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院校学困生工作模式探析

2020-09-08于小艳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农业院校学困生大学生

于小艳,王 利,王 琪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8)

2018年6月新时代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本科教育要坚持 “以本为本” ,推进 “四个回归” ,强调了大学生需刻苦读书,求真学问、练真本领。随后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2019 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指出 “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 “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 ,随之而来的是学困生数量的增大,更多学生面临无法正常顺利毕业的问题,各高校学困生工作研究更加迫切。

在推动学风建设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道路上,学困生已然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的拦路虎。2016 年12 月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为高校学困生工作指明了方向,高校需以崭新的视角,创新教育方法,在解决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同时注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引导学困生走出低谷,成为好学上进的优秀青年,进而推动高校优良学风建设,为祖国培养高水平六有大学生,接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棒。

一、农业院校学困生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困生数量逐年增长

研究选取山东农业大学学生为样本,据调查显示,96.4%的大学生不同程度地遇到过学习困难的问题,无法完成学习基本要求的学困生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如表1所示,根据学校一个学期补考后成绩统计情况,不及格总人数2017年为445人,2019 年增长为661 人,橙色学习预警人数从2017年的167人增长到357人,红色学习预警人数从35人增长到91人。

表1 山东农业大学学困生数量统计表

(二)学困生存在的问题

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在校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学生逃课的现象非常普遍[1],存在 “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 的现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目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在网络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调查显示,大学生生活网络化的比例近100%,但合理利用网络资源的比例只占很小部分,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置学业于不顾。严重影响了大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困生帮扶难度大。目前大学生基本是 “00年” 前后出生,成长于祖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大环境中,生活条件优越,在众人呵护中长大,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受挫能力较差。调查显示,学困生也有改变现状的想法,但缺乏坚持的精神,87.9%的学困生都尝试过改变,但其中仅22.7%的学困生可以坚持过两周以上的时间,普遍存在学习意志力薄弱,造成对学困生帮扶难度大的问题。

二、农业院校学困生原因分析

(一)社会因素

当前,社会上一定程度存在着享乐主义、学习无用论等错误思想,推崇 “佛系” 生活方式,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风气产生了消极影响,部分学生学习方面不再追求 “优秀” , “不挂科” 成为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家庭因素

农业院校农村生源较多,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缺乏科学的教养方式。多数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其养成了懒惰、自私、懦弱的性格,进入大学后,无法独自处理所遇到的困难,轻言放弃,严重影响了其学业上的进步和发展;部分家庭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巨大的压力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出现厌学情绪[2];另外有部分家长对孩子只重视经济支持,忽视了精神上的教育引导,造成孩子不健全的人格及病态心理。

(三)学生因素

农业院校较同等层次其他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质量较差的现象,学生进入大学的门槛较低,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农业院校的学生更容易发生学习困难的现象,基础较差型的学困生、缺乏动力型的学困生、缺乏兴趣型的学困生、方法不当型的学困生[3]等数量也明显多于其他类型院校。

(四)学校因素

农业院校普遍比较保守,部分学校对学困生新特点研究不足,照搬传统的管理制度导致管理不善[4],存在 “药不对症” 的现象;部分学校帮扶措施缺乏系统规划,治标不治本,忽视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引导,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困生学习和心理上的问题,收效甚微。

三、构建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践探索

(一)工作模式顶层设计

坚持 “以本为本” ,推进教育的 “四个回归” ,这便要求高校以立德树人为理念,充分发挥教书育人功能。在这一理念下,明确学困生工作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定理想信念,摆脱学习方面的困境,发现自身优势,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挖掘个人潜力,学有所长[5]。

确定学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原则。一是坚持解决实际困难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在帮扶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同时要注意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二是坚持管理与教育相结合,对于学困生既要教育引导,又要制定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三是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既要有理论层面的教育又要有实践活动的体验;四是坚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企业教育相结合,争取多方资源,实现教育合力。

(二)工作模式具体内容

以工作目标为方向,以工作原则为指导,以山东农业大学食科学院为试点,实施 “六个一” 工程,分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帮扶学困生。

“一对一” 帮扶,为精准帮扶学困生,每学期对学困生进行一次界定。采用学习成绩与学习过程相结合的方式,依据上学期考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表现,由班主任、辅导员协商确定帮扶对象。一位优秀学生对接一名学困生, “一对一” 专项督促学困生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主动为其讲解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一名班主任对接一个班级,了解班级学困生思想动态、学习状态,协助他们检视本月学习计划完成情况、制定下一月学习目标;一名辅导员对接一个年级,对于达到学习预警程度或帮扶难度较大的学困生,由辅导员及时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合力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坚定信念,早日走出学习困境。

“一日一” 上报,课堂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学困生课堂管理,培养其学习自觉性,班级骨干对每节课进行考勤,每次上课前五分钟点名考勤,每天将当日考勤情况上报学院,辅导员依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帮扶工作。

“一月一” 交流,为促进学困生向榜样学习,起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的效果,学院组织优秀学生与学困生成立学习交流小组,在辅导员带领下每月开展一次交流活动,大家分别交流一个月以来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表现及收获。活动有效督促学困生的同时为他们树立了学习榜样。

“一学期一” 封信,调研发现,目前多数学生家长对大学教育规律及孩子在校表现并不了解,因此学院在每个学期考试结束后,给家长邮寄一封信,注明学生上学期的在校表现及下学期教育要求,提高家长教育的针对性及科学性。 “一封信” 活动有效促进了家校之间的联系,对学困生帮扶作用显著。

“一人一” 项目,设立创新实践奖学金,专门用于资助创新实践活动,要求学困生每人必须至少主持一个项目,项目可根据自身优势选择文化活动类、创新创业类、素质拓展类等,学困生需要完成项目策划、宣传、组织等环节。参与项目可提升学困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各项能力,同时可拓展他们的专业知识,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年一” 表彰,建立学困生帮扶激励机制,设立学习进步奖学金及突出贡献奖学金。对于成绩进步明显的学困生,进步名次超过班级或专业人数9%的学困生可以获得学习进步单项奖,同时可获得假期企业实习机会。对于在学困生帮扶工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可获得突出贡献奖学金。

(三)工作模式成效

学生学习风气日益浓厚,成绩提升明显。学院连续两年毕业率达100%,学生整体优秀率均高于国内工科院校平均水平。学困生的数量在逐渐减少,学习预警人数也呈下降趋势。

学生遵纪守法,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出勤率达99.89%,学生养成了上课自觉上交手机,认真记录笔记的习惯,迟到旷课、上课玩手机等现象逐渐消失,上课争坐前排的现象凸显。

学生理想信念坚定,精神风貌良好,学困生在实践中找到自我闪光点,明确了努力方向,建立自信,改变了浪费时光虚度光阴的坏习惯,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幸福的体验让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猜你喜欢

农业院校学困生大学生
高等农业院校宠物专业产学研协同创新育人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研究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业院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探析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卓越“三农”法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