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校内实践岗位建设工作探析

2020-09-06官鹏飞黄青

公关世界 2020年16期
关键词:育人体系高校教育

官鹏飞 黄青

摘要:高校顺应时代教育发展要求,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将所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转化成为现实生活而服务的一种技能,而这种社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得力于校内实践岗位。

关键词:高校教育 校内实践岗位 育人体系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的规律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成长的规律有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高校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时,应该把握学生成长的规律和思想的特点,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和探索培养模式。

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很多高校设置了学生校内实践岗,以顺应当今教育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今高等教育理应着眼于开发高校大学生的“外在”思维应变能力与实践能力双向发展,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始终遵循“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硬道理,探索开发新的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而校内实践岗则为教育发展带来生机,培养应用型和社会型高素质人才提供一种可行性方案。

一、校内实践岗位建设实效

(一)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丰富校园生活

书本知识的学习并非是现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唯一途径。大学生校内实践岗位的设立为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符合在大学学到的知识不要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停留在大脑里,而应该是实践在具体的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并且一方面高校大学生实践岗位的建设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参与实践的机会,使大学生在实践岗位中能够进一步增强自我认知和能力认知;另一方面,对大学生个人身心发展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从而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和思维创新精神,通过实践岗位的锻炼,加强了实践教育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学生不仅收获了的是处理学生事务的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磨练了意志,提高自己,同时丰富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业余校园生活。

(二)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与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实践岗位的建设是面向高校内全体师生服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實践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德育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对于实践工作的期待性。配合课堂教育教学环节,建设出具有校园特色的大学生实践锻炼氛围,能够促进师生相互交流与配合,强化管理与服务,增强大学生服务意识,提升大学生实践工作能力,体会“实践锻炼”的真正内涵,为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树立正确的三观,统筹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复杂化的时代,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下教育发展的趋势倾向于教育、人才的国际化,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这都启示当代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就业危机意识,同样也要感觉到一定的本领恐慌,能力恐慌。大学生实践岗位建设工作可以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实践锻炼”岗位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差距,增长见识,扩宽视野,同时通过业务指导教师引导和帮助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为校广大师生做好服务意识,缩小知识差距,提高知识和技能水平,做到有理想、有担当、有目标、有思考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二、校内实践岗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

(一)学校学生校内实践岗现状

很多高校根据自身实际,设立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等多层次的学生实践岗位,采取多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据研究统计,学校平均设立100—500个校内实践岗位,通过几所高校的数据统计,校内职能部门岗位设立占20%、校内科研机构占30%、二级学院岗位占40%,其它辅助机构占10%。招募单位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要求结合学生专业特性设立岗位。实践岗位的设置、人数、专业要求、指导模式都有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

学校一般采取校级职能部门组织岗位设置和设计招募流程,由各需求部门或学院利用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开展招募工作并考核,最终校级主管部门会复核考核结果并公布。对实践期满通过考核的学生颁发合格证书,并可折算部分实践学分。

学校考核标准主要体现在对选拔并上岗的人员进行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实践期满颁发合格证书装入学生档案,可作为学生获得大学生素质拓展中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型中学分的印证材料,同时参与学校德智体美劳考评实施方案中的成绩认定。

(二)存在的不足

学校校内实践岗建设工作也在探索,把握实践育人的精神,加强立德树人的思想,充分结合学校的实际探索培养学生成长成材的方法和模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

1.岗位设置方面

学校在岗位设置上根据学校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不同专业设置岗位,也根据部门的变化及时改变岗位数量。虽然如此却还是存在岗位缺乏和岗位之间应聘人数不均的情况。在校人数将近几万人的学校,学生人数较多,而学校提供的实践岗位却很少,岗位竞争力大,学生得到锻炼的覆盖面机会小。

2.宣传教育引导不足

由于学校宣传教育引导的实际情况,学生因为竞争比较大,学校对于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足。学生信息的获取程度、知晓度有不足,导致学生没有很认真的审视自己,看到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参加竞聘,或者没有重视这个时间锻炼的机会,导致部分同学只是片面了解或知晓学校有这么一个岗位,没有深刻理解岗位设置的价值和参与此项工作对自己能力提升产生的价值。在这个岗位上能得到什么样的锻炼,这个岗位设置的意义。正如前面提到的,学校对实践岗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使一些学生对实践岗不了解,这使学生对实践岗的认识不够,从而积极性不高,参与这个工作的同学也没有领悟其中的价值。

3.实践育人的实效方面

虽然上岗的学生是通过层层面试筛选出来的,但是在处理实际工作时能力不足,很多学生在的学校基本都是接触书本知识学习,没有接受过其他的技能培训与实际处理工作能力。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在面试时很优秀,但到实际操作层面就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对于校园网络化建设中平台实际操作很多人都不了解,遇到复杂问题的解决措施无法找到头绪了。一些工作需要较强的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独自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比较缺乏。针对以上问题部门和学院的培训和实际指导程度很弱,没有集中培训和培养的平台。

三、解决方式或完善措施

1.学校加强线上和线下的宣传力度

学校在实践岗位宣传这一块上面应该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線上和线下相结合,利用微信、微博、易班等线上平台宣传引导,拓展实体线下宣传的方式和途径。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适当加大学分的占比和比例,做到学校有安排,学生有提高。同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切入和融合,使学生的意识、行动得到统一,深刻理解实践育人的实效,真正明白立德树人是学生成长成材的根本规律,重点还要强调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

2.针对在岗学生举行定期的培训

师生携手同行,共同促进。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的权利,还要定期对在岗人员进行实践能力培训和考核,培养学生运用所需平台发掘自身潜能,发挥实际作用。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高校大学生实践岗人员配置科学化。校内实践岗在岗人员配置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安排相应的人员数量,避免出现空岗、缺岗的现象。综合学校可利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并制定相应的聘用管理制度,针对校内不同部门、不同学院不同需求,各个岗位招聘人员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公正,做到透明化。着力于加强锻炼学生的实践管理与服务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成长。

四、结语

从学生个体来看,高校大学生实践岗位的建设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在这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概念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提前感悟社会职场意识,增长见识,从而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为以后职业发展方向提供借鉴;从学校老师的角度来看,架起了一座桥梁,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校园师生氛围,为老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指明方向,从而培养一批批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高校大学生实践岗位的建设对很多大学生避免“毕业意味着失业”这种现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能够让学生具有一种“忧患意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心理意识能够激发学生勇于尝试和探索各个领域,发掘自身的潜能,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实际的操作演练当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向综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影,刘海峰.高校内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3,(4).

猜你喜欢

育人体系高校教育
构建社团育人体系 提升高中生领导力
深化实习育人体系培育产业后备人才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四全”育人体系
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体系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体系构建初探
高校人文社科类实验室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