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方诚壶”的传统韵味

2020-09-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方城壶把方形

奚 亮

在春秋时期,发生过“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对话为人们所乐道。其中就讲道“楚国方城以为城”,后世的很多人读到这一段都会下意识的误以为是方形的城池或是城市,然而在《古文观止》中就明确注明了:“方城,山名”后世经过考证,这座山在今天的河南叶县南,春秋时期楚国曾在此修筑长城,所以“楚国方城以为城”中的方城既是地名也是在指楚国修筑的长城。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将其误以为是城池呢,这个误会缘何会产生,跟我们历史和传统文化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历史上,中国封建时期修筑了众多的“城”,这些“城”无一例外都修得方方正正的,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汉代的洛阳,唐代的长安,方形的城郭成为了城池的标志,而“方”这一造型,也被赋予了如同城池一般敦厚,沉重的气质,而在我们的文化中,诚实与城市仅仅是声调不同。在说文解字中,诚是言字旁,城是声字旁,两者确实十分的接近,而紫砂壶艺术创作中经常将这些近似点当做创作元素,例如“福禄壶”、“连年有余壶”、“金玉满堂壶”等等,眼前的这件作品“方诚壶”就是这样创作而成的。

《方诚壶》

通常我们在制作一把新的紫砂壶之前,都需要精心的构思,即便是临摹现有的造型,也需要精细的揣摩,了解各个部位的比例,因为对于全手工制作来说,双手所构筑的点线面都不可能完全一样,细微处的差别将会一点一点地影响到整体,所以只有在制作时具有整体性的把控才能够随时随地调整,融会贯通地将所要创作的造型完美地展现出来。在制作这把“方诚壶”的时候,首先融入了传统文化中对于“方”的理解和感受,并在此基础上讲究视觉的美观,触觉的舒适,最终使它方便、实用且安全。茶壶各个部位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大小要合理,相对于圆器的曲线,方器中的直线会让人觉得更有条理,充满了秩序,显示出方形本身的刚劲、挺拔、端庄、大度。在紫砂壶中常有方中寓圆,圆中带方的说法,即便是方也可以制作成浑角显出圆的味道的,所以线条的控制决定了形体本身表露的气质,要浑就都要带浑,要挺就都要带挺,不能够这边的转折用圆角,另一面却用直角,这样显然是不合理的。在眼前这把“方诚壶”上就可以看到,四方壶盖和四方壶身都带有曲线,且曲线的处理方式都是一致的,尤其是盖面及壶肩的双重转折,阶梯层次感分明,且一方套着一方,逐步上升,整体来就显得十分合理。

我们都知道一座建筑想要造得越高,其重心就越要稳固,而稳固的中心源自于精确的测量,“方诚壶”在制作的时候,其造型根据壶流、壶把、壶钮为中心线左右分割,两边是以对称的形式来进行制作的,这也是紫砂方器自身所带有的对称之美。茶壶左右对称容易,前后对称却难,因为壶流和壶把不可能制作得完全一样,所以这时候普遍追求的就是重心的对称。四棱的圆圈壶把显得端庄、大气,壶把的质量天然的大于壶流,所以壶把的重心要适当地向中间靠拢,而壶流的重心则要适当向外延伸,三弯流的造型为了便于避免头重脚轻,壶流从壶身出水口开始慢慢变细,最终形成流口向上流身向前的“鹅嘴”形态。

从整体来看,“方诚壶”的外形就如同一座城楼一般,一层一层堆叠其上,线面之间平滑过渡,流畅自然,底部的圈足与壶口相若,突出了壶面中央腹鼓的饱满,宝盖平稳,壶钮居中,四方的外形不断向外辐射,给人十分沉稳的感受,壶嘴微翘,壶把圆圈,两者伸展工整,与壶身中央协调一致。从上方俯视,茶壶“方中套方”却又有四根筋线向外扩张,数个方形相互叠加层层展开的图案,给人一种坦诚无私的畅快感。

结语:传统紫砂壶所带有的天然意蕴是由于古代文人所崇尚的文化加持,当代紫砂壶创作一方面要继承这种“文人壶”的传统,但另一方面也不能将自身拘泥于过去的文人情感之中,因为不同时代人的内心感受,所展露的气质是不同的,当我们伴随着时代扬帆起航走上紫砂壶的创作之路时,时代也默默地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印记,这些印记会通过全手工制作传到创作的紫砂壶上,从而让这些紫砂壶展现出时代的气息。

猜你喜欢

方城壶把方形
捕捉方形泡泡
浅析《腾飞提梁壶》的创作理念
我的方形创想
方形夹具在线切割切槽的应用
从楚方城到万里长城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浅述作品“一帆风顺”的制作
聚力碧水攻坚 护航美丽方城
一粒珠
人大专题询问之“方城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