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急诊患者就诊情况的回顾性分析
2020-09-08张凤连王鹏飞谭云科
张凤连 王鹏飞 谭云科
自从2019 年12 月底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疫情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迅速蔓延,自2020 年3 月11 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为大流行以来[1],新型冠状病毒疾病(COVID-19)已迅速蔓延,疫情不但给病患带来了身体打击,也改变了人们的心理及行为方式,调查研究表明,新冠疫情给超过半数的人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2]。
急诊科作为抗击新冠的前沿阵地,自疫情以来面对极大的挑战。据观察,新冠疫情期间我院急诊科就诊人次及疾病构成较往年同期发生了很大改变。为使急诊工作能有序进行,有必要优化急诊诊疗流程及资源分配。本研究回顾分析疫情期间我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人次及疾病构成比例,并与往年同期就诊情况比较,寻找差异并探讨其原因及应对方式。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通过门诊系统后台搜索的方式,收集2018 年至2020 年我院南北两院区急诊科患者就诊资料,分别统计每年上半年计内就诊总人次,从系统、病种和年龄等方面,进行汇总、分类及统计。
1.2 方法采用SPSS 23.0 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绝对数及百分比描述,用χ2检验进行两两比较,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 果
2.1 新冠疫情期间急诊科就诊总人次较往年同期下降见图1。
图1 近三年上半年急诊科就诊人次/月份比较
2020 年上半年急诊来诊总数为78975 人次,2019 年上半年来诊总数 249944 人次,2018 年上半年来诊总数209992 人次,与2019 年相比,急诊总人次同比下降59.65%,其中3、4 两月下降比例最高,分别为74.54%及74.14%。
2.2 新冠期间儿童患者人次及占比较往年同期明显下降见图2。
图2 近三年上半年急诊科儿童与成人就诊人次比较
2020 年上半年儿童就诊总数为22029 人次,占就诊总人次比27.89%。2019 年上半年儿童就诊总数91334 人次,占比46.67%,2018 年上半年儿童就诊总数69800 人次,占比42.20%。较2019 年同期,2020 年上半年儿童就诊人次同比下降75.88%,儿童就诊比例与往年相比显著下降(P<0.05)。
2.3 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人次及占比较往年同期显著下降见图3。
图3 近三年上半年急诊科呼吸道疾病与其他疾病就诊人次比较
2020 年上半年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28139 人次,占就诊总人次比35.63%。2019 年上半年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119227 人次,占比60.91%,2018 年上半年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为88501 人次,占比53.76%。与2019 年同期相比,2020 年上半年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人次同比下降76.40%,占比较往年同期显著下降(P<0.05)。
2.4 常见急危重症患者数量无明显变化,危重症比例升高见表1。
表1 常见急危重症近三年的比较
近三年上半年间,各系统常见危重症疾病患病人数相比较,急性心衰、高危胸痛、卒中、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严重电解质紊乱、胰腺炎人数较往年有所上升,各危重症占患者总人数比例均较往年升高(P<0.05)。
3 讨 论
3.1 疫情期间急诊就诊总人数明显减少研究发现,与 2018 年、2019 年同期相比较,2020 年上半年急诊就诊总人次大幅下降。其中3、4 月下降幅度最大,这与同期世界上几个国家研究结果一致[3-5],在此期间我国及部分欧美国家处于疫情高峰期。造成疫情期间急诊就诊人次下降有多方面原因,笔者尝试从三方面推断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疫情期间健康宣教如佩戴口罩、咳嗽礼仪、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及各类隔离措施,如社区封闭管理、延迟开工、开学,公共场所如电影院、餐饮服务业延迟开业等,使得经呼吸道、接触、胃肠道等途径感染的疾病发病明显减少。第二,人们普遍认为医院是各类感染性疾病聚集地,恐病情绪可能驱使人们尽量远离医院,包括急诊。有部分病患选择网络问诊,有些病患选择根据经验及互联网自行诊治。第三,疫情以来,发热门诊承担了大部分发热患者的接诊工作,相应地急诊科发热患者数有所减少,当然发热门诊就诊人次亟待统计。
3.2 疫情期间急诊呼吸系统疾病人次减少最为明显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勤洗手以及减少人群聚集不仅能够控制新冠病毒传播,对所有呼吸道传播疾病都能起到有效预防作用。从年龄分类来看,急诊儿童就诊总人次往年明显减少,而往年儿童急诊占比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因而有理由推测儿童的呼吸系统发病亦较往年减少,具体详情亟需进一步分析。而随着新冠疫情趋于平缓,复工复课、公共场所逐渐开放,急诊就诊量在5 月份开始回升,笔者推测呼吸系统疾病占比可能也开始增加,我们将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探究。这或许间接说明了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3 疫情期间急诊重症患者总数无减少,占比增加国外研究表达了对急诊就诊人次下降的担忧[4],他们认为急诊就诊减少可能威胁全球健康,对疫情的恐惧心理可能造成部分患者延迟就诊,或可导致较差的预后甚至死亡。本研究数据发现,诸如高危胸痛、脑卒中、胰腺炎等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无明显下降。这可能说明疫情并没有影响急危重症患者的急诊就医,但亦不排除疫情导致部分慢性病患者未能及时就医而导致病情加重可能。后者可能性大小亟需广泛的调查研究。
3.4 采取有效策略应对尚不稳定的疫情首先,改进预检分诊制度。有学者认为,合理的预检分诊制度能够有效减少新冠疫情期间医疗资源的浪费[6]。新冠期间,基于RETTS 分诊系统适当精简流程[7],并简化调查表,以便迅速获取患者生命体征及急症症状。Ⅰ、Ⅱ级患者予以绿色就诊标签,保证就诊通道畅通。并根据国家卫健委指南[8],在原有分诊基础上增加发热预检及导诊,通过问询、填表及快速体温测量迅速分流发热及高风险患者,保证资源合理分配同时降低患者院内感染风险。其次,确保胸痛、卒中等绿色通道的通畅。尽管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急诊就诊人次减少,但重症患者人次并未减少,尤其是胸痛、卒中患者,医疗机构及急诊科应积极应对。疫情期间重症患者的处理流程较往年复杂,这可能导致部分重症患者滞留急诊。医疗机构应视疫情严重程度,适当精简重症患者诊治流程,保持绿色通道的通畅。比如笔者所在医院,急性心梗、脑卒中、急腹症等需急诊介入、溶栓患者,只需快速筛查新冠抗体和胸部CT 即可迅速进入介入或手术流程,大大缩减了滞留急诊的时间。对于疑似新冠的高危卒中或胸痛患者,可在有效防护下完善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并根据病情在有效防护下开展溶栓/PCI等治疗。
再次,简化入院流程,加快急诊患者分流。疫情期间,由于重症患者比例增加,病房床位数减少,入院流程较往年繁琐,导致患者滞留急诊观察室及抢救室时间延长,急诊医护人员压力倍增。造成上述现象另一原因为部分病房医生谈“发热或肺炎”色变,对重症患者避而远之。医疗机构应根据上述情况制定相应政策,简化入院流程,加快急诊患者分流;同时定期培训新冠相关知识,以消除部分医务人员的恐惧心理。另外急诊科需加强本科室医护人员识别和处理重症患者的能力,定期开展重症相关疾病的业务学习或急救技能的培训,根据情况适当调整观察区和抢救区医护人员比例。最后,教育大众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据前文所述,新冠疫情期间呼吸道疾病及儿童急诊就诊比例明显下降,其中一项原因在于呼吸道及接触传播途径的有效切断。目前国内新冠疫情趋于平缓,但国外疫情尚未控制,且国内部分地区仍时有散发的情况,下半年国内疫情是否会复燃尚未可知。根据上半年的经验,疫情的有效控制取决于全民的努力。在人群密集处佩戴口罩、咳嗽礼仪和勤洗手,如果这三项行为内化为日后的日常行为,那即使疫情复燃也不至于大规模流行。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新冠疫情期间,急诊就诊总人数较往年同期明显减少,以呼吸道疾病减少最为显著,然而急危重症患者比例不降反增。通过合理的改进预检分诊、保证绿色通道畅通、简化入院流程等方式,能够使急诊工作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