以快速提取重要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影响范围等指标,以便于快速生成时事新闻。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在2017年8月8日用时25秒记录了九寨沟地震,共计585字和5张图片。

(三)人工智能在国外传媒界内容生成的应用

在2013年,美联社就提出要通过人工智能写作实现新闻写作的自动化生产。然而,2007年美国成立了第一家新闻自动化公司Statsheet [3],而美联社利用其播报过体育新闻,通过学习其技术,先从体育赛事新闻播报,最终写到一些大公司的年度财政报告。并且美联社也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五年计划,总裁Jimkennedy提出:截止到2020年,美联社需要自动化生产80%的新闻内容。美联社希望在今后可以实现“媒体+数据”,将两者混合,并保证新闻生产的精准性和实效性。美联社在2017年推出“人工智能+传媒”的三个方向的全面创新。三个方向分别是:视频信息挖掘与分析、计算机视觉技术、可视化呈现和沉浸式体验。这三个方向也体现了“智”和“媒”结合能积极正面的利用好智媒时代[4]。

人工智能提高了传媒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在Youtube平台,人工智能生成字幕,up主不再需要手动字幕。可预见的是,速记员的工作会被取代,很多法庭现场可以直接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同声记录。

三、人工智能对传媒内容生成的影响

(一)改变传媒内容生产流程

传统媒体需要完整的生产线,从确定采访人物与内容到最终形成新闻报道,这中间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这期间只有参与这个新闻调查的人参与,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具有局限性,且容易用舆论引导大众。而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整个新闻产生过程具有交互性,有交互设计的成分在里面,记者和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属于相互合作,互相成全的角色。

(二)提升内容生产效率

当自媒体的门槛仅需手机而不是繁杂的摄影设备时,记者门槛变得更加平民化。然而很多互联网公司整合了AI技术,用智能技术超越传统媒体。当人们看新闻的途径从报纸转移到手机应用,从电视转到微博平台,传统媒体的转型刻不容缓。然而,在这个进程中,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手机应用赢在了起跑线。今日头条如今依靠大量的自媒体用户写新闻并在2019年的计划中提出要让自媒体人的撰写的传媒内容可以直接在平台折成现金。xiaomingbot在里约奥运会的表现十分突出,xiongmingbot也学习美联社的科研经历,从播报体育赛事开始,并在投入使用阶段赢得了佳绩(平均阅读量接近整个奥运会期间体育频道的阅读率)[5]。毫无疑问,采编人员在新闻内容生产方面依然起主导作用。人工智能不同于那些机器制造业。机器制造业产品已固定化、格式化,人力操作只是不断重复劳动,这完全可以用机器人代替[6]。

(三)人工智能创新了人机关系

南方都市报社的机器人写手小南,2017年1月17日正式上岗。仅花费零点几秒就完成了一个关于春运的新闻播报[7],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自动生成传媒内容的情况下,小南给很多记者提供了便利,记者可以更快地了解时事发生地点,并及时赶到进行报道。在保证新闻时效性的同时,又可以加入记者对于事件的个人理解,不仅可以督促记者提升自己专业深度报道的能力,也形成了记者行业的良性循环[8]。若想做一个好记者就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实时播报,还要加入个人观点并形成个人写作风格,才有可能成为一名“名记”。

四、人工智能在传媒内容生成方面的如何去伪存真

先进新媒体的产生,人人都可以做记者,手机相当于记者们的一个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更新最新的传媒内容,然而,人工智能写手只需要25秒就可以生成一个实效性的新闻,在时效性上来看,专业记者无法超越人工智能,他们只能在深度报道中体现出自己报道的独特视角。然而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AI无法知晓新闻真相背后的复杂社会科学,可是人工智能方向的学者也提出,“恐慌则来自你对技术的无知”,坚信人工智能不能取代人类。

在人人可以做记者的时代下,专业记者可以在实时在网上找到各种自媒体发出的信息,可是,记者如何在密密麻麻的视频中去去伪存真和提取精华?又一款叫做“新闻追踪器”的App,它基于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筛选,汲取出新闻内容中的当事人和重要信息,这可以帮助专业记者搞清楚新闻的发生的原委,并帮助记者播报准确。在其他的功能里,“新闻追踪器”还可以根据自媒体人的说话习惯和“是否实名制”等来判断这些文字是否真实,是否可以作为事实依据。

五、结语

在如今“智媒时代”,人工智能与传媒相结合的现状无法改变,唯有抓住机遇求改革才能在技术上走在世界的前沿,虽然人工智能自动生成传媒内容意味着很多基层传媒人即将失业,但每一个变革都具有革新性与替代性。工业革命用珍妮纺织机代替人手工纺织,用蒸汽火车代替车夫运送。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是因为英国首先具有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动力。而日本作为一个最先具有工业革命条件的国家,它却没有工业化成功,其原因是:考虑到大量的失业率,日本放弃了革命。因此,日本也被称为“装在轮上的国家”。因此,传媒人应具有国际化视野,紧跟最新前沿技术,推进新闻播放和传媒内容生产智能化,才能真正实现传媒业的新革命。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拥抱人工智能[J].传媒业变革之道,2018(1):77-81.

[2]娄冠群.媒介技术视域下人工智能对传媒业的影响[J].新闻世界,2018(10).

[3]白贵,王太隆.体育赛事机器新闻写作的心事困境与改进路径——以腾讯“机器人NBA战报”为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11).

[4]梅晓敏,吴晨倩.“智媒”时代新闻业态的再造与重构[J].新闻战线,2018(23).

[5]刁毅剛,陈旭管.专题:第二代“写稿机器人”现身今日头条 传媒业融合人工智能又迈进一步[J].中国传媒科技,2016(9).

[6]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人工智能在媒体中的应用分析[J].新闻与写作,2018(2).

[7]冯群星.写稿机器人“小南”上岗[N].南方都市报,2018-01-24(06).

[8]陈晓东,朱金玉.自媒体时代的传媒伦理建设[J].新闻研究导刊,2017(17).

猜你喜欢

新媒体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之父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