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20-09-08丁成彦胡桂菊
丁成彦 胡桂菊
(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曲靖 655000)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老年疾病中主要杀手之一,其发病率高,危害大。众所周知,支架植入术后长期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减少术后发生MACE(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但长期使用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会增加高龄患者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长期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纳入2016 年1 月—2018 年12 月我科收治的160 例冠心病老年患者,年龄为60 ~90 岁,其中男性110 例,女性50 例,按患者年龄分为低龄老年组(年龄<75 岁,n=80 例)和高龄老年组(年龄≥75 岁,n=80 例)。两组患者均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 天(拜耳医药公司),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 天(赛诺菲医药公司)1 年以上。两组之间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植入支架类型、支架数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者;(2)血小板减少;(3)抗血小板药物过敏;(4)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5)肺功能明显下降患者;(6)大的活动性出血;(7)血液系统疾病;(8)恶性肿瘤。
1.2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大小便常规、心肌酶谱化验及心电图、胸片、心脏彩超检查,出院后连续随访1 年,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靶血管重建、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及严重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出血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s( 均数± 标准差) 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由表1 可以看出,两组之间一般资料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由表2 可以看出,MACE 事件比较中,低龄老年组脑卒中(2.50%vs2.50%,P=1.000)、心肌梗死(3.75%vs6.25%,P=0.405)、 靶 血 管 重 建(5.00%vs7.50%,P=0.501)、MACE(11.30%vs16.30%,P=0.523)的发生概率均低于高龄老年组,但以上各项指标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MACE 比较[n(%)]
2.3 由表3 可以看出,在严重出血的比较中,低龄老年组有1 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高龄老年组有3 例消化道大出血病例,有1 例脑出血病例,两组间严重出血的总体出血事件差别有统计学差异(1.25%vs5.00%,P<0.05)。
表3 两组严重出血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病变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1],支架植入术是目前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术后长期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能减少支架内血栓形成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从而降低MACE 事件,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2]。本研究显示,对于年龄在75 岁以上老年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长期予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手术效果与低龄老年组相比相当,两组之间MACE 事件差别无统计学差异,但发生严重出血的风险比小于75 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偏高,可能与高龄患者各器官功能生理性衰退、动脉血管弥漫性病变、合并多种基础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脏病、消化性溃疡、脑梗死等)有关[3-5]。因此,对于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需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及时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术后患者管理,定期追踪随访患者,监测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聚集功能、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脂、血压、血糖,若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凝聚集功能、凝血功能异常及时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种类及剂量,术后常规使用PPI 减少消化道出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