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危害及综合高效防控
2020-09-08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330700敖礼林鄢用亮
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330700)敖礼林鄢用亮
江西省奉新县老科协(330700)任火英
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在全国各稻区的早、中、晚稻均有发生,发病轻的减产15%~20%,发病较重的减产40%~50%,发病特重的减产70%~90%甚至绝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稻栽培方式、肥水管理等的变化,稻瘟病的发生日趋复杂化,在一些地方发病有增多和加重的趋势,必须采用综合措施积极应对。
1.发病症状
稻瘟病被稻农称为火烧病、稻热病等,水稻叶片、茎杆和稻穗都会受害。发病初期产生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逐渐发展和加重到抽穗后稻田出现半白半绿或全白的稻穗,病重时整丛或成片水稻黄化枯死。
根据稻瘟病发生期和发生部位的不同,可分苗瘟、叶瘟、茎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水稻苗期发病一般由种子带菌引起,多发生在3叶期前。病株上部变成褐色,基部变成黑褐色,慢慢缩卷而枯死;温湿度适合时,在发病部位产生一些灰黑色霉菌层(病原的分生孢梗和分生孢子)。水稻全生育期都会发生叶瘟,以分蘖和拨节期发病多而重。茎节瘟于抽穗后发生,发病初期在稻节上形成浅褐色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绕茎节不断扩大,病部最后变成黑褐色,风吹等易折断。茎节瘟发生较早的,稻穗最后变成白枯穗;当病斑仅在茎节的一侧发生时,稻茎杆变成弯曲状。水稻发生穗颈瘟,开始时在发病部位形成黑褐色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致穗颈部变成黑褐色,稻穗变成白枯穗。稻颈瘟发生较晚时,稻穗多成秕谷;枝梗和穗轴受害时,多致小穗不实。稻谷发病时,病部产生椭圆或不规则的病斑,稻谷变成黑褐色;发病轻的,颖壳无明显症状,受害的护颖变成浅褐色,致种子带菌。
根据稻瘟病病情发展的快慢以及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等,可将病斑分成急性、慢性、白点和褐点型。水稻发生急性型稻瘟病,易感病的品种植株病部多形成水浸状暗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温湿度适宜时,在稻叶的两面形成褐色霉菌层;温湿度不适宜时,急性病斑转变成慢性病斑。水稻发生慢性型稻瘟病,病程发展较慢,发病初期叶片上形成水浸状暗绿色小斑点,小病斑渐渐成梭形斑,病斑中央为白灰色,病斑边缘变成深褐色,外有浅黄色圈晕;叶的背面产生白灰色霉菌层;病斑多时,形成不规则的连片大病斑。白点型稻瘟病在较嫩的水稻叶片易发生,老叶多不会形成此型病斑;发病初期在病部形成近圆形的白色小斑点,如温湿度适宜这种病斑会不断增多、扩大并转变成急性病斑。水稻褐点型病斑主要发生在抗病性强的品种或稻株的老叶上,只在叶脉间产生针尖大小的褐色斑点;此型病斑有时也产生于叶舌、叶耳和叶枕等部位。
2.病原及发病规律
稻瘟病的病原为稻梨孢,也称为灰梨孢,属半知菌真菌。此病原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下年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并借风、雨、流水、昆虫和劳动作业等传播。在气候干燥条件下,分生孢子可在稻草和稻谷上存活半年至一年。稻株病部的菌丝,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能存活1~1.5年,在湿润环境下,菌丝和孢子2~3个月即死亡。因此,湿润土壤和堆肥中的分生孢子等不能越冬。
春季孢子落于稻株上,此时如温湿度较适宜,孢子萌发侵入寄主体内并不断向相临的细胞扩展,引起稻株发病,形成发病中心株。环境条件适宜时,发病部位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等再次侵染。播种带稻瘟病的水稻种子,易引发苗瘟。适温、高湿、雨雾天和连续多天阴雨等,发病多且重。病菌菌丝生长发育的温度是8℃~37℃,最适温度25℃~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产生孢子的温度10℃~35℃,最适孢子形成的温度25℃~28℃。孢子落于稻株上后,在较适的温度下,只有遇到水和水膜存续6~8小时才可萌发,产生附着胞并形成侵入丝,侵穿稻株表皮,在细胞间不断蔓延扩展和摄取养分。光照不足、连续多天阴雨、时晴时雨、云雾重和水稻早晚有露水等时,稻瘟病易流行发生。
此病原菌有数以千计的生理小种,所以抗病品种也是相对的、时效较短的。相对而言,籼型水稻品种抗稻瘟病的能力优于粳型品种。同一水稻品种,其不同生育期抗稻瘟病的能力也不尽相同,3~4叶的秧苗期和抽穗期较易染病;圆杆期发病相对少而轻。水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不同时期的抗病能力也不同,组织或器官嫩弱时易染病。偏施或施氮肥过多,水稻易贪青旺长,稻瘟病将多发和重发。播种、栽插和抛秧过密,稻田通透性差、湿度高,利于稻瘟病的发生。稻田灌水过早或灌水过深,影响根系生长和发育,易染发稻瘟病。
3.综合防控技术
(1)综合防控农业措施由于稻瘟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防控必须采取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①选择抗病品种。近些年,我国选育出了不少优质、高产和抗稻瘟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各地可据情灵活选用。由于稻瘟病存在许多生理小种,抗病品种最好栽培一年或一季,不要多年或多季连栽,须年年或季季更换不同抗病品种,否则抗病品种也会感染其它生理小种而发病。目前,抗病的早稻品种有赣早籼41号、赣早籼39号、湘早籼3号、中丝2号、华籼占、中优早81号和培两优288号等;抗病的晚稻品种有冈优2号、滇籼14号、滇籼13号、毕粳37和秀水644等;抗病的中稻品种有汕优89、胜优2号、宁糯4号、中东农419、滇引陆粳1号、特优689和七秀占3号等。
②选用无病种子。稻种要精选,来自无病稻田和稻株;有病的稻田和稻株不可留种。染病的稻谷不可种用。留种的稻田要单收、单打、单晒、单贮。种子浸种前晒种2~3天。
③清洁田园。水稻收割后及时清除田中稻草和田埂上的杂草等,稻田种的落谷放鸭或鸡摄食。有病的稻草不可还田,应销毁或与猪牛粪等堆积湿润发酵成有机肥。收割后的稻田应及时深翻耕或机耕,将稻茬等埋于土中并灌水,促其腐烂。霜冻前翻耕稻田,经较长时间的冻、晒土壤,可消灭部分病原,并可熟化和改良土壤。发病的酸性稻田,翻耕前每亩撒施70~80千克生石灰粉,有较好的消毒、灭菌作用。
④科学施肥,禁止施用未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猪牛粪等未经充分腐熟不可施于稻田,以防带菌加重发病。为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要重视有机肥和磷、钾肥的施用,严禁偏施或重施氮肥。各种肥料应科学、配合施用,有条件的行测土配方施肥。追肥主要在前期施用,中后期水稻如不脱肥不宜施追肥。中等肥力的稻田,翻耕整田前每亩撒施腐熟猪牛粪700~1 000千克、过磷酸钙4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和适量的硅肥、硼肥,后再翻耙。
⑤注重水分管理。水稻栽插或抛秧后应浅水或湿润返青,浅水分蘖,达到有效基本苗后果断排水晒田,控制无效分蘖,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水分管理,以利根系发育和改善田间的通透性。稻田不可深水灌溉或串灌,以防促发稻瘟病。
⑥合理密植。水稻播种、栽插和抛秧过密,田间通透性恶化、湿度高,会促发本病;合理的密度可减轻稻瘟病的发生。
⑦适时根外追肥。水稻抽穗后和灌浆期叶面喷洒1~2次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每次每亩喷60千克,每次间隔15天,以提高水稻的抗病力,且一般有增产作用。
⑧种子消毒。用56℃温水浸种1~2天或用1%生石灰水浸种1~2天,捞出后用清水冲洗3~4次,随后催芽或播种。
(2)药剂防治稻瘟病不仅仅是发病前后的防和治,也应注意种子的药剂处理。
①种子处理。药剂处理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可选择以下的一种方式: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8小时,捞取滤干并用清水冲去药液后再催芽或播种,也可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1%;80%402抗菌剂水剂2 000倍液浸种1~2天,然后直接催芽或播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浸种48小时,捞取滤干并用清水冲洗药液后催芽或播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1~2天,捞取滤干并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或播种;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浸种1~2天,捞取滤干水分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或播种;40%甲醛用水稀释成2%的溶液,在20℃以下浸种2~3小时,捞取滤干并用清水冲洗后催芽或播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拌种,用药量为种子重量的0.1%~0.2%。
②大田用药。大田防治稻瘟病时,首先要进行发病趋势的简易预判。稻瘟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等有很大关系,当外界环境适宜时,发病多而重,否则发病轻或不发病。当日平均气温达20℃~23℃、相对湿度90%以上时,应巡检易感病品种和生长旺盛、浓绿的稻田,若稻田出现病株和发病中心、且预计将连续多天阴雨,7~10天后有可能发生较重的叶瘟,要尽快用药防治;如阴雨天持续,10天后染、发病会快速蔓延,应紧急用药防治。温、湿度适宜时,分蘖期的水稻出现急性型稻瘟病病斑,5~8天后叶瘟将流行发生;如此时叶瘟每天快速或成倍增加,表明4~6天后叶瘟将暴发流行,要果断加大用药防治力度。水稻孕穗期间,如叶瘟不断扩展,剑叶上的病斑持续向上蔓延或出现急性病斑,表明将发生较重的穗颈瘟,应尽快用药防治。肥沃、氮肥施用过多或过重、光照差和山谷等稻田,稻瘟病易多发和重发,要特别留意多检查。水稻生长前期遇高温干旱、抽穗前后又遇持续阴雨连绵,此时即使叶瘟发生很轻,仍将可能暴发穗颈瘟,可喷药预防。水稻穗期遇持续6天以上阴雨,此时如出现剑叶叶枕瘟,预示可能暴发穗颈瘟,应在齐穗时行第二次用药防治。其次是明确用药防治的重点时期、用药次数,并注意交替用药。秧苗2~3叶期、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时和灌浆中期是用药防治稻瘟病的重点期。晴天露水干后用药效果最好;用药后遇雨要重喷。用药次数根据病情和天气决定,病情较重又遇阴雨天,要连续用药2~3次(每次用药间隔7~10天),反之用药1~2次。为提高用药效果,一种或一类药剂不可长期使用,应不时更换品种,以防病原产生抗、耐药性。发病初期用药防治作用最佳,发病中、后期用药效果有限,损失或难以避免。三是选择适宜的药剂。防治稻瘟病的药剂及其使用浓度如下:50%稻瘟酞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40%稻瘟灵乳油900~1 000倍液,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异稻瘟净乳油600~8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乳油900~1 000倍液,50%菌毒清水剂500~600倍液,40%稻瘟净乳油600倍液,40%克瘟散乳油800~1 000倍液;上述药剂在使用时,每次每亩叶面喷洒60~70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