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院校持续发展的招生就业联动机制构建
2020-09-08□
□
众所周知,招生与就业是高校工作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方面。编制合理的招生计划、制定行之有效的招生宣传措施以及采取严格规范的招生录取是高校招生工作的三件法宝。着力加强就业市场体系、指导体系、管理服务体系以及援助体系的建设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通过招生工作为高校选拔合格的人才,生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人才的培养质量又会进一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的高低又会反作用地影响高校招生工作。
一、高职院校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在招生专业设置方面,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都存在结构性错位现象,人才培养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主要表现是专业类目划分过细,专业结构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同时专业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人才培养目标与劳动者技能需求不匹配,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的需求,就业空间小,进而社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面日益扩大。根据当前国家产业升级发展需要,以及高职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要求,通过“市场需求”和“资源共享”整合优势,促进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和指导性意义。
二、高职院校招生就业运行模式的现状
高职院校在招生就业方面缺乏通盘考虑,存在着条块隔离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负责招生的部门仅考虑新生录取,很少去思考招生专业与学生职业兴趣的契合程度,以及专业的就业前景。负责就业的部门仅考虑就业率,很少去思考就业对社会的贡献度以及就业时专业的对口度。这种条块分离做法产生的消极影响,正逐步反作用于招生与就业的各个环节,一方面是报考生源大幅减少,院校录取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是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院校与用人单位间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矛盾加剧。高职院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均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重视,从社会市场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突破招生就业工作的各种瓶颈,弱化招生就业短板的影响,实现招生就业相互促进,达到共赢。
三、高职院校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策略
本文基于指标量化模型,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数学模型。通过利用数据库原理建立综合评估模型(满分200 分),由招生积分模型(满分100 分)和就业积分模型(满分100分)等子模型组成,根据专业综合得分,进行各专业招生计划的动态调整。
1.构建招生就业联动机制的主要指标及权重分配。
表1 主要指标及权重一览表
2.建立招生就业两者联动的数学模型。
S-综合评估得分
Si-各一级指标得分。
本次共设2个一级指标(n=2),分别是就业指标和招生指标。
(1)就业指标得分
S1-就业指标得分
Ji-就业指标下设的各二级指标,本次共设5 个二级指标(n=5),分别是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毕业生满意度和用人单位满意度。
ai-就业指标下设的各二级指标权重
(2)招生指标得分
S2-招生指标得分
Zi-招生指标下设的各二级指标,本次共设3 个二级指标(n=3),分别是新生录取率和报到率、生源类别录取率和报到率和各专业录取率、报到率和调剂率。
ci-招生指标下设的各二级指标权重。
四、基于综合得分形成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1.建立各专业就业与招生计划的调整机制。一是按初次就业率。对于连续2年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应对下一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予以调减10%;否则,给予下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调增10%。二是按年终就业率。对于连续2年低于全省平均就业率的专业,应对下一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予以调减10%;否则,给予下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调增10%。三是按专业对口就业率。对于连续2年低于本校平均对口就业率的专业,应对下一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予以调减10%;否则,给予下年度该专业招生计划调增10%。
2.建立专业招生计划的预测预警机制。一是综合得分排在前3 名的专业,被评为“优秀一级”专业。编制下年度招生计划时,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增加50%;同时,在办学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补充、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支持。二是综合得分排在前4 名-6名的专业,被评为“优秀二级”专业。编制下年度招生计划时,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增加30%;同时,在办学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补充、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支持。三是综合得分排在前7 名-10 名的专业,被评为“优秀三级”专业。编制下年度招生计划时,在上年度的基础上增加15%;同时,在办学经费投入、师资力量补充、实训设施建设等方面优先支持。四是综合得分排在后3 名的专业,被列入“一级预警”专业。采取停止招生或隔年招生等措施,以缩减该专业的招生规模。五是综合得分排在后4 名-6 名的专业,被列入“二级预警”专业,采取限止招生等措施;如连续三年被列入“二级预警”专业,可视为“一级预警”专业,编制下年度招生计划时,在上年度的基础上缩减80%。六是综合得分排在后7 名-10 名的专业,被列入“三级预警”专业,采取限期整改措施;如连续三年被列入“三级预警”专业,可视为“二级预警”专业,编制下年度招生计划时,在上年度的基础上缩减50%。
3.建立专业与社会需求的联动机制。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稳定并扩大该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二是基础性、成长性专业。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性、成长性专业,稳定并适当扩大该类专业的招生规模。三是就业前景较好、市场需求较多的专业。对就业前景较好、市场需求较多的专业,在校企合作办学、实训条件改善、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面优先考虑,并支持其扩大招生规模。四是就业率偏低、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对就业率偏低、社会需求趋于饱和的专业,应当对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有关专业或者申办新的替代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