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智相润:让语文课堂充满智性的诗意

2020-09-02曹国锋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智性情智语文课堂

曹国锋

“情智”一词指向人的精神世界和思维品质,是人成长的核心要素。情,包括情感、情操和情商,三者相互独立又纠缠层进,是人的艺术感受力、道德判断力和人格感召力的核心要素。智,包括智力、智性和智慧。智力经由智性最终到达智慧层面,使生命得以升华。情与智互为表里,互相润泽。只有以情促智,因智生情,个人的情感和智慧才能均衡发展。

语文教学要回到人本身,把人的精神引向自由和超越,这是情智教学主张的逻辑起点。“情智相润”的课堂是以学生的情智发展为目标,以情境的营造和智性的思考为主要特征,追求“情感在场”“理趣盎然”和“智慧闪光”的诗意课堂。它以“情”为线,以“理”为据,以“思”为核,以“创”为用,力求使课堂充满“智性的詩意”。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情智相润”的语文课堂的维度、特征和实施策略。

一、情智课堂的维度

情智课堂包括三个维度:教材的情智、教师的情智和学生的情智。

教材本身所蕴含的情智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学生情智得以增长的依托。教师的情智是课堂的主导因素,其发挥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材情智的挖掘深度和学生情智的生成高度。学生情智的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产生积极体验,感到合作的快乐,同时收获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实现了智慧的增长。师、生、教材三者的情智互为因果、相互激发,从而形成了“情智相润”的语文课堂。

二、情智课堂的基本特征

1.情感在场。

情智课堂是情感在场的课堂,这是由语文教学的特质和育人目标所决定的。所谓情感在场,是指课堂的所有环节都包含情感因素,教师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具体做法有: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导入;披文入情,形成情感共振;设疑引趣,激发探究欲望;质疑辩论,实现情感升华;反思感悟,实现情感迁移。教师把情感教育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学生的心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光彩。

2.理趣盎然。

“情智相润”的语文课堂强调“理趣”,讲究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的情感、智力得到升华。遵循“课理”是课堂“理趣”的首要特质。

“课理”主要是指:文本研读要符合艺术规律;目标设定要符合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流程要符合认知规律;语言训练要符合言语习得规律;课堂评价要符合反馈归因规律。强调思维的发展是课堂“理趣”的核心要素。思维既是工具,也是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引导他们灵活运用各种思维工具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获得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3.智慧闪光。

“智慧”只能被唤醒、被激发,却不能被传授。因此,情智课堂呵护每一朵创意的火花,努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智慧的增长。“智慧闪光”的语文课堂,力求让学生做到:保持赤子之心,敢于表达真我;敢于质疑,敢对名家的文字评头论足,挑战所谓的

“定评”;敢于创新,提出独创性的观点、策略。

三、情智课堂的实施策略

1.以“情”为线。

语文课堂的诗意源于情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激发,以“情”为线,可以让学生在浓浓的诗意中走进文本、品味文字、陶冶情操、滋养性灵,体味到语文独特的魅力。在讲授《散步》一文时,笔者这样设置教学环节:(1)闲话家常,创设情境;

(2)整体把握,感受亲情;(3)解读分歧,领悟深情;(4)美读文字,体味深情;(5)迁移运用,表达深情。这样的教学设计,紧扣文本的情味,深挖故事的情理,营造一个浓浓的“情”场,使学生浸染其中,得到情感的熏陶。

当然,并非所有文章都如《散步》这样,拥有强烈而容易捕捉的情感因素。有些文章的情感表达并不强烈,有些文章表达的是某种理趣,在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更要重视激趣导学,高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使之产生顿悟的快感、收获的愉悦。在教学蒲松龄的《狼》一文时,笔者这样围绕着“情”来设计教学:(1)“话说成语”,小议好恶;(2)我在现场,转述故事;(3)我即主角,揣摩心理;(4)我是观众,解读笑点;(5)我是作者,趣谈创意。首先,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话说”和狼有关的成语,激发情感;然后,让学生转换视角,从文外走进文内,揣摩屠户身处险境时的“恐惧—妥协—窘迫—搏命—智取”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情感体验;接着,再让学生由文内走出,围绕“止增笑耳”一句,从观众的角度来解读狼为什么可笑,并在笑声中将情感升华为理性的认识;最后,再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来谈这样写的缘由,解读文章的创意及作者的匠心所在,令学生得到收获的愉悦。

情感是审美的核心要素。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解读出个性化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因此,“以情为线”是营造诗意课堂的必要途径。

2.以“理”为据。

孙绍振教授曾说过,情感是艺术的核心,核心以上是感觉,核心以下是深层的智性。情智课堂就好像“冰山模型”,语言、情感是“冰山”浮在水上的部分,而文化和智性则是“冰山”藏在水下的部分。情智课堂以“理”为据开展教学,遵循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规律、文学的艺术规律,以及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关注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才是有根底的课堂。笔者在教学《散步》一课时,有如下教学片段:

师:请找出“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

生: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人物是“我们一家”。

师:看起来很普通啊!那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一次散步呢?

生:人物不普通——“我”的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刚熬过了一个酷冬,而其他老人有不少已经死了。

师:这是劫后余生的老母亲,作者更觉得和她在一起的时光十分珍贵。

生:时间和地点也不普通——这是初春,田野生机勃勃,这个时间和地点能引起人对生命的美好感悟。

师:看来,特别之处才有故事。那么,这些是本次散步特别有价值的全部原因吗?

生:不只是因为这些,关键是后来“我们”产生了分歧。

师:分歧是如何产生的呢?生: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师:这个“要”就是“愿望”,两个人的“愿望”

不一致,都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分歧、冲突。(板书:冲突=愿望+障碍)这个分歧后来是如何

解决的呢?生:先是“我”准备委屈儿子走大路,后来是

母亲主动做了让步走小路,走不过去的地方让“我”背她。

师:故事因愿望受到阻碍,产生冲突而生;障碍消失,冲突解决,故事就结束了。可见,“冲突的产生—解决”是故事的基本框架。

这一教学片段的内容设计依据是叙事学关于故事的基本原理:(1)故事的种子是“特别之处”;(2)冲突是故事的核心要素,“冲突=愿望+障碍”;(3)“冲突的产生—解决”是故事的基本框架。教学流程的设计则遵循了由表及里、由具体语言到抽象原理的认知规律。笔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展开对话,使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掌握写故事的一般方法。这样遵循“课理”进行教学,才能培养智性,使课堂充满理趣。

3.以“思”为核。

语文能力的外在形态是“听说读写”,但内在核心是“思”。语文学习的内容异常复杂,不经历判断、理解、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学生就不可能理解文本、领悟文意,更不可能完成有创意的表达。可以说,思维基于语言、审美、文化,又反作用于这三者。因此,“情智相融”的语文课堂始终把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升思维品质作为教學的核心内容。

重视思维发展,要基于问题开展教学。首先,教师要紧扣“枢要”,即依据文本的价值所在提出“主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鲁迅的《社戏》时,教师可以提出“若你是迅哥儿,平桥村的这么多老老小小,你最愿意和谁做朋友呢?”这一问题,迅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对诸多人物的所作所为、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和交流。教师再辅以恰当的追问,学生便能自主完成人物形象分析。其次,教师要层层深入设置问题,为思维的延展架构阶梯。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植树的牧羊人”这一形象,笔者提出了三连问:(1)牧羊人有哪些不合情理之处?(2)这些不合情理之处有没有深层原因可以解释?(3)怎样理解牧羊人的初心?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从牧羊人“众人皆走而我独留”“众人皆知所种地之归属而我独不知”等处入手,发现他“爱的错位”,即将对妻儿的爱与思念升华为对大众、故土的爱。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语文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例如,在《故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这一“文豪的闲笔”进行质疑,通过争论去理解这里宕开一笔的妙处:为“我”更为沉静地思考提供环境,同时也暗示“我”的思想即使是“我”最亲近的人也不能理解,更显示出“隔膜”。有了怀疑和批判,语文课堂就有了理性的精神,思维也因质疑而深入,因碰撞而闪光。

重视思维发展,要教给思维的方法。在教学“学会选材”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三个环节:

(1)发散——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与话题有关的材料,并用辐射图记录下来;(2)追问——指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追问,一是追问它有没有道德价值,二是追问它有没有故事价值;

(3)选择——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并标注选择的理由。在这三个环节中,学生先通过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地发现材料、占有材料;然后通过分析、综合、联想、比较等方法,发现材料的“故事价”,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最后,懂得“发散—追问—选择”是选材的基本思路,掌握切实有用的思维工具。

4.以“创”为用。“情智相润”的课堂把创造性活动作为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设置开放性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意

表达。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标准去褒贬小说中的人物。学生因是非观和文学素养的不同,会得出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此时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思维的独创性,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教师均要予以鼓励。

(2)鼓励“翻出新意”,即对流行说法、专家定评等进行质疑,从新的角度去理解、表达。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金钱至上”“虚荣心”等观点进行探讨,从人性和情理的角度去重新解读文本,发表具有新意的观点。

(3)鼓励联想与想象。如教学《皇帝的新装》《窗》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文章,根据自己的理解,构思新的情节。

(4)鼓励活学活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将课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交际、作文中去。如教学《三打白骨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白骨精、孙悟空、唐僧之间发生的多重“事愿错位”进行解读之后,可以要求学生用“事愿错位”的方法去构思一个故事,写出文章的波澜。

当然,情智课堂设置创造性活动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总之,“创”是智慧课堂的具体表现,只有以“创”为用,才能真正实现“情智相润”的课堂,并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智性情智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情智教育下的英语实践探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情智英语”教学主张及实现路径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构建情智教育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用智行剖析传统
追寻理想的小学数学“情智课堂”
智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