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临床护理对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的影响
2020-09-04
(罗湖妇幼保健院,广东 深圳 518000)
0 引言
口腔修复牙科接诊患者均需因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行种植义齿修复,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因种植义齿无需行牙体预备,可防止种植义齿临近正常基牙组织牙体预备后发生龋齿或牙组织敏感[1,2]。但是近些年相关医学研究显示口腔修复牙科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因不了解牙齿修复相关流程,对牙齿修复可存在害怕、焦虑、紧张等负面心理刺激,若未及时纠正该心理刺激可加重患者口腔修复过程中敏感性,促使患者血压升高、脉搏加快,继而降低口腔修复效果[3,4]。本次研究为论证口腔修复牙科临床护理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比较我院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33 例行常规护理患者、33 例行人性化护理患者手术前后SAS量表得分、生理指征变化情况、咀嚼功能恢复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一般资料:33 例患者(男19 例,女14例),年龄在21 岁~77 岁,中位年龄为(41.12±1.12)岁。对照组一般资料:33 例患者(男18 例,女15 例),年龄在23-78 岁,平均(41.11±1.1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中位年龄等指标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值超过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参考万学红、卢雪峰主编第九版《诊断学》中牙列缺失或牙列缺损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均神志清晰、意识正常且自愿参与口腔修复。排除标准:(1)排除神志异常、意识紊乱患者。(2)排除合并精神系统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口腔修复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4)排除术前血压、心率等生化指征平稳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绍口腔修复相关流程,并耐心解答患者提问,结合临床研究结果以及实际案例,向患者强调口腔修复的重要性,从而使患者做好术前心理准备。口腔修复术后护理人员向患者普及口腔修复术后相关知识,嘱患者保证术后口腔清洁,避免食用过硬以及粘性食物。
1.3.2 实验组
(1)术前:初诊:种植修复患者初次行口腔修复术,术前易出现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在热情接诊的同时应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在了解患者家庭情况、受教育程度等基本资料的情况下主动与患者沟通,防止患者、患者家属隐瞒个人病史,给予患者言语鼓励,并结合图谱、模型以及成功案例,开展健康教育,赢得患者信任,减轻患者术前负面心理应激反应。此外部分年轻患者种植义齿口腔修复中对义齿美观性要求高,部分老年患者渴望种植义齿可维持终身,对此护理人员应在口腔种植义齿修复前打消患者对口腔义齿种植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期望,同时告知患者口腔种植修复成功率并非100%,在征得患者同意后行口腔种植修复,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2)术中:优化患者住院诊疗环境,保证诊疗室通风效果好、清洁干净且室内整洁、明亮,划分诊疗室无菌区、半污染区以及污染区,从而降低住院环境对患者生理造成的刺激。此外在行口腔义齿种植修复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避免讨论与口腔义齿种植修复有关的话,条件准许的情况下可在术中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从而使患者术中身心放松。(3)术后: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术中配合操作的个体行为给予肯定与称赞,并询问患者术后是否存在不适,为患者发放口腔种植义齿修复术后想宣传材料,并为患者构建个人档案,记录患者电话,定期电话随访,询问患者恢复情况。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初诊时、术前、术后恐惧、焦虑等反应,本次研究参考SAS 量表,该量表总分为100 分,低于50 分为不恐惧、不焦虑;51 分至59 分为轻度恐惧、轻度焦虑;60 分至69 分为中度恐惧、中度焦虑。超过70 分为高度恐惧、高度焦虑。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等生理指征变化情况。
(3)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w 复诊咀嚼功能恢复优良率,患者咀嚼强度大且义齿稳定性好则表示预后优秀;患者咀嚼强度较好但存在一定肌疲劳则表示患者预后良好;患者咀嚼时可出现不适感,则表示患者预后差。优良率:[(优秀例数+良好例数)/总受检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负面心理应激反应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负面心理应激反应,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初诊时、术前、术后SAS 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负面心理应激反应[±s]
表1 两组患者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负面心理应激反应[±s]
2.2 生理指征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生理指征变化,具体情况(见表2),实验组术后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等生理指征均低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指征[±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生理指征[±s]
2.3 咀嚼功能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w 复诊咀嚼功能恢复优良率,具体情况(见表3),实验组患者术后4w 咀嚼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恢复情况[n(%)]
3 讨论
口腔修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恐惧、焦虑、害怕等负面情绪,临床将该负面情绪定义为牙科畏惧症,牙科畏惧症患者在行牙科诊疗过程中敏感性提升,耐受能力降低,继而致使患者在牙科相关诊疗干预实施过程中出现抗拒现象[5-7]。现代临床研究显示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心理情绪状态变化可影响副交感神经,致使交感神经活动亢进,致使患者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破坏患者牙科口腔诊疗过程中生理平衡[8,9]。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忽视口腔修复牙科畏惧症患者诊疗护理干预过程中心理需求,一般情况下,口腔种植修复牙科恐惧症的发生与患者对自身疾病了解程度较低,对院内陌生环境不适应,恐惧口腔种植修复效果[10-11]。人性化护理干预即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初次就诊时、术前、术后等不同时间段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从而减少术中对患者感官造成的负面刺激[12]。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SAS 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收缩压、舒张压以及脉搏等生理指征均优于对照组,术后4w 复诊咀嚼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97%。
综上所述,口腔修复牙畏惧症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咀嚼功能的改善与提升,人性化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