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图书版贸工作探析

2020-09-02吴迪

传媒论坛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图书

吴迪

摘 要:中国文化“走出去”可以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提高国内软实力以及整体国力,还有世界上的激烈竞争力。图书是认识我国文化的一种核心形式。文章对出版部门在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图书版权贸易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文化;“走出去”;图书;版权贸易

中图分类号:G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7-00-02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国际版权贸易对我国出版业版权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打破了我国出版业原有的局面,注入了新鲜活力。版权贸易属于无形财产权交易,图书版权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弘扬中华文化,图书版权出口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针对图书出版权发展趋势,分析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图书版权贸易对图书出版的影响,并从几个方面对出版单位版权贸易工作提出了建议。

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意义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及五中全会上,具体指出渐趋完备“走出去”策略,在《国家十一五计划阶段文化推进策略纲要》里,对文化“走出去”策略加以具体限定:牢抓文化“走出去”特大项目、业务的推行,有效应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类物资,积极参加全球协作及竞争,强化对外文化沟通,拓展对外文化交易,逐渐转变国内文化品牌交易逆差非常大的被动格局,构成以民族文化为中心、吸取外部合理文化、助推华夏文化迈向全球的文化放开局面。在对外文化沟通角度应用的主要举措是:开拓对外文化沟通及播扬途径,培养外向型主体文化公司,推行“走出去”特大项目事业。

紧跟着,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文化发展十一五计划》指出,应在将来五到十年时间里,积极推行五大进步策略,华夏文化“走出去”策略即为一个方面。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基于文化范畴重点指出的为文化软实力明显强化,文化产业成了社会经济主体性产业,华夏文化“走出去”脚步越来越大,现代化文化强国构建根基更为牢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入提到,在文化范畴里,大家应构建现代化强国,强化我国文化软实力。这为我们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做了最好的诠释和铺垫。

强化全球播扬水平,讲好中国故事,体现实际、立体、全方位的国家,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我国发行全球化的整体规定:发行业持续提速全球化的脚步;发行业在全球播扬水平构建层面彰显更关键的用途;助推我们国家自发行大国朝着发行强国进步。

发行业基于文化产业的关键组合内容,会在全球版权交易及实物交易里得到很多机遇,会逐步播扬华夏优良文化及现代社会进步结果,为我们国家外交格局提供服务,不断地开创出版业发展新局面。

二、图书版权贸易对图书出版的影响

随着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人民欢迎和喜爱。我国已经全面融进全球,图书版权引入推行的方式也对应出现了较大改变,自外国随意引入还有朝着外国无序推行的现状渐趋缩减,大部分转成了有规划地准确引入及推行。伴随我国诸方面整体实力的全方位提高,特别是全球影响力的强化及“一带一路”构建,最近几年图书推行力度增加、脚步加快。这个实际状况,倍感图书版权工作肩负着中国与世界文化科技交流之重任,意义重大。

对外播扬先是应构建某一自信,发行“走出去”即应恪守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将我们国家现代社会进步成就传递好。文化自信属于发行业“开创性转变、革新性进步”的生命力及开创力的基础。文化自信实施在全球发行里,即需要大家脚踏实地把每本图书的翻译发行做实做细,讲好“中国故事”,播扬“中国声音”;应在图书对外翻译播扬、拓展外国市场等重要阶段费尽心思,助推具备耐读性、意识性及艺术性的优良发行物“走出去”,构建全球精品,做大版权交易,这属于中国发行在“走出去”历程里达到双效一致的根本保证。力推越来越多内涵多元化、方式较新、装帧优美的图书品牌,供应较多极具全球视线及优良质量的图书服务,既体现出我国的价值观及立场,又应注重全球化的传达形式,逐步提高国内发行版权交易及实物交易成交数额,实现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双赢。

当下,我国基于图书“走出去”策略确立了很多有关鼓励方针及举措,为我国发行社力推图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此东风,出版单位可力争多推行體现古代建筑文化技艺、当代化构建及别的外国读者急切需要搞清的我国图书,为拓展我国文化技术等软实力在全球的影响发挥作用,让海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认同中国的改革发展。

三、图书版权贸易工作发展建议

(一)政策先行,促进发展

总体上看,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行业现在处于发展期,发展的途径、渠道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拓展,需要国家政策扶持。为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合作、支持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制定、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说我国图书对外普及策略、典范中国全球发行项目、华夏学术外译业务以及丝绸之路书香发行项目等,再就是以供应翻译扶助形式为我国发行社力推图书开创了大好的机会。北京、山东等地也为图书版权贸易、加强国际合作等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如财政、制度支持,山东泰安新闻出版小镇的建立等等。

我们要借助国家和地方扶持的东风,积极申报“走出去”资助项目,发挥出版社优势,为切实达到图书发行“走出去”策略、中国文化“走出去”项目添砖加瓦。

(二)内容为王,打造精品

通常来说,发行社的行为是将当前适应力推的书籍(涵盖已经发行或者很快发行的书籍)统一整理,形成书目,由专职工作者一块下发给有协作联系的发行社,抑或协作商,使其自这里面选择。这一形式并未彰显重点,也说不上目的性,如同沙中淘金,直接导致版贸交易率很低。

版贸工作属于某项整体性的体系项目,应有合理统筹既准确规划。在图书版贸工作方面,如何将图书有针对性地定位很重要。作为出版社一是要对本社图书有足够的了解,二是对外商出版社出版范围、出版分类有大致的把握。在熟悉国内同类出版社的前沿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在选题策划上下功夫,做好选题调研工作,做好图书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选择适合做版贸的图书,做到有的放矢。

(三)专职机构,权责分明

第一,为适应数字出版发展要求,加快数字转型步伐,出版社需要设置专职部门对所出图书内容资源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尤其是排班文件、电子文档等电子载体类文件,以便存档安全和调用的及时性,并严格规定登记、编码、借阅、调用环节,保证图书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第二,加强对合同的审核,与其是合同中电子版权的授权和时限,以及翻译权和改编权等内容,掌握出版社对图书“走出去”的主动权。

第三,对该社图书的版权交易工作设计专职职责,专管涵盖图书的运行研发,制定配套奖励机制,必要时由分管领导亲自督导。做到版贸交易流程高效化、系统化、专业化。

(四)国际合作

为了更加准确的探明、了解版权贸易市场的相关政策和最新动态,寻找合适的版权合作伙伴,可充分利用国际书展、会议平台等进行版权交易活动。如我国每年8月底在北京举行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国际新闻出版合作大会,新闻出版广电传媒周等,以及美国EBA书展、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等。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版和版权代理机构等中介机构开展国际合作,及时推介图书信息,提供中英文对照书目和图书介绍。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优势,推介社里适合版贸的精品图书。

四、结语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图书的版权贸易取得很大的发展。随着各国人民交流的深入、国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图书版权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仅是对版贸工作的探讨和建议,希望能够对出版单位版权贸易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做好版权输出,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文化软实力,让更多的人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曾妍研.我国图书版权贸易40年:回顾与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 2019(8):75-80.

[2]王玉凝.新时代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9(10):98-103.

[3]劉婷.我国版权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 (9):25-127.

[4]杨利英.新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意义[J].人民论坛,2014 (8).

[5]文化走出去要坚持文化自信[N].人民日报,2016-08-27.

[6]张硕洋,洪九来.中国图书版权贸易“走出去”的成绩、困境及对策——基于对行业人士实证调查的分析[J].中国版权,2016(03).

[7]黎恋恋,郭颖.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传播与版权,2017(05).

[8]吴磊.浅析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发展——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基础的文化输出[J].传播与版权,2017(07).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走出去图书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以《最蓝的眼睛》为例看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浅析当代形式下中国文化在德国的影响及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