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概况及启示

2020-09-06李佳熹

世界教育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澳大利亚

李佳熹

摘   要: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对公民数字素养的培养,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文章阐述了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及其成效,分析了澳大利亚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计算机和信息素养全球调查中的评估成绩,以及澳大利亚ICT素养全国评估项目中中小学生的ICT素养表现,得出了对我国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数字素养 数字技能 基础教育 澳大利亚

当今,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培养公民的数字素养,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例如,2013年欧盟提出支持欧洲个人数字能力发展的参考框架,201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全球数字素养框架报告》[1]。澳大利亚数字素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本文系统地梳理了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以期为我国的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提供借鉴。

一、发展历程

根据各个时期澳大利亚发布的关于数字素养政策的内容和实施成效,大致可以将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认识阶段,该阶段澳大利亚政府认识到提高学习者数字技能的重要性;第二阶段是数字教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的设备使用得到了支持与保障;第三阶段是创新人才培养阶段,政府重视数字素养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并强调国家创新等举措。

(一)基础认识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中小学生对于互联网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通过家庭计算机进行网上学习与娱乐。澳大利亚政府逐渐意识到了学生缺乏将互联网作为学习渠道的认知,于是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其对数字素养在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1999年,由澳大利亚各州教育部长联合签署的《阿德莱德宣言:21世纪的学校教育国家目标》(Adelaide Declaration on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for Schooling in the 21st Century)中,强调了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重要性。2000年,就业、教育、培训与青年事务部长理事会(Ministerial Council for Employment, Education,Training and Youth Affairs,MCEETYA)颁布了《网络世界中的学习:信息经济下的学校教育行动计划》(Learning in an Online World: The School Education Action Plan for the Information Economy),作为发展数字素养的国家总体框架。该框架提出了以下愿景:在教学和学习中通过ICT提高学生成绩,确保对基础设施、课程产品等资源的有效投资,能够根据教育目标推动技术的选择和使用等。所有学生都将获得信息经济时代所需的与就业相关的技能,并且逐渐使ICT行业就业途径多样化。

这一阶段的发展成果可以从2008年《全国ICT素养评估报告》结果中看出,相较于2005年的首次评估成绩,2008年的学生ICT素养平均分显著提高。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政策实施偏向于强化公民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以及计算机等硬件的完善,不断扩大中小学生接受数字素养教育的机会。但这一时期由于经验不足,数字素养培养层次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不过这也为之后的发展和创新阶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数字教育发展阶段:2008-2014年

2008年,澳大利亚政府颁布的《墨尔本宣言:澳大利亚青年教育目标》(Melbourne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al Goals for Young Australians)明确了新阶段的数字素养教育目标,即强调教育的公平和卓越,通过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促进成功的学习者的培养,以及自信而具有创造力的个人的发展[2]。在此教育背景下,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数字教育革命”(Digital Education Revolution)开始。该计划的目标便是为中小学教学和学习带来持续而有效的改变,促进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并为中小学生升学、在数字时代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数字素养基础。

数字素养教育发展阶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完善中小学计算机等设施配置,强调将ICT尽快地融入中小学教学与学习中,实现高中(九至十二年级)学生都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的目标;二是在数字素养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完善学校互联网设施,确保师生都能顺利进行数字资源和在线活动的访问和使用等。

这一阶段实现了从基础阶段硬件设施的完善到软件优化的至关重要的转变,强调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利用,并最终指明了创新路径。此阶段虽然只持续了短短6年,但取得的成效令人惊叹。在2011年的《国家评估计划:ICT素养》报告中,六年级和十年级学生的ICT素养平均分增长达到顶峰时期,学生对于ICT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也在不断加强[3]。总体上来看,发展阶段改变了中小学生对于技术的认识和态度,师生都认识到了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式来提高对新兴技术的支持和运用。

(三)人才培养与创新阶段:2014年至今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优化,对于数字信息创新的话题也渐渐提上议程。一系列创新成果,如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的开发,凸显了创新在数字技术当中的重要性。然而,澳大利亚在以往的教育改革中都缺乏创新意识。2016年澳大利亚的全球创新指数由第17位下滑到第19位[4],在此背景下,2015年 12月,澳大利亚教育与培训部颁布了《澳大利亚国家创新和科学议程》(National Innovation and Science Agenda for Australia)[5],开启了改革创新之路。《澳大利亚国家创新与科学议程》重点关注四个支柱:文化与资本、合作、人才和技能、政府实施创新措施。其中,人才和技能方面提出,澳大利亚学生在学校学习科学、数学和计算机的人数太少,这些技能对澳大利亚学生将来的职业生涯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创造一个能够吸引世界优秀人才的环境。2017年,《澳大利亚2030:通過创新实现繁荣》(Australia 2030: Prosperity through Innovation)发布[6],该计划提出了30项建议,其中教育相关战略旨在让所有澳大利亚公民学习2030年的相关技能(如STEM技能、问题解决、数字技能、创造性思维等21世纪技能)以应对不断变化的职业。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创新和科学议程》的有关政策正在实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个阶段表明了政府迫切希望通过数字教育提高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促进对中小学生数字素养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对于数字课程的开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2017年的《全国ICT素养评估报告》中,提出了数字技术课程建设的相关举措。有关数字素养课程主要有“澳大利亚课程:ICT能力”和“澳大利亚课程的支持:数字技术”。这两门课程的不断完善为促进中小学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确立了紧跟数字时代变化的内容和要求。

二、发展成效

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因其一系列政策的发布执行,在一段时间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文分析了计算机和信息素养全球调查(International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Study,ICILS)以及澳大利亚ICT素养全国评估项目(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ICT)的结果,得出关于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培养成效。

(一)澳大利亚在ICILS中的成绩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ICT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数字世界中,了解如何获得并使用ICT至关重要。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ICT教育的重要性,计算机和信息素养(CIL)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ICILS是国际上首个评价各国学生数字信息能力的调查项目,由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实施,研究青少年发展计算机和信息素养的程度以及参与构建数字时代的基本能力[7]。在调查报告中,CIL被定义为“个人在家庭、学校、工作等其他社会场所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调查和数字交流的能力”。ICILS针对21个国家或地区3300多所学校的近6万名八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各参与国家和地区之间在CIL结果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进行与CIL相关的教育。下面将结合具体的调查报告分析澳大利亚在ICILS中的成果。

1.成果一:澳大利亚学生CIL表现良好

CIL能力的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收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强调信息的处理以及如何进行信息管理,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计算机的使用、访问和评估信息以及管理信息这三个方面;二是生成和交换信息,强调计算机是思考、创造和交流的生产工具,主要包括转换、创建、共享和安全使用信息。ICILS调查了参与国八年级学生在CIL成绩方面的差异,并探讨了这些差异与学生特征以及学生在校内和校外使用计算机相关设备的关系。该研究还调查了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对学生CIL成绩的影响力。表1显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CIL平均成绩以及ICT发展指数,该表格省略了不符合样本的国家和地区数据。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与其他15个国家和地区相比,澳大利亚学生的CIL平均成绩排名第三,成绩优异,ICT发展指数排名也很靠前。此外,从上述排名比较当中可以得出一个规律:学生的CIL平均成绩与ICT发展指数大体上呈正相关,CIL平均成绩高,一般情况下ICT发展指数也高。例如,CIL平均成绩排名靠前的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安大略省,这三个国家和地区的ICT发展指数排名也很理想。

除了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CIL综合平均成绩的比较,ICILS还将学生对CIL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熟练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制定了一个包含四个等级的量表,一级水平意味着学生掌握了如何执行数字软件的操作指令等基本功能,二级水平则代表学生可以了解如何进行信息收集和管理,三级水平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对信息的管理,四级水平则强调学生对信息的评估和应用条件的掌握。表2展示了各国家和地区学生各级CIL知识技能掌握情况。

從表2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学生对于CIL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水平居于二级和三级水平的占比更大,因此可以推断出澳大利亚学生拥有一定的CIL知识、技能,能够独立地搜索和定位信息。他们也有能力编辑和创建信息产品,这些充分展示了他们控制布局和设计的能力。另外,这些学生在搜索信息和创建信息产品时也能表现出优秀的能力,能够对其进行控制和评估判断。

2.成果二:澳大利亚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应用ICT的频率较高

21个参与ICILS调查的国家和地区的八年级学生完成了一份关于他们在国内使用ICT的问卷。内容包括他们在学校和在家庭使用ICT的频率和经验,以及他们获得ICT资源的途径。从这些问卷结果中可以了解到各个国家的学生对于使用ICT的态度和看法,以及推断出他们是否对如何使用ICT有自己的经验。澳大利亚学生整体上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完成ICT任务的频率较高,表3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完成ICT任务的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学生完成ICT任务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在访问信息、提供可靠通信信息等这几方面相比于其他国家更为成熟。

另外,学生的ICT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在某一方面也能体现出学生对学习和使用ICT的态度和经验,根据相关ICILS报告结果分析,澳大利亚学生的基本ICT自我效能感相关系数为0.36,高级ICT自我效能感相关系数为0.04,而参与ICT学习的兴趣相关指数为0.11,这些都远远超过各国学生ICT自我效能感平均指数水平,由此也可以看出,有着较高的基本ICT自我评价的学生,CIL评估的相关成绩也会更加理想。

3.成果三:澳大利亚学生家庭通信技术设备条件良好

为调查不同国家和地区学生的家庭通信技术设备情况,ICILS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家中计算机的数量,二是计算机连接互联网的情况,其中关于计算机数量方面,衡量指标分为四种,分别是“没有计算机”“一台计算机”“两台计算机”“三台或三台以上计算机”。其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学生家庭计算机等通信设备条件较好,学生可以使用设备进行信息搜集管理等工作的机率增加,而且,通信设备数量的多少和学生的CIL成绩有关,一般情况下,家庭计算机等通信设备数量越多,学生的CIL成绩就越好。此外,关于计算机联网情况,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澳大利亚参与ICILS调查的学生当中,家中连入互联网的通信设备比例达到了98%,与其他国家(如挪威100%,德国99%)相比,澳大利亚在发达国家当中,互联网连接情况良好,但还有持续完善的空间。

(二)ICT素养全国评估项目的成绩

2005年,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委员会(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ACARA)开始实施旨在评估中小学生ICT素养的全国评估项目。自2005年以来每三年评估一次,选取的样本来自澳大利亚六年级和十年级的学生,全方面评价学生ICT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以及创造性使用ICT的能力。下面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成果分析。

1.成果一:学生成绩没有明显变化,趋于稳定

从2011年开始,2014年的六年级和十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虽然有所下降,但在2017年的评估当中,结果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从整体上来看,学生平均成绩较为稳定。2005-2017年澳大利亚六年级和十年级学生的平均成绩变化情况如表5所示。

2005-2017年,ICT素养达到熟练标准的六年级和十年级学生占所有参与评估的学生比例变化情况如表6所示。可以看到,澳大利亚六年级和十年级学生的ICT素养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2011年达到顶峰,之后趋于稳定。

2.成果二:学生ICT素养表现的性别差异明显

ACARA在2020年提出了澳大利亚关于数字素养的四大误区,其中之一是认为男生比女生能够更好地使用技术。但结合2005年以来的ICT素养全国评估项目的所有评估周期,六年级女生在使用ICT方面的表现均明显优于男生(见表7、表8)。除2005年以外,所有十年级女生的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可以得出男生在数字素养评估过程中的表现不如女生。

3.成果三:相关课程的建设取得了成效

在2017年的《ICT素养全国评估报告》中,提出了数字技术课程建设的相关举措。2012年,由ACARA发布的“澳大利亚课程:ICT能力”,具体规定了将ICT课程列入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利用ICT来解决不同学习领域的问题和任务[8]。2015年,ACARA又发布了有关数字技术的课程“澳大利亚课程:数字技术”,学生可以理解数据、数字系统、程序和计算思维的特征。并在调查、交流和创建数字解决方案时会应用此特征。学生学习设计问题、组织、分析数据并以抽象形式表示,将数据、程序以及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最佳组合,以生成有效的数字解决方案[9]。从课程培养目标来看,这门课程更符合当今数字时代的要求,强调的是对学生数字技术的合理应用的规范。两门课程有共同之处,如都强调采用数字技能培养ICT素养的过程,但也有不同之处,如各自侧重点——ICT课程强调的是信息处理,即通过收集数字环境中存在的多类型信息来解决问题,而数字技术课程强调的是创新,旨在设计出有效的数字解决方案。

据 ACARA网站相关信息了解,“澳大利亚课程:数字技术”主要包含两个相关环节:数字技术知识和理解(Digital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数字技术流程和生产技能(Digital technology processes and production skills)。数字技术知识和理解分为数字系统和数据表示两个内容。数字系统是指硬件、软件和网络的使用,而数据表示是指以符号和结构化的方式来表达数据;数字技术流程和生产技能的内容主要是收集、管理和分析数据并创建数字解决方案。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数字技术课程侧重于先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后,再创建一门新的数字解决方案,并最终对方案进行评估和修改的过程。其中,小学强调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如学会识别数字系统的组成部分,学习算法的定义等;而中学阶段则要求学生探索对数字技术中存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如准确定义和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澳大利亚强调学生对数字技术基础的合理掌握和运用。

通过以上对数字技术课程内容的分析,可以总结出澳大利亚数字素养课程的全面性和层次性。全面性主要体现在教授对象的全面性上,数字技术课程涵盖了澳大利亚中小学一年级至十年级的不同阶段。另外,课程内容也体现了全面性特点。层次性主要体现在将中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的课程分为小学和初中两个层次,每个年级的课程目标和内容也按照知识的掌握难易程度进行了合理的划分、层层递进,从了解数字技术、管理数字技术,到最终设计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字技术方案。

三、对我国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的启示

针对我国国情以及目前中小学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下文从政策和评估、课程建设开发以及教师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加强相关政策的颁布与数字素养的评估

澳大利亞在促进中小学数字素养教育中,政府和各大教育机构都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在国内有关数字素养的政策,如2016年研究并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包含了课程标准修订和评估等方面。政府应加强其引导作用,加深中小学师生对数字素养的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公共图书馆是国外培养数字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实践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公共图书馆以及学校图书馆也应该认识到数字素养的重要性,加强与相关教育项目的合作与沟通[10]。另外,有关数字素养的评估项目在国内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澳大利亚三年一周期的ICT素养评估计划对其中小学学生的ICT能力水平进行了反馈并起到促进作用,而国内缺乏相关的评估项目,无法多方面了解我国中小学学生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影响对有关数字素养教育活动的规划与实施。

(二)完善对数字素养课程的建设

澳大利亚的数字素养发展离不开强大的数字素养课程的建设,通过技术课程、ICT能力课程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设计开发并且实施,中小学学生在不同阶段学习不同难度和不同目标的数字素养课程,有利于夯实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提高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目前,国内缺乏真正有效的数字素养课程,学生的数字素养没有得到基本的重视,对于国内中小学生来说,对数字素养的理解仅限于一两门信息技术等选修课的范围,因此,建议将数字技术等数字素养课程纳入国家课程标准体系中,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和课程规划,根据中小学生不同的知识理解水平划分不同阶段的数字素养课程。另外,也可以考虑将数字素养课程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科学等相结合学习,如此既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到数字素养的知识,还可以掌握其他学科在数字素养方面的应用。[11]

(三)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数字素养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的专业发展应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转变课堂角色,教师逐渐由课堂上的信息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数字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实践的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特点以及数字化发展的方向,设计出合适的教学开发战略,开展实际教学实践。二是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数字素养,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积累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澳大利亚将教师培训分为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两大方面的举措,职前培训设置较高标准的专业门槛,在职教师则强调紧跟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不断变化,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在职教师培训的重视和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数字技能对终身教育的促进作用。三是重视数字素养的资源建设。澳大利亚关于数字技术课程网站的建设中,强调了资源在数字素养培养当中的重要性,資源是提高数字技术的有利武器,教师应关注不同的数字网站的内容,重点关注数字资源库,促使学生进行相关网站的资源下载和学习,努力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数字素养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The UNESCO Institute for Statistics. A Global Framework of Reference on Digital Literacy Skill for Indicator 4.4.2.[R/OL].(2018)[2020-06-17].http://uis.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p51-global-framework-reference-digital-literacy-skills-2018-en.pdf.

[2]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 Melbourne Declaration on Educational Goals for Young Australians[R/OL].(2008)[2020-06-17].http://www.curriculum.edu.au/verve/_resources/national_declaration_on_the_educational_goals_for_ young_australi-ans.pdf.

[3]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The 2017 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 (NAP)-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Literacy Report[R/OL].(2018)[2020-06-15].https://www.nap.edu.au/docs/default-source/default-document-library/2017napictlreport_final.pdf?sfvrsn=2.pdf.

[4]Australian Government,Department of Education,Skills and Employment.Assessing Engagement and Impact in University Research[EB/OL].[2020-06-25].https://www.education.gov.au/assessing-engagement-and-impact-university-research.

[5]Australian Government,Department of Industry, Science,Energy and Resources.National Innovation and Science Agenda[EB/OL].(2015)[2020-06-22].https://www.industry.gov.au/sites/default/files/July%202018/document/pdf/national-innovation-and-science-agenda-report.pdf?acsf_files_redirect.pdf.

[6]Australian Government, Department of Industry, Science,Energy and Resources.Australia2030:Prosperity through Innovation[R/OL].(2018)[2020-06-18].https://www.industry.gov.au/sites/default/files/May%202018/document/pdf/australia-2030-prosperity-through-innovation-full-report.pdf?acsf_files_ redirect.pdf.

[7]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Preparing for Life in a Digital Age[R/OL].(2014)[2020-06-20].https://www.iea.nl/index.php/publications/study-reports/international-reports-iea-studies/preparing-life-digital-age.

[8]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 Capability[EB/OL].[2020-06-24].https://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f-10-curriculum/general-capabilities/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y-ict-capability/.

[9]Australian Curriculum, 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 Structure[EB/OL].[2020-06-23].https://www.australiancurriculum.edu.au/f-10-curriculum/technologies/digital-technologies/structure/.

[10]许丽丽,高大伟.澳大利亚面向公众的数字素养教育及其启示[J].情报探索,2019(12):46-50.

[11]陈晓敏.澳大利亚中小学数字素养培养政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编辑 吕伊雯   校对 徐玲玲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澳大利亚
国徽上的澳大利亚宝贝
河南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调查
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儿童水墨画课程教材研发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澳大利亚:和书来一场盲约
澳大利亚无人机操作规定多
行在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