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2020-09-08李冬梅
李冬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多发病,腰背痛等临床症状极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严重者会并发周围神经损伤,导致瘫痪[1]。手术治疗虽可解除神经根、马尾神经根压迫,缓解患者神经症状。但术后易出现神经根周围组织粘连,导致症状反复,及时予以有效训练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尤为关键。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79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 年2 月—2019 年10 月我院79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2018 年2 月—2018 年11 月的36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 年12 月—2019 年10 月的43 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均经X 线片及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手术适应证,排除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压缩性骨折者。对照组:男22 例,女14 例;年龄35 ~67 岁,平均年龄(50.91±6.23)岁。研究组:男25 例,女18 例;年龄35 ~68 岁,平均年龄(51.76±5.49)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行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向患者讲解术后坚持康复训练的意义、目的,指导患者家属协助患者进行被动肢体按摩、踝泵训练、支撑腰部训练等常规训练,告知患者及家属训练过程中相关注意事项。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干预,(1)个体化心理干预,结合患者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及实际心理状态,选择影像视频、宣教手册等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并指导患者采用静思冥想、听音乐等方式自我调节负性情绪。(2)康复训练,a 术后1 ~7d,指导患者做被动抬腿运动,抬高幅度60°,悬空保持10s,每日上下肢各练习5 次,交替进行;b 术后8 ~14d,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训练,每次20 ~30min,每天3 次;c 术后15d 指导患者开始进行腰椎屈曲训练,包括立位训练、坐位训练,训练初始强度为每天40 ~60 次,逐步增加至患者腰椎运动幅度正常。在患者出院前指导患者掌握正确训练方案,保障患者出院后可有效训练。两组均干预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采用我院自制《康复训练依从性调查问卷》评估两组康复训练依从性,康复训练期间完全遵循康复方案锻炼为完全依从;存在1 ~2 次不配合训练或拒绝训练的行为为部分依从;出现3 次及以上不配合训练或拒绝训练的行为为不依从。完全依从、部分依从计入康复训练依从率。(2)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腰椎功能,总分0 ~29分,评分越高,腰椎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康复训练依从性
研究组完全依从26 例,部分依从16 例,不依从1 例;对照组完全依从13 例,部分依从15 例,不依从8 例。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率97.67%(42/43)较对照组77.78%(28/36)高(P<0.05)。
2.2 JOA 评分
干预前,两组JO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JOA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JOA 评分(±s,分)
表1 JOA 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 43 11.57±1.79 23.58±2.63对照组 36 12.03±2.12 18.79±3.04 t-1.030 7.413 P->0.05 <0.05
3. 讨论
现阶段,手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但患者预后康复效果不仅受手术医师技术操作、手术创伤影响,还与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密切相关。常规康复训练多依照既往临床康复经验指导患者锻炼,整体效果不理想。
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干预为新型康复训练方案,具有阶段性等特点[2]。本研究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康复训练依从率97.67% 较对照组高(P<0.05)。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干预通过知识宣教、心理疏导可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缓解负性情绪,增加患者对术后康复锻炼重视,提高锻炼积极性。同时,制定阶段性康复训练内容,早期抬腿训练,可减轻神经压迫,促使下肢肌肉功能恢复;中期腰背肌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腰背肌血液循环,增强腰背部位肌肉力量,提高腰椎稳定性;而腰椎屈曲训练能使腰椎间盘应力恢复平衡,改善腰椎活动范围[3]。本研究数据还表明,干预后研究组JOA 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该康复训练方案可促使患者腰椎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个体化时间康复训练干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可提高患者术后康复训练依从性,改善腰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