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车动力荷载下聚氨酯固化道床设计参数分析

2020-09-04王启好蔡小培郄录朝徐旸王红

铁道建筑 2020年8期
关键词:轨枕轮轨聚氨酯

王启好 蔡小培 郄录朝 徐旸 王红

(1.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2.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北京 100081)

道床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受来自轨枕的压力并均匀地传递到路基上,以保持轨道稳定[1]。碎石道床还可以为轨道提供弹性,减缓和吸收轮轨的冲击和振动。但散体的道砟颗粒之间直接接触,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会发生错动及重新排列,道床应力过大时易产生道砟破碎、粉化、磨耗等常见病害[2]。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轮轨冲击加剧,高速铁路道床更易产生病害,导致道床力学性能下降,刚度不均匀,累计变形大,难以保持轨面平顺,进而影响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因此,控制道床应力对于高速铁路尤为重要。

聚氨酯浇注固化是一种控制道床应力的有效方式。聚氨酯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弹性介于塑料和橡胶之间,可作为胶黏剂使用[3]。聚氨酯固化道床是在铺设好的碎石道床内浇注聚氨酯发泡剂,在道砟间发泡、膨胀、凝固,充满道砟间空隙同时牢固黏结道砟颗粒,形成弹性固结的整体道床结构。浇注聚氨酯后,道砟颗粒之间通过低刚度的柔性发泡介质黏结,不直接接触,可减少道砟粉化破碎。聚氨酯固化道床既具有碎石道床良好的弹性和可维修性[4],又兼备整体道床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道床维修作业少等优点。国内外学者对聚氨酯固化道床进行了大量研究。Woodward 等[5]研究了胶黏道砟在高速铁路道岔及路桥过渡段的应用效果,发现胶黏道砟有利于散体道床的稳定性。郄录朝等[6]对聚氨酯固化道床荷载传递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验证了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设计断面的合理性。王红等[7]研究了重载条件下固化道床合理的几何尺寸和刚度。徐旸等[8]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单元法的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仿真方法,从细观角度对聚氨酯固化道床力学机理进行了研究。

高速运行的列车与钢轨间相互作用是道床荷载的来源,这一荷载具有特殊性,与静态、准静态、循环荷载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对聚氨酯固化道床的研究多采用试验、静态或准静态仿真。动力仿真多考虑循环荷载作用,仅蔡小培等[9]考虑了行车荷载的影响,研究了聚氨酯固化道床在地铁隧道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完善聚氨酯固化道床研究体系,本文基于多体动力学和有限元仿真方法,提出了一种行车荷载下聚氨酯固化道床数值仿真方法,考虑了高速列车荷载特性、聚氨酯弹性特征,对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应力分布及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了碎石道床和聚氨酯固化道床力学性能的差异,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厚度下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受力及传力特性,探讨了聚氨酯固化的合理厚度,为高速铁路聚氨酯固化道床设计参数的选取提供参考及理论支撑。

1 数值模型

1.1 列车-轨道-路基模型

为研究行车影响下道床应力分布及传力特性,建立包括列车、轨道、路基在内的动力仿真模型。

将列车视为由车体、转向架、轮对、悬挂装置组成的多自由度刚体系统[10]。采用高速列车CRH3型车,轴重14 t,物理模型见图1,基本参数见表1。图1中x,y,z分别为沿轨道纵向及垂直轨道的横向、竖向。

图1 车体物理模型

表1 车辆基本参数

建立轨道与路基的有限元模型,见图2。轨道模型中钢轨、轨枕、道床均采用实体单元。钢轨采用60 kg/m钢轨;扣件纵向、横向、垂向刚度分别为39,39,75 MN/m,纵向、横向、垂向阻尼均为50 kN·s/m。路基模型中包括基床表层、基床底层、路基本体,其厚度分别为0.7,2.3,2.5 m;密度分别为1 950,1 800,1 700 kg/m3;弹性模量分别为180,110,50 MPa。

图2 轨道与路基的有限元模型

为在有限元中实现对聚氨酯道床的准确模拟,仿真时设置一定的超弹性参数,采用Mooney-Rivlin 本构模型,结合聚氨酯相关应力测试,橡胶Mooney-Rivlin模型材料系数C10,C01分别取2,0.1 MPa,材料压缩系数D1取0.001 5。同时建立碎石道床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碎石道床弹性模量取130 MPa。

1.2 轮轨相互作用及轨道不平顺

轮轨相互作用是高速列车荷载仿真的关键,可分为法向的赫兹非线性接触和切向的库伦摩擦接触,如图3 所示。轮轨法向力根据赫兹非线性接触理论计算,轮轨切向力根据非线性摩擦因数和轮轨法向力确定[9]。

图3 轮轨接触模型

轨道不平顺是影响轮轨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美国六级谱。轨道高低不平顺、方向不平顺、水平不平顺、轨距不平顺的功率谱密度函数Sv(Ω),Sa(Ω),Sc(Ω),Sg(Ω)分别为

式中:Ω为空间频率;k为系数;Av,Aa为粗糙度常数,均取0.033 9 cm2(/rad·m-1);Ωs,Ωc为截断频率,分别取0.438 0,0.824 5 rad/m。

1.3 模型验证

根据所建动力模型计算得到的轨枕位移、道床位移、轨枕应力、道床应力时程见图4。图中位移、应力线型与文献[9]一致,峰值接近,说明本文模型可信,可用于道床力学特性分析。

图4 位移及应力时程

2 应力对比分析

道床应力过大是导致道砟粉化破碎等病害发生的根本原因,路基顶部应力是反映道床传力特性的重要指标。选取道床内部应力、路基顶部应力作为表征指标,对比分析碎石道床与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力学特性。

为反映轨道的空间应力分布特征,选取轨枕正下方横截面和钢轨正下方纵截面分别进行对比。道床应力取在轨枕以下20 cm,路基顶部应力取在路基顶面。

2 种道床轨枕正下方横截面的道床应力、路基顶部应力分布曲线见图5。

图5 轨枕正下方横截面应力分布曲线

由图5可知,对于轨枕正下方横截面:

1)碎石道床的道床应力呈倒马鞍形分布,峰值为72.96 kPa,鞍部位置为58.03 kPa;聚氨酯固化道床的道床应力呈U形分布,峰值为42.88 kPa。碎石道床应力峰值明显比聚氨酯固化道床大,二者相差41.2%。

2)2 种道床路基顶部应力分布与道床应力规律一致。碎石道床应力峰值为47.10 kPa,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峰值为36.86 kPa,二者相差27.8%。这是因为聚氨酯固化道床横向黏结作用较强,应力由轨枕底部向下传递时损失较大。

2 种道床钢轨正下方纵截面的道床应力、路基顶部应力分布曲线见图6。横坐标0 处对应列车荷载作用点,位于轨枕正上方。

图6 钢轨正下方纵截面应力分布曲线

由图6可知,对于钢轨正下方纵截面:

1)2 种道床的应力在荷载作用点下方达到最大,距加载点0.6 m 附近存在平台,距加载点1.2 m 处应力接近0。这与轨道离散点支撑结构有关。荷载经钢轨传递到轨枕,离散的轨枕再将荷载传递至道床,加载点位置轨枕承担压力最大,两侧轨枕承担一定压力,形成应力平台。

2)碎石道床应力峰值为72.85 kPa,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峰值为46.67 kPa,二者相差35.9%;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大于5 kPa 的范围为2.55 m,而碎石道床仅为1.80 m。与碎石道床相比,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分布范围更大,但峰值小很多。这是因为道床经聚氨酯固化后,道砟间黏结作用强,能更好地分担来自轨枕的荷载。

3)2 种道床的路基顶部应力规律与道床应力相似。聚氨酯固化道床大于5 kPa 的应力分布范围比碎石道床多0.6 m,而峰值小24.8%。

综上,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较小,且传递到路基的荷载更均匀,峰值也更小,有着很大优势。因此,在道岔、过渡段、高速铁路等易产生道砟粉化破碎病害的地段,可浇注聚氨酯以提高道床力学性能,减少维修量。

3 道床厚度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道床厚度过大会导致道床刚度低且变形大[11],而厚度过小又会丧失均匀传递荷载的功能。聚氨酯固化厚度是聚氨酯固化道床设计的关键参数。为对比研究其对道床力学特性的影响,选取聚氨酯固化厚度分别为20,25,30,35 cm 的聚氨酯固化道床,其道床应力、路基顶部应力分别见图7、图8。

图7 聚氨酯固化厚度对道床应力的影响

由图7可知:

图8 聚氨酯固化厚度对路基顶部应力的影响

1)聚氨酯固化厚度从20 cm增大到25 cm时,道床应力峰值从52.07 kPa 减小到47.19 kPa,减小了9.4%;从 25 cm 增大到30 cm、从30 cm 增大到35 cm时,分别减小了5.3%,4.0%。可见,随着聚氨酯固化厚度的增大,道床应力逐渐减小,且减小趋势越来越平缓。

2)聚氨酯固化厚度仅20 cm时,道床应力峰值相比35 cm 厚碎石道床的峰值(72.96 kPa)依然小得多,这说明聚氨酯固化道床对道床应力控制效果更好。在保证道床正常服役情况下,聚氨酯固化道床可设计得更薄,以满足桥上等道床厚度要求严格地段的需求。

由图8 可知,路基顶部应力随聚氨酯固化厚度增大而减小,且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趋势趋缓,与道床应力变化规律相似。厚度为20 cm 的聚氨酯固化道床路基顶部应力峰值与碎石道床的应力接近;厚度为25 cm 的聚氨酯固化道床路基顶部应力峰值与碎石道床鞍部应力接近。也就是说,聚氨酯固化厚度为25 cm 时,在整个横截面上传递到路基顶部的荷载均比碎石道床小。

综上,聚氨酯固化厚度为25 cm 的聚氨酯固化道床即可优于35 cm 厚碎石道床的道床及路基应力控制,说明聚氨酯固化道床比碎石道床有更大的设计厚度可调节范围。在进行聚氨酯固化道床参数设计时,可适当减小厚度,但不宜小于25 cm。

4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行车荷载及聚氨酯弹性特征的高速铁路聚氨酯固化道床数值仿真方法,对聚氨酯固化道床内部应力及荷载传递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与碎石道床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1)所提出的聚氨酯固化道床结构有限元动力仿真方法充分考虑了行车荷载对道床的影响,且能较好地模拟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力学特性,可用于行车荷载下聚氨酯固化道床的动力模拟。

2)对于轨枕正下方横截面,碎石道床应力分布呈倒马鞍形,聚氨酯固化道床呈U 形且应力峰值较小;对于钢轨正下方纵截面,相比碎石道床,聚氨酯固化道床应力分布范围更大但峰值更小。2 种道床的路基顶部应力与其道床应力基本一致。

3)聚氨酯固化道床内部应力小,不易产生病害,可减少养护维修。同时,传递到路基的荷载小,有利于路基的稳定。

4)聚氨酯固化道床的道床应力与路基顶部应力均随聚氨酯固化厚度增大而减小,但当厚度大于25 cm 时,减小趋势趋于平缓。建议在聚氨酯固化道床参数设计时,可适当减小道床厚度至25 cm。

猜你喜欢

轨枕轮轨聚氨酯
保温及绝热材料
摩擦型轨枕道床的横向阻力研究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基于功率流方法的再生复合轨枕减振机理研究
聚氨酯发展及改性研究现状
梯形轨枕尺寸对车辆-轨道系统动力性能的影响
基于横向蠕滑特性的轮轨黏着试验研究*
聚氨酯合成革的服装产品及其应用
中低速磁浮道岔与轮轨道岔的差异
不同轮轨材料硬度匹配行为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