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密码
2020-09-06顾晓梅
顾晓梅
2019年秋季,统编本教材全面实施,注重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与习惯的培养,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如何用好新教材,建构“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语文教学新体系,成为每一位语文老师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学生是课外阅读的主体,无论是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还是阅读内容的推荐、方法的指导等,均应坚守儿童立场。然而,现实情况是否如此?近日,笔者就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对象
问卷编制参考《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内容涵盖课外阅读的兴趣、内容、数量、方法,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842份,填写问卷的学生有来自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的,也有来自乡镇学校的,此外还包括一部分新市民子女。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故本次调查对象均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情况”只设置年级选项,未涉及其他信息,旨在还原调查的自然状态,让学生表达真实看法,增加信度。
二、調查结果分析
1.学生阅读兴趣广泛
就“是否喜欢课外阅读”这个问题,选择“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占比共86.37%,只有0.76%的学生选择不喜欢阅读;关于“在什么情况下读课外书”,有77.36%的学生选择的是“自主阅读”,只有7.11%的学生选择在“老师要求”的情况下读书,说明大多数学生都能主动读课外书。可见,学生对课外阅读普遍拥有浓厚的兴趣,令人欣喜。在实地走访中,我们也发现课余时间专注于阅读的学生随处可见,成为校园中的美丽风景。
从喜欢的课外书类型来看,学生的阅读兴趣广泛。如图1所示。
关于读书的时间,有99.29%的学生能做到每天读书,只有0.71%的学生选择“无”,说明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每天阅读时间的安排,选择30~60分钟的学生占比最多,达到63.03%。从年度课外阅读的数量统计来看,大多集中在50本以下。如图2所示。
2.课外阅读多选用“精读法”
通过课内学习,学生会逐渐接触到朗读、默读、浏览、猜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然而,在课外阅读时,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呢?对此,我们作了如下调查:
数据表明,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多选用“精读法”。此外,在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问题时,绝大多数学生会查阅工具书或请教老师和家长,分别占比52.55%和34.47%,自己猜读和跳过去不读的只占10.53%。部分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有29.97%的学生能主动坚持做笔记、摘抄或批注等,有50.71%的学生表示“有时做”,还有11.07%的学生是“老师布置就做”,“从来不做”的只有8.25%。
小学生喜欢用精读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这与其心理特点有关。小学生好奇心强,精读课外书作为一种常见的自主学习方式,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同时,阅读方法的选择也受制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逐字逐句朗读通常是低年级学生首选的阅读方法,而默读等其他方法往往要到中高年级才能熟练运用。由于精读所花的时间较多,不少学生一年读10本以下的课外书也就不奇怪了。
3.学生交流分享的渴望被压制
关于课外读物的来源,大多是家长或自己购买,占比高达78.07%;而问小伙伴借阅的,只有2.01%。只有4.23%的学生选择“与同学共读”。在碰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问题时,选择“向同学请教”的只有2.44%。同学间对于课外阅读的交流分享并不多,具体数据见图3。
尽管同学之间不能经常交流分享课外阅读,但在回答“哪些因素能引起你对一本书的兴趣”时,选择最多的竟是“同学推荐”。可见,学生拥有强烈的交流分享的渴望,他们对课外阅读的交流分享不多,只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平台与机会。
三、基于调查数据的思考
1.呵护阅读兴趣
小学生喜欢的课外书种类繁多,阅读兴趣广泛。教师在推荐好书时,须兼顾趣味性、整体性、人文性、挑战性等要素,内容涵盖文学、史地、科普、艺术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广泛涉猎中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博览群书,还要提高自身的阅读鉴赏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好书推荐时做到游刃有余。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还要给予充分的时间保障。如每天坚持读30分钟,起码要一周时间,甚至要一个月之久,才能充分领会书中的奥妙。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人把分数看得远比课外阅读重要。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课余时间做得较多的两件事是:一是看课外书,二是上辅导班或完成课外作业。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上辅导班或完成课外作业的占比甚至更高。从学生喜欢的书籍类型中我们也能发现,“学习辅导类”占比31.54%。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2.指导阅读策略
学生的阅读能力制约着课外阅读的质量与数量,引导学生掌握适切的阅读策略,也是对儿童立场的一种坚守。
针对学生阅读方法较为单一的问题,统编本教材中增加了阅读策略单元。如,五年级教材中以“提高阅读速度”为专题,学生通过学习,习得猜读、跳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迁移运用,如文质兼美的中外名著,可以采用批注法来精读,曲折的情节可以边阅读,边预测,古诗词重在涵泳,介绍知识的说明文,可以通过浏览提取关键信息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3.释放交流需要
坚守儿童立场,需释放学生交流分享的需要。倘若我们能充分利用课内外时间,多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好书推荐”“经典伴读”等,为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不仅能进一步唤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而且对好书的理解也会更为全面和深刻。
4.提升思维品质
小学生年龄小,甄别能力有限,课外阅读指导也不能只顾迎合兴趣而降低标准。本次问卷让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三本书。结果显示,较受欢迎的大多是中外经典名著,但也有个别学生喜欢一些格调不高的网络小说、校园小说,或者无厘头的搞笑漫画等。因此,坚守儿童立场,应追求思维品质的提升。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要充分了解学生。如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读童话和绘本等,对于课外书中的内容大多深信不疑,常有奇思妙想。因此,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角色体验等策略,感知作品丰富的内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课外阅读量的日渐增加,中高年级学生的思维开始趋于理性,其深刻性、独创性等品质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此时,可引领他们与有一定深度的中外名著亲密接触,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所发现、感悟、收获,甚至是质疑等。
(作者单位:江苏张家港市云盘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