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语境下新闻传播特征分析

2020-09-06汤晨雅

传媒论坛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冠疫情全媒体

汤晨雅

摘 要:此次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各媒体表现突出,新式报道方式向民众科普新冠疫情基本信息。与此同时,全媒体语境下信息场域特征,各种信息纷繁交织,参差不齐,如何适应全新的传播语境,做好防疫抗疫信息攻坚战,是媒体面临的新挑战。本文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中新闻传播的情况出发,探讨重大公共事件下,各大媒体如何协同合作,各展所长,做好疫情防护战斗中的新闻报道工作。

关键词:新冠疫情;舆论场;全媒体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9-00-0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严重、传播速度最快、传播范围最广的一次传染性疾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次疫情防控传播战中也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传播、健康传播、科学传播等专业领域。对全媒体语境下中国新闻传播业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全媒体时代,公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都大不同于以往,报纸、广播、电视不再是人们最即时、最重要的宣传渠道。全媒体语境下,新冠肺炎疫情信息传播过程中面临着全新的信息场域。

一、新冠疫情下信息传播面临全新场域

(一)交织报道——官方媒体主引导,自媒体帮扩散

自2020年1月20号央视新闻播出“白岩松就新型冠状病毒对话钟南山院士”后,新冠肺炎疫情便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央电视台更携手各大电视台推出的疫情每日分析、守望相助等节目。与此同时,自媒体、网络媒体也对新冠肺炎走向进行实时跟进。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各大网络媒体拥有巨大的力量。微博、微信、哔哩哔哩、抖音等通讯社交平台;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网络媒体;包括丁香医生、林晨同学、回形针PaperClip等自媒体,纷纷交织着加入了这场疫情防护信息战。自媒体、网络媒体等在利用互联网即时传递新冠肺炎最新状况,最新最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打破社群的界限,传播给了千千万万的受众。

(二)新兴媒体影响力凸出

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爆点出现速度和频率可谓是令人目不暇接,在信息海洋中,群众更倾向于借助专业平台来帮助自己筛选信息、接收信息。

截至2020年2月20日,由丁香园制作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实时动态”浏览量达到了23.2亿。该页面主要提供信息类和服务类两方面服务,群众不仅通过该页面信息类获取最新数据,还可以通过服务类获取包括医生义诊、发热门诊查询等服务。丁香园是互联网医药领域新媒体平台,主要提供医学、医疗、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在此次疫情中丁香园的定位也是“医疗专业主义”,相对于纯资讯型的自媒体,专业医疗新媒体平台的在此次疫情中更受群众青睐。

(三)用户媒介素养差异明显

当下,由于智能手机使用率的高普及度,用户信息接收层面的数字鸿沟在进一步缩小。但用户间仍然存在严重的媒介使用素养和使用差异。就此次疫情而言,差异主要表现在青年用户与中老年用户媒介使用习惯及素养方面的差异。

就使用习惯层面来看,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2月18日,有66.7%的中老年用户是通过手机移动新闻客户端获取的疫情信息;而83%的青年用户则是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通信软件获取疫情信息。相较于移动新闻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在传递信息时更即时、传递范围更广、有讨论空间等优势。而就使用素养来看,根据《百度APP用户战役实录》中的数据显示,对辟谣信息高度关注人群中80后、90后占比近50%,而中老年人由于其媒介使用习惯以及社交圈层和自身对新媒体一些固有意见等方面的限制,比较少主动关注辟谣信息。而是根据自身的主观看法和经验去辨别谣言,和青年用户在使用素养上有较大差距。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封闭环境之下,中老年用户便成了疫情辟谣的重点难点。

二、新冠肺炎信息科普过程遇到的问题

(一)信息获取不对称,回应滞后性强

每每遇到紧急情况时,总会在民众间产生一些盲目哄抢现象。例如2003年“非典”期间疯抢板蓝根的现象;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时群众哄抢食用盐。因为媒体不够负责、不够全面的新闻报道,使民众获取不完整、不对称的信息,从而盲目跟风,哄抢物资。此次新冠病毒爆发期间也存在这样的现象,2020年1月31日晚新华社官方微博账号新华视点发布微博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时间,市面上所有的双黄连口服液被连夜买空,有些民众甚至连含有双黄连成分的兽药也不放过,购入服用,最后反而给原本健康的身体造成了损伤。然而其实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冠状病毒这一消息并未经过临床实验,属于不实消息。

新冠肺炎疫情初期,民众对病毒的认识甚少,一时间网络上流传着各种言论。媒体对谣言查证速度不够,回应滞后性较严重,是此次疫情信息战期间存在的一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封闭环境下,媒体是民众极度依赖和信任的信息来源,倘若媒体能够在谣言传播的第一时间就及时查证辟谣,则能够很大程度的减轻群众的紧张情绪。

(二)互联网层面缺少优质科普内容

借助“互联网+”平台,新冠肺炎数据实时解读、谣言甄别、健康类、疫情防控知识等应急科普内容被广泛传播。但仔细观察全网范围内,真正将专业晦涩且难懂的专业医学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百姓文字的优质内容却是少之又少。2020年2月2日,名为“回形针PaperClip”的自媒体团队在其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bilibili等平台发布了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微信公众号在视频发布仅2小时内阅读量就突破了10万+。视频用立体的三维动画清晰明了地讲解了新冠病毒的形成原理、传染途径,并用计算机提测出该病毒的病死率、感染机制等等。用通俗易懂的动画告诉受众为什么要勤洗手、戴口罩、不出门。虽然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网科普相关知识的媒体数不胜数,但真正让民众“知其所以然”的优质内容却是屈指可数。优质的科普内容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增加民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更可以使民众在了解的基础上增加抗疫的信心。

三、对策与建议

(一)全方位报道新闻,不为疫情制造额外恐慌

公开透明是谣言的天敌,只有做到公开透明的报道新闻,才能使民众安心、放心、不恐慌、不哄抢。各大主流媒体抓住自身优势,发布疫情相关权威内容,自媒体及网络媒体迎合受众轻量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组成全媒体、全天候、全方位的报道格局。民众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疫情相关的实时信息,最大限度满足疫情防控期间民众的信息需求。

(二)形成应急类优质科普内容生产的激励与奖励机制

数据显示,2020年1月25日至2月24日期间,科普新冠肺炎疫情类的微信推文共有824万篇,总阅读量达到了254亿。一方面,海量信息环境下,用户可以通过多渠道、获取充足数量的有关信息;另一方面,用户更需要优质内容来消除自身对病毒的知识盲区。而互联网上充斥的大部分都是知识及解读方式同质化、知识直接图解化的低质量产品。类似上文提到的“回形针”团队制作的《有关新冠肺炎的一切》短视频这样的优质科普内容数量十分少。激励应急类优质科普内容生产,可用平台流量叠加推荐、增加优质内容作者流量收益等方式鼓励精品自媒体生产高质量的科普内容。

四、结语

与2003年非典时期抗疫相比,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抗疫战斗在信息获取方面,民众有更加全面、更加多元化的渠道获取信息。同时,我国各级媒体在这场疫情信息战中也很好地适应了民众获取信息渠道以及阅读习惯的变化,努力把控舆论走向、守好了舆论引导的根基,讲好了中国的抗疫故事。也为全媒体语境下媒体面对重大紧急事件的应急反应提出了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黄楚新,文传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的特点分析[J].新闻论坛,2020(01).

[2]汤书昆,樊玉静.突发疫情应急科普中的媒体传播新特征——以新冠肺炎舆情分析为例[J].科普研究.2020(01).

[3]邢鵬飞,李鑫鑫.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形成机制及引导策略研究——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舆情文本的质性分析[J].情报杂志,2020(01).

[4]曾祥敏,周杉.全媒体语境下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路径探析——基于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研究[J].当代电视,2020(04).

猜你喜欢

新冠疫情全媒体
关于新冠疫情社区防控管理的几点建议
新冠疫情下若干劳动合同问题研究
新冠疫情视阈下感悟“四个自信”国家共识
“心理成长任务包”助力学生安度疫情
关于疫情对地区经济金融影响情况的调研
新冠疫情对县域脱贫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议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浅析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全媒体环境下主持人竞争力的提升
打造微公益品牌的“全媒体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