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凤阳县焦台陈含金石墨矿物质组份研究
2020-09-03李磊魏旭遇祯卢晶王枫张青
李磊,魏旭,遇祯,卢晶,王枫,张青
(安徽省地质试验研究所,安徽 合肥 230000)
1 区域地质概况
该区域处于中朝准地台(Ⅰ级)南缘,系淮河台坳(Ⅱ级)之蚌埠复背斜(Ⅲ级)中段,郯庐断裂以西。矿区内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两组:一是北西(335°左右)走向的挤压构造带,其斜贯全区,宽达50 ~60m,倾向南西,倾角一般为10°~25°,控制着矿区内银(金)矿体和晶质石墨矿的分布;二是北东走向的具平推性质的断裂,其规模相对较小,形成较晚。矿体分银多金属矿体、金矿体、晶质石墨矿体。银矿体多呈透镜状,少数为似层状;金矿体为脉状、透镜状,大多数矿体为单孔见矿;晶质石墨矿体多呈层状、透镜状产出,多为单孔见矿,部分与金银多金属矿矿体重合、共生。
2 矿石物质组分
2.1 矿石化学成分特征
样品取自选矿大样原化验固定碳范围≤3%、3%≤固定碳范围≤7%及固定碳范围≥7%三种类型大样破碎缩分后的粗副样,先后进行了两次化学分析,结果(表1)表明该三种类型固定碳范围在2.00% ~ 2.64%,平均2.34%,均低于工业品位,位于边界品位附近。
表 1 石墨固定碳实测结果/%Table 1 Table of the measured results of graphite fixed carbon
利用等离子体质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通过对提纯黄铁矿、磁黄铁矿、石墨单矿物进行Ag、Au 分析,依据DZG93-01、DZG93-09,结果表明(表2),原矿中Au 含量在2.1×10-19~3.0×10-19,Ag含量在0.104×10-6~ 0.152×10-6,低于检出限。
表 2 单矿物化学分析结果Table 2 Table of chemical analysis of single minerals
2.2 矿石矿物特征
2.2.1 矿石矿物组成
大量光、薄片鉴定、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该矿床矿物成分相对简单,共有32 种矿物。脉石矿物有透闪石、透辉石、方解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角闪石、阳起石、钠长石、钾长石、磷灰石、黝帘石、白云母、石榴石、绢云母、绿泥石、粘土矿物、金红石、白钛矿、蛇纹石。金属矿物有石墨、黄铁矿、黄铜矿、钛铁矿、磁黄铁矿、磁铁矿、闪锌矿、辉钼矿、铜蓝、褐铁矿、自然银、毒砂、白铁矿。现对几种主要金属矿物特征做详细阐述:
石墨(C):石墨为本矿床主要有益矿物。镜下观察,石墨透射光下不透明,反射光下浅棕灰色,反射多色性明显,为灰色带棕-深蓝灰色,非均质性强,偏光色为稻草黄色,晶形呈叶片状、显微鳞片状,多定向分布,部分弯曲变形或折曲,片径长0.01 ~ 4.52 mm,宽0.002 ~ 0.45 mm,多数片径长>0.1mm,光片及探针片观察不同样品石墨体积百分含量在0~20%,大多在5%多,石墨多见沿边缘或解理被黄铁矿、磁黄铁矿、钛铁矿交代现象(图1-a、b、c),个别细小鳞片状石墨有被磁黄铁矿交代包裹现象(图1-d)。
选取不同片径石墨进行电子探针测试,发现其中Au、Ag 含量均偏低,Au 含量0 ~ 0.053%,平均0.018%,均低于检出限;Ag含量0.002% ~ 0.027%,平均0.014%(表3 ),也低于检出限;对石墨单矿物做Au、Ag 化学分析,其Au、Ag 含量分别<0.1×10-6、<1×10-6,均低于检出限(表2)。
黄铁矿(FeS2):为本矿床主要金属硫化物之一,为热液期贯通矿物,先形成的黄铁矿呈半自形-他形晶结构,粒径变化范围较大0.01 ~2 mm,以0.2 ~1 mm为主,星散浸染状-稀疏浸染状分布,可见沿石墨的边部或解理有交代现象(图1-b),同时可见被磁黄铁矿、黄铜矿、白铁矿沿孔隙或边部交代现象,个别有被磁黄铁矿交代呈包裹现象(图1-d),偶见黄铁矿内部存在细小磁铁矿,少量可见被褐铁矿交代呈残余包于褐铁矿内;晚形成的黄铁矿呈细脉状、火焰状,可见交代石墨及早期黄铁矿现象(图1-e),偶见后期黄铁矿呈胶状结构,具圈层结构。不同样品中黄铁矿体积含量在0 ~ 5%,大部分含量在2% ~ 3%。
选取不同期次黄铁矿进行电子探针分析(表3),发现黄铁矿中基本不含Au,而Ag 含量也均偏低,含量在0.000 ~ 0.064%,平均0.019%,均低于检出限,对比早晚期黄铁矿发现,早期黄铁矿中Ag(平均0.007%)明显低于晚期黄铁矿中Ag(平均0.064%)。对黄铁矿单矿物做Au、Ag化学分析(表2),查明其Au 在<0.1×10-6~ 0.31×10-6范围,Ag <1×10-6。
磁黄铁矿(Fe1-xS):本矿床磁黄铁矿呈半自形-他形晶结构,粒径0.01 ~2 mm,多0.1 ~ 0.5 mm,体积含量0 ~ 4%,多2%±,星散浸染状分布,可见交代黄铁矿或被黄铜矿交代(图1-b、d、f),偶见磁黄铁矿与黄铜矿、毒砂接触界线平直,形成共边结构,可能两者同时形成。
对磁黄铁矿进行电子探针分析,Au、Ag 含量均低于检出限,Au含量0 ~ 0.094%,平均0.047%;Ag 含量0 ~ 0.073%,平均0.036%(表3)。对磁黄铁矿单矿物化学分析(表2),查明其含Au 0.12×10-6~ 0.35×10-6、Ag <1×10-6。
黄铜矿(CuFeS2):本矿床中黄铜矿呈他形晶结构,粒径多0.02 ~ 0.2 mm,体积含量不超过0.1%,多星散浸染状分布于脉石矿物间,少量与磁黄铁矿、闪锌矿等呈细脉状,有的可见交代石墨、黄铁矿、磁黄铁矿(图1-c、f),偶见与闪锌矿、磁黄铁矿呈平直的共边接触关系,个别可见被铜蓝交代现象。电子探针分析(表3),黄铜矿中Au 0.30×10-6~ 0.82×10-6、Ag 0~0.046×10-6。
脉石矿物中一般金银含量偏低,本研究中未做电子探针分析,仅对脉石矿物中的石英、斜长石等轻矿物混合体进行Au 、Ag 化学分析(表2),其中Au <0.1×10-6、Ag <1×10-6均低于检出线,这里不做详细阐述。
图 1 矿物光、薄片镜下鉴定特征Fig. 1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inerals under Light and Thin Section Microscope
表3 不同矿物电子探针分析/%Table 3 Electron probe analysis of different minerals
3 石墨的粒级分布及镶嵌特征
3.1 石墨的粒级分布
根据结晶程度石墨分晶质石墨(又称鳞片石墨)和土状石墨(又称隐晶质石墨、微晶质石墨或无定形石墨)两大类。晶质石墨呈单个晶体或片状晶体的连生体产出,其片径大于1 μm;土状石墨为细小的微粒晶(片径1 ~ 0.01 μm)构成的集合体。本矿床石墨绝大部分片径>1 μm,为晶质石墨,属较易开采矿床。
本次对150 个光片中石墨片径进行线测量方法测量,测量统计结果(表4)显示,石墨粒径> 0.147 mm 占总量的93.07%,<0.147 mm 石墨仅占总量的6.93%;即0.208 mm 以上石墨占总量93.07%,0.104 mm 以上石墨占总量98.36%。根据石墨工艺粒度的特点,粒度累计曲线(图2)显示,本矿床石墨矿石为粗粒均匀矿石,曲线分布粒径范围较窄,以粗粒为主,对于这类矿石可采用一段磨矿,直接把矿石细磨到含量最多粒级即可。
表 4 石墨的工艺粒度测量统计结果Table 4 Statistical result table of graphite process particle size measurement
图 2 焦台陈矿床矿石石墨的粒度分布曲线Fig. 2 Graphite size distribution curve of Jiaotaichen deposit
3.2 石墨的嵌镶特征
矿物的嵌镶关系是指连生矿物之间的相对粒度大小、空间关系和接触面形态特征,它与矿物的解离性关系密切。
石墨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云母等矿物多呈规则毗连嵌镶(图1-c),石墨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的接触界面平直,易于解离;个别可见细小石墨被磁黄铁矿、方解石包裹形成包裹嵌镶(图1-d),该类石墨相对难解离,但整体含量偏低,仅属于个别现象。就石墨与其他金属矿物及脉石矿物的接触关系,易于解离。
4 结 论
(1)凤阳县焦台陈含金石墨矿矿体分银多金属矿体、金矿体、晶质石墨矿三种类型,固定碳范围在2.00% ~ 2.64%,平均2.34%,均低于工业品位,位于边界品位附近;原矿中Au 含量在2.1×10-9~ 3.5×10-9,Ag 含量在0.104×10-6~0.152×10-6,低于检出限。
(2)该矿床矿物成分相对简单,共有32 种矿物,主要金属矿物为石墨、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三者Au、Ag 含量均低于检出限。石墨粒级分布对石墨的回收有一定影响,粒径过小不利于石墨的回收。
(3)本矿床石墨矿石属粗粒均匀分布矿石,+0.208以上石墨占总量的93.07%,属易解离矿床,只需采用一段磨矿即可。
(4)矿物之间的嵌镶关系直接影响回收率,本矿床中石墨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石英等矿物以规则毗连嵌镶型为主,极个别有包裹嵌镶型,故对石墨的回收率影响不大。
(5)石墨片径中包裹的细小黄铁矿、泥质等其他矿物对精矿的回收率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