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民办高校新型俱乐部教学模式探析
——以厦门工学院为例
2020-09-07魏奶翠
马 昆,魏奶翠
(1.厦门工学院体育部,福建 厦门 361021;2.厦门软件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 厦门 361021)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决定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阳光体育应运而生[1]。体育课是民办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民办高校体育是贯彻实施“阳光体育运动”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定位体育教育,如何发挥体育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无疑正逐步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探索实践的新方向,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成了一个永谈永新的话题。
我国早期的体育观念是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对象。因此,传统的三基体育教学模式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为主,以教师“教”为主,学生的“学”是通过形成完整的技术动作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完成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基本理念,健康第一、阳光体育、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创新教育、学会学习等现代化理念给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彻底的变革,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诞生。该模式是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其自主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但是随着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热潮,以及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也慢慢地跟不上当代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步伐,逐渐显现出其缺点,如:对身体素质不同和技能掌握不平衡的学生,不能够区别对待;有的人“吃不饱”,有的人“吃不完”;对场馆要求太高;等。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出现标志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五种体育教学模式以及厦门工学院体育教学与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契合点。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体育教学模式的书籍和科研文章,了解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和动态,为本研究的设计思路、内容撰写提供了理论支持。
1.2.2 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物与物之间和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进行研究与判断的方法[2]。比较研究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察,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本文旨在对几种体育教学模式在指导思想、组织形式、主导作用、考核考试方法、场地设施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0.0For Window)社会科学统计软包,对测试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处理。
2 结论与分析
2.1 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定性分析
俱乐部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终身体育和人本主义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完美个性和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以兴趣和能力进行分班来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范型[3]。厦门工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本科民办高校,自2009年建校以来都是以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来开展大学体育课教学。本文以此为契机,深入剖析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在民办高校的可行性及其发展趋势,以期解决此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2 我校体育课程设置及选课方法
厦门工学院俱乐部体育教学开设课程包括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美操、健身气功、舞龙舞狮、健身健美、瑜伽、跆拳道、啦啦操、散打、轮滑、体育保健等。中华射艺、网球、高尔夫三门课程也正在筹划开课中。大一、大二开设各项体育教学项目,在同时段体育课中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为必选课;大三、大四开展体育通识课,为选修课。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能够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其选择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学方便灵活。
2.3 体育课学生选课情况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2014—2018年四个学年中,学生最喜爱的体育课排名依次是:篮球、羽毛球、足球、跆拳道、乒乓球、健身健美等。篮球、羽毛球依然是当今大学生体育选课最热门课程;原因是篮球受众广、基础好、场地器材条件比较容易满足,易开展。乒乓球、健身健美由于其上课地点在室内,运动量较为适中也比较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近几年受韩国文化的影响,跆拳道项目逐步在我国大中型城市走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又通过奥运会的推广,使得这个项目在高校中成为热门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4—2018年四个学年中,学生对选课的满意度分别是88.4 %、90 %、90.2 %、91.1 %,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这充分说明,我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很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表1 厦门工学院体育课选课情况表
2.4 目前几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特征分析
2.4.1 传统“三基型”
此种模式注重系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的传授,主张遵循运动技能掌握规律性来安排教学过程,以原始的行政班级为教学单位,指定上课项目,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由于教学内容比较基础,学生水平不一,这教学内容难以兼顾全体,未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可能会导致学生再学一遍在中学学的技术或者个别学生根本不喜欢此项运动,对技术的掌握非常吃力,甚至厌学等情况发生。而制定的考试标准全班统一,考核评价体现不出因人而异,科学性较为缺乏。
2.4.2 “三段型”
此模式注重学生体育基础和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育习惯的培养,大一开基础课,大二年级开专项课,大三、大四年级开设选修课[4];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体育基本能力的提高以及体育锻炼的培养;可是给予学生自主性选择较少,不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2.4.3 “三自主型”
此模式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自主选择上课时间,自主选择上课项目,自主选择上课教师,学生主体,教师主导[5]。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较为人性化的设置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技术、能力、身体素质不同不能够得到区别对待,“吃不饱”和“不够吃”现象存在,对教师和场地要求也较高,极易造成场地资源的浪费或者场地不够用,以及经常出现热门体育项目超员,其他项目人数不足甚至课程无法开展等情况,实施起来难度极大。
2.4.4 课内外一体型
此模式注重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学目标是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但是它对课外体育活动所需场地和器材量很大,学校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加,教师需求量大,对考核评价体系和管理能力要求太高。
综上所述,五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点,也都存在着缺点和不足(表2)。但纵观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更适合当下高校体育教学,特别是民办高校的体育课教学。理由如下:
表2 五种体育教学模式的对比分析
3 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创新性
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包括四个方面:课堂体育教学、校园课余体育竞赛、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和体育保健课。它以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使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竞赛一体化,同时加强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鼓励学生或队员参加校园或社会体育活动,在课堂中学习体育的“三基”知识和运动保健知识,在体育实践中提高运动技能、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增进健康,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3.1 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能把“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科学有机融合,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
教学指导思想是教学模式的理论性体现,它能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培养起运动健身的终身体育意识。
3.2 注重掌握扎实的体育运动技能,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6]。体育课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体育课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助其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3.3 选课系统及考核评价体系的信息化、科学化、合理化,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在学校网络选课系统选择运动项目与授课教师。并且系统平台有详细的体育项目课程简介、体育知识介绍、教师个人简介,以及体育保健知识和运动处方,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体育课程。对于热门体育项目,例如篮球、羽毛球、跆拳道、健身健美等,可以适当增设多个教学班级,满足大家的需求。对于一些特殊学生,例如患有先天性疾病、有运动障碍、处于术后恢复期等可以增设体育保健班。
3.4 促进校园课余体育竞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储备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竞技体育也开展得如火如荼,项目极其丰富。俱乐部教学可以促使校园课余体育竞赛活动开展,并开设裁判员培训班、体育骨干训练班,极大丰富校园体育文化。高校大学生参加高水平体育竞赛也逐渐被各个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所重视,它已经成为大学生展示自我体育能力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学校展示自身实力的良好机遇。
4 结束语
每种体育教学模式都有着其自身的优点,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它们都是学校体育发展某个阶段的产物,是时代变革的附生物。学校体育发展至今,体育模式也在进步更新,现今高等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更是各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呈多元化和科学化走向。但是就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来看,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无疑是最佳选择。此教学模式能建立学生“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体育观,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运动技能,提高体育运动技能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校园课余体育竞赛,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为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储备人才。虽然它自身对场地和师资有较为苛刻的要求,但是随着经济和体育专业院校的发展,这些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所以,笔者认为,新型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将成为民办高校学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