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掇只壶”的经典演绎与新特质

2020-09-03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壶嘴陶刻手工艺

江 丽

中国紫砂壶艺术于明朝正德年间时兴起,诞生在著名的中国“陶都”宜兴,是宜兴陶瓷艺术中成就最高的一种。紫砂壶艺术自流行伊始就吸引了无数手工艺人、收藏家以及爱茶人的关注,不仅专业的制壶艺术投入到紫砂壶创作之中,雕刻家、画家以致文学家也为这抹神秘的紫色光采所吸引,尝试设计或制作紫砂壶,逐渐构成了今天紫砂壶艺术繁荣的艺术格局。“掇只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历来为多数人所喜爱,并具有独特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等。本文所选择的这件“掇只壶”别具匠心地结合了陶刻装饰,艺术个性更加鲜明,下面我们将对此件作品的造型来源及特征、陶刻内容以及作品气质三个主要层面来分析,探讨该作品对经典的演绎及新特质。

1、“掇只”智慧,千金难换

“掇只壶”出自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的壶艺大师邵大亨之手,也可说是他的得意之作。在《宜兴县志》中有关于此壶的明确记录,称其:“一壶千金,几不可得。”这八个字虽然简单却准确诠释了“掇只壶”独特的美感与价值,已到了千金难换,“只应天上有”的程度。的确,掇只壶看似简单,要表现出神韵却十分困难,就连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也曾止步于此,可见大亨那极致的壶艺智慧。

“掇只”一名原为“掇子”,本是宜兴当地一种装调料等的容器,后因方言与汉语之间的误差而传为“掇只”。“掇只壶”就是将几个圆连缀起来构成的壶,它的各个部分皆出自于圆,有丰润灵气,古朴稳重的美,明朗的线面结构与清秀朴素的美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

此件作品对传统的“掇只壶”造型作了一次经典诠释。烧制后呈质朴低调的棕色泥料被选用来打造此壶,均匀的色彩铺满全壶,细腻光滑的表面是壶精致做工的典型表现,其中又不乏泥料自带的天然纹理,将紫砂泥“砂”的特征呈现出来,使作品整体上更有平易近人的亲和美感。

壶身是一个大圆球,有饱满可爱的视觉效果,边缘线条流畅顺滑,两侧肩部宽厚圆润,透露着宽和大度之美。壶身两侧的壶嘴与把手更多地是从气质上来呈现球的特点,二者的线条有着十分自然的弧度,壶嘴下部及把手的线条与壶身线条完美承接,二者已经成为球形壶身的一部分。壶嘴如流动的泉水,把手似天上的月牙,在壶之中制造出意境美,可看作是“掇只壶”美感的延伸。半圆形的壶盖平稳端正,与壶身结合形成圆润立体的子母线,同样符合壶整体的圆润之美。壶盖中央的圆形壶钮是整个壶中最为具象地呈现“球”的美感部分。圆形的壶钮在壶中强化了“掇只”的主题,从壶钮向壶身看,小球大球有序地串联在一起,准确传达出“掇只壶”在造型上的艺术特征。

2、陶刻装饰,彰显特质

从造型上看,此壶较为完美地呈现出“掇只壶”的特点,但作为一种个人创作的表现,手工艺人在制作时往往也比较注重艺术个性的表达,这在紫砂壶中可通过造型的变形或添加装饰来实现。此件作品在壶面上就结合了人物陶刻装饰,作为紫砂壶艺术创作中的经典装饰技法,陶刻技艺已十分成熟。在壶面上可见一老者卧于石上,清晰的面孔上呈现出自然随性的神态,在进行艺术表现时,手工艺人着重表现人物面部表情以凸显神韵,对服饰等处的处理较为简化,可使赏析重点集中于人物表情之上,能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设计意图以及在此壶中表达的情绪。

3、始终如一,顺其自然

从壶的整体造型上看,球形最大的特点在于首尾相接,象征始终如一,手工艺人首先表现的“掇”的特点,这是对大亨智慧的敬仰,将前辈手工艺人的几何智慧延续下去。无论是宽大的壶身还是壶嘴、壶把,弧线是起主要作用的结构,这就揭示出“掇只”壶的又一层内涵,不管从哪一个方向看,壶都以一种宽厚温和的面貌示人,充满灵巧之美,是对“掇只壶”经典特征的呈现。从壶面上的陶刻来看,人物仰面望天,似在思考又像是放空自己,使时间暂时停止,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片刻的宁静,在一壶温暖的香茶和穿越百年的紫砂壶智慧中得到心灵的放松。

结语:此件“掇只壶”是从两方面来展现自身的艺术价值的,一方面它对经典款式作了一种完美演绎,彰显“掇只壶”的工艺价值;另一方面,手工艺人结合客观实际与个人审美体验,以一陶刻装饰表现出新特质,也可说明“掇只壶”所具有的艺术潜力,丰富了这一壶型本身以及中国紫砂壶艺术的样式。

猜你喜欢

壶嘴陶刻手工艺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传统手工艺与博物馆
盘山行旅,山店风簾
——浅谈陶刻作品“山店风簾图”的陶刻艺术以及寓意内涵
Reading and Blank-filling语法填空
从“永乐”看紫砂壶造型与陶刻装饰的结合
倒水防分叉及防回溢的双层电热水壶的结构探讨
世界工艺文化之旅
手工艺·温州发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