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ICE染色、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价值

2020-09-09洪寅生罗夏朋伦伟健

陕西医学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化生染色内镜

洪寅生,罗夏朋,伦伟健,黄 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佛山528200)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指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类似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的常见病变,多见于老年患者,常常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还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不断出现增龄性变化。随着医疗科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基于对胃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在对早期胃癌进行大量研究之后,发现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1]。本研究应用FICE染色、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就诊的胃黏膜肠化生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检验方式分为三组。①FICE染色组: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52.36±5.21)岁。②联动成像技术组:8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1.37±5.09)岁。③联合组:同时使用联动成像技术与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共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3.01±5.43)岁。各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相关医学伦理学规定,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已排除患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以及其他严重全身系统疾病的患者。

2 研究方法 患者检查前8 h空腹,并服用利多混合液祛除胃黏膜附壁黏液及泡沫。对所有患者先经由白光内镜进行检查,并以病理检查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2.1 FICE染色组:常规检查准备,采用智能电子分光内镜对病变部位进行电子染色,并对异常着色部位的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观察胃黏膜的细微结构。

2.2 联动成像技术组:完成常规内镜检查操作,应用LCI模式对患者胃黏膜图像进行观察。当有黏膜略发白、表面粗糙及呈颗粒状时,可诊断为肠化生[2]。

2.3 联合组:采用联动成像技术与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在白光内镜模式之下分别应用LCI模式、BLI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记录。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结合白光模式取得较为清晰的病变图像,再使用蓝激光对病变部位的微血管颜色及结构进行观察,明确组织学性质,最后取得病变区微小结构的放大图像[3]。

3 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三组不同方式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进行分析。准确率=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阴性和阳性例数之和/总例数。敏感度=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阳性例数/病理检查结果阳性例数。特异度=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的阴性例数/病理检查结果阴性例数。

4 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FICE染色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低于其他组。联合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不同方式内镜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情况比较

讨 论

肠上皮化生一般指胃黏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的现象,同时也是胃黏膜常见的病变表现,常见于各种慢性胃病。肠化生细胞是来自于胃组织固有腺体颈部未分化的细胞,并具有向胃组织及肠上皮细胞分化的潜能[4-5]。有研究认为肠化生的组织学原发病灶为胃小沟,会不同程度地向周围的胃小区发展为片状的肠化灶。依据化生上皮功能,其又分为完全性肠化生与不完全性肠化生,依据黏液组化染色方法,还可将其分为小肠型肠上皮化生与大肠型肠化生[6-7]。目前认为不完全性肠化生和大肠型肠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而胃癌常发生于慢性胃炎等基础之上,因此早期的胃癌病灶表现往往会被周围的炎症黏膜表现所掩盖而不易被察觉。

一般对患者进行内镜检查时,会从黏膜发红的位置选择3~6块组织进行HE染色及病理组织检查,可见肠上皮有杯状细胞、吸收细胞、潘氏细胞等。内镜一般会将肠化生表现分为四种类型:①淡黄色结节型:多为单发,表面呈细颗粒状或绒毛状。②瓷白色小结节型:孤立或多发,表面光滑、柔软,呈半透明状。③鱼鳞型:可见胃小区条状扩大,排列如同鱼鳞状。④弥漫型:可见黏膜呈弥漫性不规则状,一般为灰白色。临床上在对肠化生进行检查诊断时,虽然普通白光内镜能够观察到肠上皮化生,但是无法对肠化生的边界进行迅速判断,因此需结合敏感性更高的检查方式。

FICE染色内镜(即智能分光比色内镜)是一种利用广谱分析技术原理进行内镜图像处理的技术。一般会有红色、绿色、蓝色等滤镜类型,可以将普通电子内镜图像分解成多个特定单一波长分光比色图像,还能够通过位于内镜操作部的按键进行快速切换。对于早期胃癌及炎症性肠病等,应用FICE染色内镜技术均能够取得清晰且对比度更好的图像,还能协助内镜对胃小凹的改变及黏膜下的血管进行观察,具有操作简便、图像直观以及对操作者要求较低的优点[8]。但FICE的图像与常规内镜相比,往往较为暗淡,尤其在波长较短的图像中更为明显。

蓝激光成像是一种应用激光光源的新型内镜成像系统,而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是在“激光-发光体”+“蓝激光”的组合光之下照射于受检者消化道黏膜处的特殊光,对于胃黏膜的早期微小病变、早期胃肠肿瘤等的检查诊断都具有积极意义[9]。同时,由于胃癌黏膜表面大多高低不平,因此不利于内镜直接聚焦进行放大观察,但蓝激光技术能够对黏膜表面的不规则微血管形态进行清晰的观察,可以明显提高病灶表面的腺凹以及微血管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对比度,同时还可以帮助观察表面微结构,从而有效提升表浅病灶的检出率[10-12]。

联动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图像增强内镜技术,是将特定短波长窄光带与白光相结合照射于黏膜表面,在保证亮度充足的前提之下对黏膜表层血管及具体构造进行显现,主要是通过增加内镜下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的对比度来提高消化道黏膜病变的诊断准确率[13]。主要有红、白、紫、黄四种基本颜色,对于呈颗粒状或凹凸不平、黏膜略发白以及粗糙表现的胃黏膜肠化生表现,可以结合对黏膜病变形态学及色调的观察进行双重诊断[14]。一般来说,淡紫色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准确率更高,若此时可见肿瘤病灶的颜色改变,还可用于对胃癌早期病变的鉴别;若有红黄混杂改变,主要提示有早期胃癌;若周围组织呈淡紫色,则表明为分化型早期胃癌。然而,联动成像技术虽有检出较快的优点,但当亮度过强时,则不利于对病灶的观察,因此临床需结合相关问题进行改进,如加强临床观察指导、规范技术操作流程,也可采用特殊染色方式对病变的局部细微结构及颜色差异进行分辨[15-17]。

本研究中,应用不同方式内镜分别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患者进行检查,结果联合组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究其原因,将联动成像技术及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两种方法进行联合使用时,联动成像技术能够对色彩进行再度配置,使得黏膜的色彩对比度增加,进一步增加病变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在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进行检查时,采用将联动成像技术与蓝激光放大染色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显著提高敏感度及检出结果准确率,建议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化生染色内镜
无限路及其笛卡尔积、直积的孪生α-距离边染色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节水染色和非水介质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
若干Mycielski图的邻点扩展和可区别全染色
胆汁反流性胃炎与肠化生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肠上皮化生的相关性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肠化生”一定会癌变吗
胃黏膜“肠化生”就意味着胃癌?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