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染色法联合KOH 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检查中的效果评价
2020-09-08任润霞
任润霞
(联勤保障部队第940 医院皮肤科 甘肃 兰州 730050)
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是一种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多数该病患者均需参考其真菌检验结果方可进行最终的临床诊断。当前,临床方面较为常用的真菌检验方法包括培养法、直接涂片镜检法、KOH 湿片法等,其中以KOH 湿片法最为常用,但该检验方法所得到的检验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及干扰性,进而易出现误检或漏检的情况[1]。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荧光染色法现已在真菌检查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该检验方法可通过使真菌细胞壁的纤维素及几丁质与染色剂结合,进而使菌体有效着色,并于荧光显微镜下进行真菌结构的有效观察[2-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了荧光染色法联合KOH 湿片法在皮肤浅部真菌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 例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于患者的疑似浅部真菌感染部位进行标本取材,取材内容包括皮屑70 例,甲屑7例,毛发3 例,上述取材标本均为一式两份,并对取材标本分别进行检验,检验完毕后,将KOH 湿片法检验结果纳入对照组,将KOH 湿片法联合荧光染色法检验结果纳入观察组。
1.2 方法
(1)标本采集:①毛发:对标本采集部分进行酒精消毒后,使用镊子将病损处毛发拔出;②皮屑:消毒完毕后,应用钝刀片对皮损部位边缘处皮屑进行刮取收集;③甲屑:消毒完毕后,应用钝刀对病甲及健甲交汇部位处进行采集,甲屑标本应尽量接近甲下深处病损部位。
(2)材料准备:①10%KOH 溶液:将剂量为10g 的KOH 置于100ml 的纯水中混匀;②荧光染色试剂由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③显微镜为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的奥林巴斯CX31 显微镜,增加荧光模块。
(3)检验方法:①KOH 湿片法:将一份检验标本放置于载玻片中心位置,滴一滴10%KOH 溶液,之后覆盖盖玻片,并将气泡去除,应用酒精灯进行微加热处理后,将溢出溶液用棉签拭去,然后应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②荧光染色法:将另一份检验标本放置于载玻片中心,滴一滴荧光染色试剂,之后覆盖盖玻片,去除气泡,将溢出溶液用棉签拭去后,静置2min 左右,然后应用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及图像采集。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不同部位标本的检验结果阳性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统计软件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标准差形式(±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 形式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代表数据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各部位标本检验结果及合计结果阳性率(88.8%)均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部位标本的检验结果阳性率对比[n(%)]
3. 讨论
皮肤浅部真菌病是感染性皮肤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目前,临床方面多采用直接图片镜检法进行真菌感染检查,而KOH 湿片法作为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直接镜检法,具有检验操作便捷、价格低廉等优势,但由于该检验方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进而可导致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显著降低,从而易造成误检或漏检的情况[4]。荧光染色法是一种含有荧光素物质的复合溶液,荧光素可通过对几丁质重组酶进行有效标记,并与真菌细胞壁中的多糖物质进行结合,从而形成强荧光复合物,进而可致使真菌发出亮色荧光,以增加菌丝及孢子的可识别度,该检验方法的操作步骤相对简单,且检验过程中无需对标本进行额外的加热处理,从而有效减少了检验耗时[5-6]。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80 例疑似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各部位标本组织进行真菌检验分析后发现,观察组的各部位标本检验结果及合计结果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而说明,荧光染色法联合KOH 湿片法在提升皮肤浅部真菌阳性检出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综上所述,在皮肤浅部真菌检查中联合应用荧光染色法及KOH 湿片法,有助于提升皮肤浅部真菌检出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