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0-09-08田永阳
田永阳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 重庆 401331)
急诊科是承担医院临床危急重症患者救治的重点科室,疾病类型多样,往往需要紧急抢救,患者死亡风险较高[1]。感染是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常见风险,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常见的一种感染类型,多见于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本文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12 月收治的477 例急诊危重症患者。其中男性264 例,女性213 例,患者年龄10 岁~84 岁,平均年龄(63.2±4.4)岁。
1.2 纳入与排除
纳入:(1)患者为急诊危重症,临床上病历完整。(2)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的患者。(2)入院前已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
1.3 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获取患者痰液、咽拭子、尿液、引流液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离鉴定,检测阳性的患者为感染组,阴性为非感染组,分析患者的感染危险因素。危险因素含患者年龄、性别以及有无低蛋白血症、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感染的可能因素
477 例患者中26 例(5.45%)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年龄大于80 岁、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多于2 种、低蛋白血症等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感染的可能因素[n(%)]
3. 讨论
急诊危重症患者较多,院内感染风险较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临床严重感染的类别之一,治疗较为棘手,容易引发严重后果。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出现爆发性感染,控制难度巨大,容易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临床需要引起高度重视[2]。本次探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477 例患者中26 例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组年龄大于80 岁、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多于2 种、低蛋白血症等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性别、疾病类型无显著差异(P>0.05)。鲍曼不动杆菌院内感染通常具有相关的危险因素,严格重视危险因素有助于防治感染疾病的出现。分析常见危险因素的原因,主要为:(1)高龄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合并多种器官功能减退,加上基础疾病的影响使得对于鲍曼不动杆菌等感染能力较强的细菌抵抗力低,容易发生感染。(2)蛋白质是免疫球蛋白的合成物质。低蛋白血症患者营养状况欠佳,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低下。(3)导尿管、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等侵入性操作为外界细菌感染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条件,患者体内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影响正常的免疫功能,对细菌的抵抗能力下降。(4)抗生素使用种类超过2 种是导致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抗生素的使用容易导致正常有益的菌群遭破坏,从而提高了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几率。基于以上危险因素,临床上需要采取相关针对性措施加以应对:(1)高龄患者需要加强其免疫力的调节,对于疾病治疗需要采用免疫抑制剂的高龄患者需要仔细衡量用药利弊再使用,同时为患者加强无菌保护操作和隔离安全措施[3]。(2)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临床上需要注重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必要时予以人为输注免疫球蛋白进行补充。(3)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实在需要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进行。(4)抗生素的使用需要合理化、规范化,确保用药符合相关规定,不误用、滥用。能够用单一抗生素控制的疾病尽量不用2 种或以上抗生素[4-5]。
综上所述,高龄、免疫抑制、侵入性操作、抗生素使用多于2种、低蛋白血症等是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采用针对性措施加以控制有助于预防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