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悟促读,以练激情

2020-09-06虞大明郑玉兰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狼牙山壮士五壮士

虞大明 郑玉兰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下午好!你们幸福吗?

生:幸福!

师:从你们开心的笑脸中,我分明感受到了这份幸福。但是今天我们要调节一下心情,因为我们今天要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大明老师播放一首乐曲,让我们静静地聆听,相信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播放音乐《英雄的黎明》)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年代,老百姓受尽了苦难。

生:我仿佛看到了战场上战火纷飞、尸横遍野的場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幢幢房屋在战火中被摧毁,老百姓背井离乡逃难。

生:我仿佛看到了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面。

师:同学们,你们很会欣赏音乐。请做好准备,我们开始上课。

一、深情诵读,重点回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我们还知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五壮士“接受任务、诱敌上山、选择绝路、顶峰歼敌、英勇跳崖”。上一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前三个自然段。相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有两幅画面一定会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坎儿里。因为这两幅画面,让我们初步感受到了什么是英雄本色,什么是壮士情怀。让我们一起深情诵读,表达我们的敬意。

师:这是第一幅画面——(出示)班长马宝玉,起!

生:(配乐齐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师:这幅画面中,对五位战士作战的风格和特点做了极其细致的刻画,令我们印象深刻。我们再看第二幅画面——(出示)

生:(配乐齐读)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二、明确任务,激发情感

师: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五位战士在接受任务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的准备。今天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会更加感受到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

三、学第4自然段,以悟促读

师:我们先走进描述五壮士顶峰歼敌的内容部分。哪个自然段写了这部分内容?

生:第4自然段。

师:请大家用心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在五壮士顶峰歼敌的战斗当中,最能体现五壮士英雄本色的举动是什么?开始读。(生默读课文)

师:最能体现五壮士英雄本色的举动是什么?

生:用石头砸。

师:(出示图片)这就是五壮士用石头砸的画面。请大家再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是描写这幅画面的,用括号把它括出来。(生圈画,师巡视。)

师:找到了吗?是这些句子吗?(出示)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这些句子就是描写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的。找一找,课文是怎样把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写清楚、写具体的。发现了吗?

生:用了很多动词。比如“夺”“插”和“举”。

师:抓住了动作进行描写。好,把动词圈一圈。

师:除了抓动作,还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

生:语言。

师:抓动作,抓语言,把五壮士用石头砸敌人写清楚、写具体。哪些词句最令你感动?能分享一下吗?

生:我从“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这句话看出五位壮士特别爱国,也为老百姓出了一口气。

师:最感动你的是这个句子。好,把这个句子画下来。我们好好来研究一下这个句子,请看大屏幕。(出示)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不用说,课文中的句子更能体现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是不是?

生:是。

师:为什么?

生:课文里的话用了比喻的方法,前面说石头像雹子一样,雹子很密也很急,后面直接说,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石头像雹子一样,说明五壮士砸下去的石头怎么样?

生:很密,很多,还很有力。

师:课文中的句子有两个“带着”,你读懂了吗?“带着五壮士的决心”,请问,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

生:五壮士的决心就是消灭日本侵略者,不让中国再被日本侵略者欺负。

师:消灭日寇。我们从课文第1自然段中可以了解到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

生: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五壮士就是六班的,他们的决心就是要掩护群众,让连队转移。

师:没错,五壮士的决心就是坚决完成掩护连队主力和群众转移的任务。中国人民的仇恨又是什么?

生:我觉得中国人民的仇恨就是日本对中国的烧杀掠夺,五壮士要带着中国人民的这些仇恨,拿石头狠狠地去砸敌人。

师:日寇在中国杀光烧光抢光,犯下了滔天大罪。这就是中国人民的仇恨。我们通过一段文字再来了解一下。(出示)

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仅1943年对晋察冀边区北县区进行的三个月“秋季大扫荡”中,就残杀百姓6674人,烧毁房屋54779间,抢掠、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夺耕畜19300余头……

师: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你最想说什么?

生:日本侵略者真的很可恨,非常没有人性。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从“疯狂”这个词语,再结合这一组数据,让我感觉日寇真的没有人性。

师:不是没有人性,根本就不是人,是恶魔。你最想说什么?

生:日本人太残暴了,这些数字很大,足以体现日本人像禽兽一样。

师:是,绝对就是禽兽。我想,五壮士当时一定也想到了这些。于是,怒火在他们心中燃烧,他们决心用最原始的武器——石头,向敌人讨还血債,与敌人血战到底。这个句子我们必须把它读好。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好,自由练习一下。(生自由练习朗读)

生:(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师:读得好!这句话用两个“带着”,既把句子写清楚了,又能很好地体现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两个“带着”,第二个读的时候语气要更——(生齐说:更强烈。)把所有的力气用在哪个字上?

生:砸!

师:好,我们用朗读把日寇砸个稀巴烂!(生齐声朗读)

师:“砸”字前稍作停顿, 就是为了铆足力量。准备——(生再次齐读,有明显进步。)

师:读得好!同学们,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

四、学第5~9自然段,以练激情

师:五壮士坚决与敌人血战到底,他们打完了最后一颗手榴弹,砸完了最后一块石头。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于是,狼牙山上最能体现五壮士“英雄本色”的一幕出现了。(师范读最后几段。播放电影原声配乐和五壮士的口号声。)

师:同学们,这是惊天动地的跳崖!这是气壮山河的跳崖!让我们打开练习纸,用心地从课文中好好找依据,想一想,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是带着什么跳下悬崖的。试着填写句子。(出示)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_______,带着_______,昂首挺胸,相继跳崖。(生自由练习,师巡视。)

师:都填完了吗?请组内分享一下。(生组内交流)

师:好,同学们,我们来做全班的交流。分享的时候要从课文中找依据。哪个组先开始?

生:我们觉得是带着胜利的喜悦。

师:也写到“带着胜利的喜悦”的请举手示意。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在第6自然段:“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师:好。从这儿我们感受到五壮士带着胜利的喜悦。(板书:喜悦)继续分享——

生:第二个是带着对人民的眷恋。

师:从哪里体会到的?

生:我从这里感受到的:“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师: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这就是对人民的眷恋。(板书:眷恋)

生:我觉得是带着打倒日寇的决心。我是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体会出来的。(师板书:决心)

生:我是这样写的,带着对党的忠诚,带着对国家的热爱。从他们的两个口号中可以看出来。(师板书:忠诚)

师:我们从口号中可以看出五壮士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还有——

生:对敌人的憎恨!(师板书:憎恨)

师:你们还能从五壮士的什么举动中感受到对日寇的憎恨?

生:“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

师:从砸枪可以看出五壮士对日寇的憎恨。因为这条枪是从日寇手中夺来的。同学们,要是枪是咱们自己的,砸吗?

生:(齐)不砸!(语气坚定)

师:砸吗?

生:(齐)不砸。(有些犹豫)

师:砸吗?

生:砸……不砸……(学生意见不一,认为“砸”的占多数。)

师:说理由。

生:我觉得有可能砸的,因为不想给日本侵略者留下中国的枪支。

生:应该砸,不能给日寇留下任何战利品,这也体现了战士的英勇。

师:同学们,我觉得五壮士肯定也会把枪砸掉。因为他们不想日寇再用枪来残害中国的百姓;这就是壮士,这就是英雄:人在枪在,人亡枪毁。所以我们必须把描写五壮士砸枪的句子读好。

生:(齐)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

师:“砸碎”要重读!(生再次齐读,“砸碎”读得很到位。)

师: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五壮士尽情表达的是胜利的喜悦,是对人民的眷恋,是战胜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对党和祖国的忠诚,是对日寇的憎恨。

师:同学们,深情诵读是一种表达,是一种缅怀。用电影来诠释也是一种缅怀。接下来,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瞻仰英雄的壮举。(师播放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电影片段,生观看。)

师: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壮士情怀,所以,课文的结尾说——

生:“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再读!(生再次齐读)

师:学到这儿,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和壮士情怀体现在什么地方,明白了吗?让我们和着音乐,通过深情的诵读来表达对五壮士的崇敬,好吗?(师生配乐齐读最后几段)

五、音画渲染,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一起用眼睛、用心灵再去铭刻英雄的名字和壮举!(逐条呈现五壮士的生平资料,播放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马宝玉,蔚县下元皂村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 9月在易县狼牙山掩护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的战斗中宁死不屈,毅然跳崖,壮烈牺牲,年仅21岁。

胡德林、胡福才,河北容城县人,他们是叔侄关系,胡德林是叔叔,胡福才是侄子 。1941年9月在易县狼牙山掩护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的战斗中宁死不屈,毅然跳崖,壮烈牺牲。

宋学义,河南沁阳市北孔村人。1941年9月在狼牙山掩护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的战斗中 宁死不屈,毅然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葛振林,1917年8月生于河北曲阳,1937年参加革命。1941年9月在狼牙山掩护部队主力和人民群众转移的战斗中宁死不屈,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授予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授予葛振林、宋学义“勇敢顽强”奖章。

在五壮士坚守的棋盘陀主峰峰顶建造了纪念塔,塔为五边形,共五层,高十余米,塔的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

1971年,宋学义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2005年,葛振林老人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巍巍狼牙山,滔滔易水河,是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历史见证!

中华民族,为有这样的英雄儿女而骄傲!

铭记英雄,缅怀英雄,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师:下课!

教学评析

1995年10月,在全国首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虞大明老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获一等奖。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特级教师虞大明重拾红色经典,再次执教《狼牙山五壮士》。和20多年前比,本节课的目标定位、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在“变”与“不变”中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坚守与探索。

一、支点回旋,问题统整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安排在统编本教材六年级上册“革命岁月”这一单元中。教师紧紧围绕人物行为和情感体验,设计核心问题统领教学。课一开始,教师提出“有两幅画面让我们初步体会到了什么是英雄本色,什么是壮士情怀”,通过朗读再现画面,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继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本色、壮士情怀”。在深入文本研读的过程中,以“五壮士英雄本色的举动是什么”引导学生关注“顶峰歼敌”“英勇跳崖”画面中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体会人物的精神品格。“英雄本色、壮士情怀”这一核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一次次回旋震荡。这样的设计,舍弃其他细枝末节,引领学生直指五壮士的行为表现和精神品格,目标明确,学习活动集中有效。

二、聚焦画面,文道合一

在核心问题的统整引领下,教师在教学时牢牢抓住两个画面,紧扣重点词语“砸”展开学习活动。通过比较句子、联系前文、资料补充等方式深入体会“五壮士的决心”和“中国人民的仇恨”。通过“带着……带着……”这一句式的两次练习,把五壮士“用石头砸”和“跳崖”的动作神态与内心的情感活动、人物精神品格结合起来。同时,针对“砸枪”这一细节提出质疑,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的教学活动,变直接的叙述为深入的感悟,变单一的画面为丰富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来回,在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更深一步地体会到五壮士的英雄豪迈。

三、情境渲染,读悟相合

本堂课,读是重点、亮点,也是学生感悟的增长点。课堂上的每次读,都是匠心独运、浓墨重彩。在导入环节,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梳理内容后,马上就聚焦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深情诵读,用朗读表达敬意,由此定下本课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次引领学生在人物动作、神态感悟的基础上,重音鲜明、节奏有变地读好“带着……带着……”“砸碎”等关键词语,学习用朗读来表达心中所感。在学生充分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础上,教师深情小结。配合电影原声音乐,教师用朗读重现这悲壮的一幕,人物细节历历在目,学生的情绪被推到高潮。在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写—练”等方式感受五壮士的“壮士”精神,教师提议和着音乐,再次饱含深情地诵读。师生的合作朗读将这壮烈豪迈的一幕,永远铭刻在朗读者的心中。

基于学情、立足文本,創设情境、读悟结合,以练促情、文道结合,正是这样的教学使得这篇经典课文在课堂里不断散发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 郭艳红

猜你喜欢

狼牙山壮士五壮士
对话“你我他”:深度解读《狼牙山五壮士》之魂
《八佰》壮士英雄归来
“壮士座”毫无意义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狼牙山寻宝
纪念五壮士跳崖壮举75周年祭奠仪式在狼牙山举行
壮举的见证—狼牙山
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