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的路径研究

2020-09-04王婧文王福秋李舒雅王寅博邱招义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冰雪运动传统

王婧文,王福秋,李舒雅,王寅博,邱招义

(1.北京体育大学 中国奥林匹克高等研究院,北京100084;2.北京化工大学,北京100029)

文化是一种思想,是任何事物发展的内因和推动力,作为人类精神世界的象征,文化提供一种持久性的支持,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凝聚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实现文化自信的第一步则是要实现文化的自觉,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文化自信。生活在北方的人们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为了适宜的生产生活,不断改造自然,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形式,冰雪运动文化也应运而生。冰雪运动文化是冰雪体育运动与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是寒冷地域族群以滑雪、滑冰为载体,日渐形成的趋同性生存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冰雪运动文化是生活在寒区的古老先民完善自身的一个过程,它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元素[1],伴随着冰雪运动形成,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更要从“文化自觉”开始,树立冰雪文明大国的自信,了解其他民族与国家的冰雪运动文化,实现东西方冰雪运动文化的共存,最终为全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谷歌学术、国家图书馆、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等途径,选取与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历史相关的史书、照片、采访新闻,并阅读论文100 余篇,认真研读后确定与研究相关的论文50 余篇,为论文写作奠定理论支撑。

1.2 专家访谈法

通过邮件、电话与实地访问的形式对冰雪运动与体育文化方面的10 余名专家、学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的过去发展与现实困境,探讨未来冰雪运动的建设方向,为研究提供专业支持。

1.3 田野调查法

对北京市知名滑雪场与室外冰场如什刹海冰场、未名湖冰场、北海冰场等进行实地调研。通过与场馆负责人员交谈了解场馆运行与管理状况,与数名“老北京人”交流,倾听他们与北京冰场的故事和对传统冰雪运动项目的情怀,为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2 文化自觉的内涵

文化自觉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人文世界,我们需要具有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意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满足生活需求。1997年,费孝通先生对文化自觉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形成了“文化自觉论”。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自己的文化要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这不是“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而是具备“自知之明”的观念[2]。换言之,文化自觉就是要实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与自我创建。费孝通先生在从实求知、与时俱进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觉的内涵和外延。文化自觉观凸显的是主体的气度、思想觉悟以及认识水平,也涉及到了对其他民族的态度,彰显的是对文化客体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境遇的系统整合。倡导文化自觉实质上是希望大众对自身文化有一种由内而外的认识,实现文化自觉的关键在“自觉”,即要具备自省的意识,只有在无时无刻的自省中才能做到去伪存真、明辨文化是非,对内可防止过分的文化自大亦或文化自卑,对外反对完全的文化照搬或者文化否定。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自主能力,任何民族都要具备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

文化自觉最终追求的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境地[3],有别于“天人对立”。文化自觉寻求的是与世界其他文化共生的方式,有助于防止人类在文化冲撞中同归于尽。文化自觉最终追求的目标是共同建立一个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守则[4]。文化自觉并不是要做到文化的回归,实现文化自觉更是一个过程,费孝通先生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就是最好的诠释。实现文化自觉首先要通过文化反思认识自己的文化,了解自己文化之美,还要通过对话的形式理解外来文化,领悟外来文化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已经形成的多元文化世界中确定自己的位置,通过文化适应能力与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最终实现“文化大同”的理想状态。

3 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的意义

3.1 实现文化自觉是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根本途径

冰雪运动文化作为冰雪运动项目的思想意识形态,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与革新一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冰雪体育运动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加剧了世界各民族、各国家等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与不断交流,在文化的传承、冲突、融合、共存的过程中保持自己文化的个性与特色又能汲取其他文化的特点是任何一种文化在多元化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本质要求。面对多元文化共存的国际形势与国家“冰雪大国”的建设任务,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应实现文化自觉,不断地反思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程,重视其文化力的开发,传承优良传统,并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观,培养冰雪运动文化的生长力,激发冰雪运动文化的创新力[5]。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实现我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先导,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自觉的核心,营造文化创新的社会语境是我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关键所在,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创造精神是我国体育文化自觉的发展动力[6]。因此,实现文化自觉是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特别要加强对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认识,意识到近代以来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现代冰雪运动文化对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影响和在碰撞中产生的交流。在世界多元文化背景下,以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保护为出发点,才能找到属于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独特传播模式,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人们的意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保持文化自觉是对包括冰雪运动文化在内的任何一种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式与途径,只有认识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与其他地区冰雪运动文化的不同之处,汲取其特色充实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中,我国冰雪运动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3.2 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具有历史必然性

文化具有历史性,而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一脉相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对自己文化纵向历史分析的过程实则是实现对冰雪运动文化的反思与自省的过程。冰雪运动是冰雪运动文化的载体,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历程就是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演进过程。纵观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自觉历程,经历了古代、近代与现代不同时期,实现了与西方冰雪运动文化交流与融合,因而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自觉更具有历史性的意义与价值。

3.2.1 古代冰雪运动的文化自觉历程——文化形成期 在冬季体育活动中,产生最早的是滑雪,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的岩画(距今1~3 万年)将人类滑雪起源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4000年左右[7],我国成为了滑雪运动的发源地,宣示了中国在世界冰雪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部落战争,能够掌握“骑木”技术的民族往往在速度上占据了战争中的优势地位[8]。雪橇作为最早的冬季运载工具,是我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重要的器物形式,《清语摘抄·靰鞡滑子注》中记载:“以炮架爬犁,沿温江冰层驰往救,一日夜行七百里。”[9]到了近代,雪橇发展成为宫廷和民间的娱乐工具。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落后,滑雪运动主要是以生产活动工具的形式来满足人们的生活与军事需求,我国古代滑雪运动产生虽早,但内在价值却未得到长足发展,被其简单的运动形式所覆盖。

古代的冰上运动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在宋朝以前就出现了一些滑冰的游戏。冰上运动在宋明以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民国时期《满洲老档秘录》就记载明熹宗天启五年正月初二,东北建州的女真首领努尔哈赤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冰上运动会。清军入关后将冰上活动带入中原,我国古代冰上运动文化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清王室每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滑冰检阅,称之为冰嬉,定为国俗。清代冰嬉规模之大、组织之高在当时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冰上运动越来越娱乐化。清代冰嬉主要包括溜冰、抢等、转龙射球、冰上蹴鞠。转龙射球是走冰鞋与射箭合二为一的冰嬉运动,仅见于宫廷之中[10]。滑冰与其他的文化娱乐结合出现了冰上杂技,冰上爬竿与冰上器械表演等。在民间,冰嬉运动以冰床活动为主,活动地点主要集中在冬季的河沟湖泊的冰面上,活动形式表现为人们自发性的冰上运动[11]。民间的节日庆祝活动,像舞龙、舞狮、跑旱船等也都移到了冰上,在滑行中进行。这些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冰上运动项目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在历史沉淀与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价值观念的体现,是具有独特属性的我国冰上运动文化。

我国古代滑冰与滑雪文化各具特色,各有辉煌,清代的冰嬉大典更是我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发展的巅峰。冰雪运动文化也逐渐从军事性转为娱乐性。但是,受到我国中庸文化理念的影响,古代冰雪运动项目并没有形成有系统、有规则的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也并没有形成极具竞争性的赛事活动,冰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满清政府显示皇恩、炫耀国威、体现国力的礼宾仪式。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文化特性决定了我国古代冰雪运动文化与西方冰雪运动文化的显著差别。

3.2.2 近代冰雪运动文化的自觉历程——中西文化交融期 受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被动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除去经济上的民不聊生与国家政局的岌岌可危,西方近代的冰雪体育运动也传入我国。依靠朝廷经费与统治阶级喜好的冰嬉大典也逐渐沉沦没落,冰上运动与雪上运动项目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走上了各自不同的发展道路。

西方滑雪运动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滑雪运动装备进一步升级,与我国以满足生产需求、民俗玩耍、体育健身为主要目的的简单朴素的古代滑雪相比不同。1931年日军在黑龙江修建了玉泉滑雪场,虽规定中国人不得使用滑雪场,但却为我国人民打开了现代滑雪世界的大门。抗战期间,苏联把现代滑雪运动传入到东北地区的部分抗联武装部队,西方滑雪运动和滑雪运动文化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我国近代滑雪文化并不是从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角度主动参与创造,而是带有一种被动式的接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文化是缺少中国文化根基的;但近代又保存了现代滑雪文化,并加以融合,将发源西方的现代滑雪运动形式转变成军事实际需求,并与中国的传统滑雪文化共同传承了下来[12]。

由于我国冰上运动文化积淀深厚、大众普及性较高等原因,我国冰上运动文化汲取与借鉴了欧美冰上文化的先进部分,如冰鞋的改良,又结合我国古代传统冰上文化,形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冰上运动文化画卷。19世纪90年代,现代滑冰在天津兴起,并成立了天津滑冰俱乐部[9]。20世纪初出现了现代花样滑冰和冰球,伪满洲国为了推广冰上运动,还举办了各种比赛,将滑冰纳入初高中体育课程,加快了冰上运动文化在我国的传播。封建社会的结束,为冰上运动项目的平民化与娱乐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以北京为例,未名湖冰场、什刹海冰场、北海冰场等成为民国时期乃至现在都十分著名的北京室外冰场。1925年冰嬉大典的主要场地——北海被辟为公园,并开辟了专门的滑冰场与冰车场,当年冬天开放,同年举办了第一届冰上化妆舞会。冰上化妆舞会是我国民间冰上体育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民众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体现,束缚国人千年的封闭思想得到解放,滑冰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交友的新方式。京剧或武术中的动作设计到滑冰中,具有独特滑冰技术的普通百姓也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被大众追逐喜爱,成为冰上运动文化的传播者。我国近代冰上运动文化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既保持了中国特色又融合了西方“风味”,具有东西方交融的发展历程。

近代我国冰上运动文化与滑雪运动文化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不论是被动接受式还是主动寻求文化融合的改良式,都是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长河中的一个关键节点。以欧美为主的西方现代体育文化渗入到我国古代传统的体育文化之中,中西体育文化开始走向交流与融合之路。

3.2.3 新中国冰雪运动文化的自觉历程——传统与现代多元文化共存 新中国成立后,受竞技体育发展优先政策影响,我国传统的以休闲健身和以军事功能为主的滑雪转向提高竞技水平成绩、在世界大赛创造优异成绩为国争光的组织制度体系中去。1951年在吉林省举办了第一届滑雪盛会,1955年引进苏联编写的滑雪教材[13],1957年在吉林省通化市举办了第一届滑雪比赛[14]。这个时期的我国滑雪文化主要局限在少数运动员构成的精英阶层,形成了一种封闭式的滑雪文化。与滑雪运动发展状况相似,我国竞技类冰上运动的发展也受到国家体育政策影响,1953年我国举办了首届全国冰上运动会,设有速度滑冰、冰球和单人滑[15]。改革开放后,我国冰雪运动相继踏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竞技类冰雪运动在国际赛场上均取得不错的成绩。1980年我国第一次派遣运动员参加冬奥会,1992年第16届冬奥会上取得第一枚奖牌,此后我国无论是在参赛项目还是获得奖牌数量上都实现增长(图1)。

图1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以来我国获得奖牌数目状况Figure 1 Number of medals which China won since 1992 Albertville Winter Olympics

冬奥会的竞技类冰雪运动项目滋长的土壤是大众体育文化,1963年2月哈尔滨举办了新中国第一届以冰雪艺术为内容的冰灯游园会,以冰为题材的艺术表演形式也开始出现[16]。大众冰上活动蓬勃发展,特别是天然冰场的开发,“去溜冰”“去坐冰车”成为广大群众冬日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国民经济的提升与人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对待冰雪体育消费与冰雪运动的观念也与过去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加之科技的进步打破了冰上运动的地域界限,南方也开始设有室内冰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与冰上项目,娱乐享受型的冰雪体育时代到来(表1)。传统冰雪活动也在多元文化交融的趋势下占有自己的文化市场,每年春节前后一个半月北京室外冰场开业,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体验冰上龙舟、冰床、冰滑梯、冰蹴球等传统冰雪运动项目,感受传统文化之美。重现清代冰嬉大典盛况的冰嬉表演也在北海公园、颐和园公园等轮番上演,深受人们喜爱。据了解北京西城区从2015年就开启了传统冰雪项目的推广与整理工作,以举办巡回展览和讲座的方式推动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表1 现代大众冰雪运动分类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modern mass ice and snow sports

4 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面临的困境

4.1 多元文化融合下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传播广泛

近代以来以欧美为主的西方滑雪文化传入中国,带来了先进的冰雪体育项目、运动器材、传递了新的冰雪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我国滑雪文化以被动式发展的方式经历了新的创新与变革,冰上运动文化也在西方体育文化交流中实现更新。与此同时,夏季运动项目文化也成为大众追捧的对象,如篮球文化、足球文化等,都冲击着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发展。全国绝大部分的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以近现代形成的西方竞技类运动项目为主,冰雪运动教育俱乐部也以教授冰球、花样滑冰与滑雪等项目为主,西方现代竞技体育文化传播广泛,因此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我觉醒与反思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西方体育文化传播的双面性。社会制度变迁与“西学东渐”环境氛围下西方文明的滋长致使我国西方体育文化氛围浓厚,但产生困境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与我国传统体育或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发展属性有关。回顾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自觉历程,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冰雪体育固步自封并未达到真正的创新,西方体育在近代社会以后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现代西方体育的传入,带来了西方的运动理念,竞争性、规则性、公平性强的价值观与我国传统的冰雪运动文化的休闲娱乐性、观赏性价值观具有显著区别。真正实现冰雪运动文化的自觉与发展更应该正视这一现象,理智地分析西方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与路径,不断地回顾与反思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特性,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文化多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世界中更应不断加深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独特气质,在大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建设过程中,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让冰雪运动文化自觉地实现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通过大众实现对冰雪运动文化的接受、吸收与传播。

4.2 我国传统冰雪运动项目传承与保护不足

新疆阿勒泰滑雪岩画被发现,滑雪文化诞生,明清时期冰上运动文化辉煌发展,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抵抗恶劣天气,逐渐驾驭、适应,并最终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结果,是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积累过程,是区域文化、民俗文化在历史积淀和自然环境影响下的价值观念、制度体系和物质因素的总和,具有极大的社会人文价值。而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的第一步则是要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之美,不断地反思自我,探究自己文化的本源,追溯过去,特别是对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认知与传承,从而做到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自知之明”。

西方现代冰雪运动项目传入,在接受与学习西方体育文化的同时,我国传统冰雪运动项目与文化也受到了冲击退出了国家层面,走向了民间,变得更加的民俗化与地域化(表2)。然而正如前文所言,现如今得到更多关注的是夏季运动项目或西方竞技项目,在对我国传统文化与运动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方面不足,对我国冰雪传统文化项目的研究与传播方面显得更为薄弱。我国更应做到借助一切官方、媒体、社会组织、个人等力量,向世界传播中国传统冰雪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发扬。

表2 东北少数民族传统冰雪运动Table 2 Traditional ice and snow sports of minorities in Northeast China

当代社会,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更要实现传统体育的不断创新,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创新体系,以适应现代人类生活需求、适应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趋势为目标。保持我国传统冰雪运动、价值观的继承,坚守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特殊性,这其实是我国冰雪体育文化发展的更高要求层次的体现。只有在此认知的基础上,才能在世界文化格局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理解所接触到的其他民族与地域文化,实现我国传统冰雪的文化自信。

4.3 公民个体文化自觉认同不强

公民社会的到来标志着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思考认知问题的个体,个体文化自觉就是主体的价值观形成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追求与实现过程,对冰雪运动文化的价值认同是建立在对社会文化的认识与责任承担的基础之上的。公民的个体文化自觉就是个体价值的自觉,而在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则是公民个体价值认同意识不强。

这里所说的个体认同意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我国冰雪运动文化自觉的意识不够,并未深刻反思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历程及总结经验。欧美现代竞技类以冰雪运动项目为载体的文化传入我国,对我国冰雪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学习欧美滑雪文化的这种发展与传播模式,寻求构建我国本土化的“欧美现代冰雪体育文化”传播模式,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自我传承。看到现代冰雪体育文化精华的部分,全面地去认识与了解西方现代冰雪体育文化,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另一方面,个体认同意识不强是指部分民众并未认识到传统冰雪运动文化之美,认同感不够,并未去传播与纪念传统冰雪运动项目。近年来传统冰雪项目保护都是地方政府在推动与宣传,然而真正实现文化传承还需要公民的力量,通过普通群众实现传统冰雪运动文化与“本土化”的现代西方冰雪体育文化和谐发展的局面。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也只有不断地找寻自己、巩固自己、充实自己,才会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下彰显自己的特色,并与不同民族与国家的冰雪运动文化交流与融合中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特色,和平共处,和而不同。

5 文化自觉观下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现实策略

5.1 加强对传统冬季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博大精深,其带来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唤醒民族精神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运动项目本身的竞技性与娱乐性。深刻认识传统民族体育的价值与现实意义,努力挖掘、保护并推广传统冰雪体育项目,弘扬我国优秀的冰雪运动文化,提高传统冬季体育项目的地位,并不断赋予其新鲜的活力与长久的生命力。

冰雪运动因受自然环境与地域的影响,发展本身就受到限制,南方地区的冰雪运动发展相对薄弱,而传统冰雪体育项目的传播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实现对我国传统冬季体育项目的挖掘、发扬、整理等工作离不开政府及其部门的支持。政府应加强对东北地区、以京津冀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和新疆等地区的传统冰雪运动的传承与保护,给予合理的资金投入,保护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精华项目和传统技艺,同时做好宣传工作,将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冰雪运动项目纳入日常体育活动中,引导和支持传统冬季运动项目的宣传推广和赛事活动,如呼伦贝尔的冬季那达慕大会,将冬季项目和旅游相结合,提高民族的参与性,弘扬中华文化。

我国全民健身活动在如火如荼地举行,追求娱乐、社交的生活态度与习惯已经成为现代体育运动参与群体的主要目标,体育消费结构也发生改变。借助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良好舆论环境,政府部门可适当地将传统冬季运动项目落实到全民健身中,如冰上自行车、冬捕、冰钓、冰上龙舟等,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我国冰雪体育文化之美,丰富人民群众的冬季体育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对传统冬季体育项目的认知,提高保护意识。

5.2 培养学生冰雪运动文化自觉意识,开展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

任何一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离不开人的主动参与。学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学校是我国开展冰雪运动、传承冰雪运动文化的重要场所,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观念,并将这种观念带入日常的学校冰雪体育活动中,特别是将传统冰雪体育引入体育课堂与课外活动。

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保障冰雪运动顺利进校园,促进青少年冰雪运动的普及。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各部门应以文化的自我觉醒与反思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与规划,保证学校在开设冰雪体育课程、学生学习冰雪运动技能中,保持对冰雪运动文化的自我反省意识。在冰雪运动技能学习与掌握的同时,更应在思想与价值观层面上帮助青少年树立对传统冰雪运动文化和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历程的感悟,推动冰雪运动在青少年中的普及。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又培养了传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的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产生民族认同与归属感。

5.3 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资金投入,构建冰雪运动文化保护体系

政府“有形的手”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调控与引导作用,要实现我国冰雪体育的发展,政府的推动与指引应为主要推动力。资金是进行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快冰雪民俗体育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与创新,实行多渠道融资方式,形成依靠社会、依托市场发展模式、促进冰雪运动文化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17]。相关文件的出台为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特别是传统冰雪运动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结合文化自觉核心思想的指引,构建文化自觉视阈下的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发展路径,加强对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政策法规文件的制定,形成冰雪运动文化保护体系。我国冰雪体育项目存在着西方现代冰雪竞技项目和传统民族体育项目两类[18],以冰雪体育项目为文化推广的表层形式,以冰雪产业的发展与结构调整改革为动力支持,打造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将冰雪旅游融入到产业发展之中,丰富冰雪体育物质文化,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

5.4 保持文化自觉的态度,完善冰雪运动文化环境

实现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保持文化自觉的态度首先要做的是对我国冰雪运动文化环境的保护。我国的冰雪运动文化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既要做到对文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又要做到对人文环境的维护。

寒冷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是形成冰雪运动文化的基本条件,其特殊的形成、分布决定了我国冰雪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只能在特殊的环境下进行,滑雪也只有在大自然中进行才能得到最佳的体验感。因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成为冰雪运动发展的基础。将人的体育行为与冰雪生态环境相协调,并通过环境建设来调动普通大众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依托生态环境提高群众体育参与行为,感悟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之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是需要人来进行的,若政府不多加引导与维护,对传统冰雪项目进行挖掘与整理,保护与培养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人,维护我国传统冰雪运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人文环境,我国冰雪运动文化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因此,保护我国冰雪运动文化传承的人文环境,激发群众文化自觉意识,大力开展冰雪运动文化活动或举办系列赛事,在弘扬我国冰雪体育精神的过程中,焕发冰雪运动在大众体育文化中发展的新活力。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传统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不正经运动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