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2020-09-08吕金芳吴媛李文霞王永研
吕金芳 吴媛 李文霞 王永研
(儋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海南 儋州 571700)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作为临床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之一,患者多表现明显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发病多与冠状动脉缺血、缺氧有关[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压力的增大、生活方式的多样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很多心血管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多[2]。有研究称[3],伴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AMI 患者会大幅增加患者的致死率。因此,需要针对AMI 发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4]。本研究琼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4 月—2019 年月4 期间,160 例琼西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每组各80 例。AMI 患者均符合2007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协会(AHA)、世界心脏联盟(WHF)制定的心肌梗死标准[5],排除既往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恶性肿瘤、严重肝肾疾病、风湿免疫系统性疾病患者,以及不同意参与此研究及相关资料不全者。所有研究均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80 例对照组中,男性45 例、女性35 例,年龄39 ~70 岁,平均(53.4±5.7)岁;80 例观察组中,男性43 例、女性37 例,年龄40 ~69 岁,平均(53.7±5.3)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持续心电及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溶栓、抗感染等治疗,并给予吸痰、消化道等常规护理。
1.2.2 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AMI 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主动心理疏导,针对患者焦虑因素进行沟通和交流,举例讲解成功救治及康复病例,提升患者对治疗及治愈的信心,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合理饮食、防治便秘。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检查指标,遵医嘱定时服药,将血压、血脂等指标控制在允许范围内;(3)戒烟、控制体重。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个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饮食合理搭配,控制体重,避免肥胖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护理3 个月后,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6]、临床实验室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G)等),以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 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HAMA 及HAMD 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 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HAMA HAMD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80 14.5±2.3 9.2±1.7 16.4±2.4 10.3±1.9对照组 80 14.7±2.5 11.3±2.1 16.2±2.5 12.4±1.5 t- 1.07 5.49 0.98 4.64 P-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变化
护理前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临床实验室指标水平较对照组有所改善,见表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变化(±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临床实验室指标水平的变化(±s)
组别 n CTnI(ug/L) CK-MB(U/L) FBG(mmol/L)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80 8.9±0.2 2.7±0.2 134.1±5.2 67.8±3.5 13.2±2.4 6.7±0.9 6.5±1.2 4.1±1.1 3.2±1.4 1.7±1.1 3.3±1.2 1.8±1.1对照组 80 8.9±0.3 5.1±0.3 137.3±4.9 99.5±4.1 13.3±2.3 9.7±1.2 6.5±1.3 6.0±1.2 3.1±1.3 2.9±1.2 3.2±1.3 2.9±1.2 t - 0.82 4.39 1.35 6.82 1.17 5.31 1.02 4.09 0.76 4.01 0.77 3.94 P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论
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AMI 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将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在较好的范围内,多食用高纤维食物,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监测血氧饱和度及生命体征[8]。以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及活动能力为目的,在基础护理之外,通过专门护理技术,指导患者参与技能锻炼,恢复其身体机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缺氧,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功能降低,继而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功能。患者入院后,从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防治便秘,心理疏导等各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各系统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 较对照组降低,护理后血糖、血脂、血压等临床指标都有所改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改善,总而言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基础疾病及心功能,从而提升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