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应处理好三个关系
2020-09-09刘雅文
刘雅文
摘 要:新闻宣传工作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受到,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正确处理好把准导向与搞活舆论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正面宣传为主与批评报道的关系。传播最强音,当好生力军。坚持党性原则,做到政治上更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传播上更强;坚持创新为要,做到影响力上更强。
关键词:舆论导向;三个关系;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11-00-02
近年,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考察,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曾发表重要讲话,着重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受到,新闻宣传工作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正确处理好把准导向与搞活舆论的关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以正面宣传为主与批评报道的关系。传播最强音,当好生力军。坚持党性原则,做到政治上更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传播上更强;坚持创新为要,做到影响力上更强。
一、正确处理把准导向与搞活舆论的关系
作为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中,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引导到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轨道上来。[1]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搞活舆论与把准导向的关系。
舆论的定义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以公众的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特点是公开性,舆论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公共性,舆论指向的公共性和作用目标的公共性,即利益上对公众而言的切近性、涉及公共利益;急迫性,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某种程度上表现出现实功利性;广泛性,舆论存在地范围和影响的范围的广泛性。[2]新闻媒体在反映舆论、引导舆论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能唤起人们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注意,直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舆论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导向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把准正确的导向是搞活舆论的前提,搞活舆论必须在正确导向的轨道内运行。在把握正确导向下搞活舆论,在搞活舆论中进行正确导向。有人担心,怕一讲导向,舆论就缺乏活力,这种观点并不妥当。因为从表现形式上来讲,我们需要搞活舆论,从新闻内在要求来讲,我们也需要搞活舆论。
搞活舆论,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诸多要求。首先是要筛选采访源,采访角度不能千篇一律;其次,采访的主题要集中积极向上的话题;再次,采访要深入浅出,才能写出读者喜爱的作品。其中要注意,尽量避免拿着放大镜将社会阴暗面毫无过滤地推给读者,尽量祛除以猎奇欣赏心态撰写丑恶现象。因此,描写要有分寸,批评要有深度,导向要正确。
二、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正确认识新闻的商品属性。报纸既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又具有不同于一般物质产品的特殊属性。[3]这种二重属性的特点,体现在报纸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要求既要重视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效益。因此,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才能使新闻宣传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扩大正面的社会效益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职责和使命;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是新闻工作者应得的收入和回报。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新闻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首先,社会效益是前提,必须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关系着全体人民以及子孙后代的福利,当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正面碰撞的时候,一定要正确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能够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同时获得经济效益,这是新闻工作者能力优质的体现,如果两者之間有矛盾,那么经济效益需要服从于社会效益,必须要以社会效益为先。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坚守住社会责任,尽全力把两个效益相统一。并且要坚持党的领导,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作为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其次,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要防止刊发不良广告。广告是报纸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但不能违纪违法,不能刊发具有欺诈性的广告,这类广告随意捏造或夸大效果,损害消费者利益;不能刊发格调低下,超出民情所能容忍的范围,有碍社会观瞻的广告[4]。二要防止片面追求市场卖点。个别新闻单位片面追求市场卖点,无中生有制造假新闻,哗众取宠。虚假新闻不但不能起到正面宣传的作用,反而会扰乱视听,误导公众,使得媒体行业在百姓面前失去公信力,影响日后的报道宣传。三是要拒绝有偿新闻,不能因为蝇头小利出卖自己作为新闻工作者的尊严,随意出卖新闻版面,或是夸大扭曲事实,造谣传谣。第三,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必须培养和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闻人才队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品行教育、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教育,始终保持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思想上进步、行动上统一。努力培养任劳任怨、甘于吃苦的奉献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提升职业素养,增强责任意识。将思想境界、精神风貌、综合素质融入到新闻事业之中。努力打造叫得响的名牌栏目、特色栏目。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上下功夫[5]。总而言之,新闻工作者需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置社会效益于不顾,一定要双管齐下,做到稳扎稳打,齐头并进。
三、正确处理以正面宣传为主与批评报道的关系
坚持正确舆论引导要以正面宣传为主,适当给予批评报道。正确处理好批评报道与正面宣传为主的关系,能更发挥出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正面宣传就是要突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向人们解释党的决策部署的含义,帮助人们了解党中央的决心,并宣传人民的伟大实践和精神风貌,向人们展示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美丽中国人,由此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和进取心,共同团结奋斗,为建设更美好的中国而全力以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批评报道就是加强舆论监督,对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不正确的、落后的,甚至是违背党和人民利益的言论和行为进行批评和揭露,督促明辨是非、改正错误、做好工作。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在报纸上开展批评。
1950年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不到200天,中共中央即发出了《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决定》向我们阐释了决策的重要性,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就等于是在全国人民面前展开自我批评,这是党中央对人民负责的体现,为了避免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危害人民利益的错误,需要党中央做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所犯的错误进行反思,同时发现其他可能犯的错误并将其扼制,真正做到爱人民,为人民。新闻媒体需要直面社会各种丑恶的现象,需要针砭时弊,要报道事实,客观分析,尤其是在做批评报道时,一定是要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不能够造假。新闻媒体需要对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增强自己的主动性,帮助人民群众认清是非。这一切都说明搞好批评报道的重要性。
新闻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做好批评报道,加强舆论监督。只要媒体是合理的报道了社会的一些丑恶事件,就可以对这些事件进行打击,为受害者伸张正义,适当的批评报道是有利的,但是同时也不能过于依赖批评报道,这只是一种手段,批评报道是对正面宣传的一种补充,是为正面宣传服务的,必须摆正其在新闻宣传中的位置,批评不仅仅是为了批评,而是为了批评以后变得更好,如果只有批评,没有改进,那批评就是无用的[3]。所以,新闻媒体还要注意控制批评的程度,要把重心放在教育上,防止过度批评带来的影响,合理进行改进,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正确对待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后出现的社会热点事件,看待事情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不能一味消极,只说缺点,不论优点,只批评,不激励,不能因为有一部分的缺点而全盘否定所有事物,不能一叶障目,直接选择性屏蔽积极的那一面,直接给事件判死刑,应该要监督、批评、改进,而不是只批判,不做事。新闻媒体需要引导人们理性看待事件,这也是新闻媒体的一个责任。
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从远处说有各路文人针砭时弊,各边关将领战死沙场,从近处说有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这些都是我们人民生生不息,百折不挠的缩影,中国人民是最勇敢的人民,中华民族的复兴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事业本身就值得新闻工作者报道宣传,大力讴歌。及時采编刊发涌现出的新经验、新典型、新事物。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这是实事求是的需要。新闻报道要合理运用辩证法,不能片面看待问题,要对宣传进行改进,提高措辞水平,增加报道的可信性,让报道具有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并且贴近读者的生活,让读者既能从报道中感同身受,又能从报道中感受不一样的力量。新闻媒体还要正确处理批评报道和正面宣传之间的关系,把握舆情焦点,做好舆情研判,引导社会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正确的舆论导向更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更好地传播和放大正能量。推动新闻事业蓬勃发展,开创新局面,取得新的成就。
参考文献:
[1]罗耀.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时政新闻报道[J].传播力研究,2018(9):73.
[2]曹劲松.政府网络传播[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
[3]黎必刚.正确认识新闻的商品属性[J].湖湘论坛,2000(3):72.
[4]李小军.变革与想象:网络科技影响下的传统媒体新闻生产[D].合肥: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0.
[5]聂伶俐,王静.浅析我国新闻传播的改进措施[J].新闻传播,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