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2020-09-08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4期

101300顺义区赵全营镇板桥卫生院,北京

高血压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水平。如血压控制不佳则会发生脑血管意外,导致患者死亡。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35%为高血压患者[1]。基于此,相关人群应高度重视高血压预防工作。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500 例,男351 例,女149 例,平均年龄(66.75±5.45)岁。

方法: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社区管理模式,改变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调整用药剂量。社区管理人员根据高血压患者疾病分级情况,制定针对性计划,加强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责任意识,使其能够主动调节不良健康行为。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可向高血压患者发放控盐勺及体质量指数计算尺,对未出现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提前进行预约,便于及时了解患者基础信息。对首次血压控制效果较差、发生并发症或药物不良反应患者,需及时结合患者病情情况变更药物。如果患者连续2 次血压控制效果不显著且难以控制不良反应,社区管理工作人员应建议患者立即转到上级医院治疗。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发放有关疾病知识宣传资料,宣传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讲述高血压患者注意事项。定期召开座谈会,让高血压患者能够相互交流经验,对每一位高血压患者设置个性化治疗方法,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相应服务。

观察指标:比较建立健康档案前后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平均治疗费用情况。

结 果

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前后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建立健康档案后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前后平均治疗费用情况:健康档案建立后平均治疗费为(1 002.14±221.25)元,显著低于建立前的(2 215.63±240.36)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56 3,P<0.05)。

讨 论

高血压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会给患者重要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健康档案是一种完整化且系统化的社区疾病管理方式,对高血压患者采取健康档案管理能够为医生提供详细信息,继而为高血压患者制定个性化且连续化健康管理措施。现阶段显示,我国高血压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对高血压患者采取积极预防工作对提高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3]。建立健康档案可指导高血压患者积极用药,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普及高血压疾病预防知识[4-6]。

本研究结果显示,建立健康档案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程度显著高于建立健康档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档案建立后患者平均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健康档案建立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资料显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减少药物用量,让高血压患者坚持良好生活方式,在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积极指导下可降低平均用药费用,更多了解与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档案能够以健康问题为导向,记录方式能够简明突出健康问题,便于计算机处理数据。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能够实施分级管理,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能够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降低胆固醇水平。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人档案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其病情,有效控制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生率。除此之外,社区健康档案管理要求高血压患者能够学会宣泄自身负面心理情绪,便于减轻精神压力,保持良好心态来面对疾病。

表1 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前后对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情况(n)

综上所述,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了解程度,降低平均治疗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