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急诊医务人员应对医疗场所暴力培训现状及分析

2020-09-08刘楠赖晓娟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暴力事件急诊科场所

刘楠 赖晓娟

医疗场所暴力是指医务人员在其工作场所受到辱骂、威胁或袭击,从而造成对其安全、幸福或健康的明确或含蓄的挑战,包括心理暴力和身体暴力。心理暴力包括口头辱骂、威胁和言语的性骚扰;身体暴力包括打、踢、拍、扎、推、咬等躯体攻击行为。医护人员遭受躯体和心理暴力的现象逐渐走向普遍化,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急诊科作为医院的前沿科室,急诊科医护人员比其他科室的工作人员更容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1,2]。本文探讨广东省急诊科医护人员对医疗场所暴力的应对能力及培训现状,为医院管理部门实施医疗场所暴力培训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调查对象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19 年09-11 月对广东省各地区76 家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发放电子问卷。纳入标准:过去12 个月连续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排除标准:非自愿加入此次调查,过去12 个月未连续在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

1.2 调查工具应用陈祖辉等[3]设计的工作场所暴力调查表进行调查。该调查表已被应用于国内的多次研究中[4-6],具有良好的信效度。该调查表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各类型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频次、调查对象对印象最深刻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描述、调查对象对工作场所暴力及应对的认知和态度、调查对象所在医院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态度及培训现状。该调查表以往研究结果的Cronbach’α 值为0.8900,临床护理专家对该调查表的内容效度评价良好。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51 份,回收问卷851 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780 份,有效率为91.66%。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2.44%,女性占67.56%,医护比1∶4,年龄多数分布在20-40 岁之间,学历由中专到硕士及以上,覆盖由初级到高级的所有职称。

2.1 过去12 个月职场暴力事件经历在过去1 年中有职场暴力经历占83.33%。暴力类型:言语攻击占81.92%,躯体攻击占23.72%,性骚扰占19.36%;在过去12 个月中遭受到2 次以上的暴力攻击占62.18%。详见表1-3。

2.2 印象深刻事件的描述在经历暴力事件当时对受害医护人员的心理影响大多都感觉到气愤和委屈。工作热情下降(50.15%)、不想干这行(41.85%)、感到委屈(38.92%)是至今仍存在的主要心理影响。详见表2。

表1 急诊医护人员过去1 年遭受暴力形式调查[n=780,例(%)]

表2 急诊科医护人员遭受暴力事件应对方式调查[n=780,例(%)]

2.3 受访者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认知及态度由医院组织学习获知占32.05%,认为可以避免占33.97%,认为岗前培训时应包含预防医院工作场所的内容占97.82%,愿意参加医院组织的预防工作场所事件的培训占96.79%,认为自己会受益于培训占93.72%。在预防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方面,认为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加强暴力应对能力占82.21%,认为医院应加强管理占81.15%,认为传媒正确导向,倡导尊重医务工作占78.97%,认为针对工作场所暴力立法占76.03%,认为增加保安人员和值班岗位等可减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占75.64%。另外,认为医院成立一个处理“医疗场所暴力”的部门能更好地保障医务工作者的权益占95.13%。

2.4 受访者所在医院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及态度受访者所处医院有开展与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相关内容的培训占55.64%,其中认为医院开展的培训不能提供帮助占37.69%,主要原因:认为缺乏专业人士授课占58.5%、培训内容不符合实际占40.14%;医院每年会开展一次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能力的培训占40.77%,但希望医院能半年提供一次培训占43.72%;受访者希望的主要培训方式:情景演练、专业人士授课、案例分析讨论;受访者所在医院采取的预防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主要措施:安装摄像头、保安全天定时巡逻、保安在急诊科值班、夜间急诊科区域内保持灯光明亮;不知道所处医院是否有专门科室来处理员工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占30.90%;所在医院在员工遭受职场暴力事件后会对员工进行客观分析并心理疏导占44.87%,医院对员工遭受暴力事件后不闻不问占17.18%。

2.5 不同培训频次遭受暴力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不同培训频次遭受暴力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3.1 培训对于预防暴力的必要性本调查显示在遭受医疗场所暴力面前,接受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在遭受暴力之后的处理能有效降低事件升级的风险。暴力管理课程能够改变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不成熟应对方式,提高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7]。受医疗暴力事件的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急诊最高[8]。发生医护人员受伤事件也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上升[9]。但只有少数医院把暴力管理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早在20 年前美国已有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指南,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有规范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处理程序[10]。目前大陆地区缺乏暴力管理指南、程序和培训的师资,特别我国的护理教育课程设置以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护理为主,护士在学校甚至岗前培训时,并未专门接收过有关在工作场所如何防范暴力和保护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绝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医院应该进行预防医院暴力的培训并愿意参加,但仅有一成护士所在医院曾经在员工中开展过预防暴力的相关培训[11]。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已申明,暴力是可以预防和被控制的。实施暴力管理课程有利于改善护士的暴力事件应对方式,大多数的暴力事件在发生之初已显露暴力端倪,如果在暴力发生前和发生中及时制止,经干预和控制后可以避免暴力发生。

3.2 对策若医院提供相关教育培训、冲突教案及模拟演练等,则急诊护理人员医疗场所暴力应对现状会有所改善,如护士在遭受暴力时寻求同事间支持和应急小组帮助,采取暴力报告程序及监视探头等可见安全系统的机率明显增加。本研究在调查期间了解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暴力行为零忍,并制定诉讼流程;广州市惠爱医院(精神病防治医院)则全员培训暴力脱身法,均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建议医护人员应全员参加培训,且在目前的培训基础上增加培训频率,采用多样化培训模式,培训后积极检验培训效果、定期选择案例进行演练。

综上所述,广东地区急诊医护人员虽遭受医疗场所暴力发生率高,但可防可控,医院管理部门应制定防范措施并组织合理有效的培训,以更好地保障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安全。

猜你喜欢

暴力事件急诊科场所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