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摭探

2020-09-02俞兆兵

成才之路 2020年8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俞兆兵

摘 要: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其以汉字为主要载体,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书法大家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承载了历史之厚重,彰显了艺术之美好。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依而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的书写现状,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文章对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进行探索。

关键词:书法教育;语文教学;传统文化;人文素养;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8-0126-02

开展书法教育,不仅要强调知识的传输与书法的练习,更重要的是遵循素质教育的理念,融入美育与德育,使书法教育的多元价值得以凸显。书法是一种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表现艺术,所以从本质上来说书法和汉字是不可分割的。汉字是书法的载体,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如果能将二者结合应用,则是一种科学而高效的教学策略。

一、书法教育为什么要走进语文课堂

1.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关注学生书写能力和审美能力培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是改变学生书写现状的需要

现在,学生的汉字书写状况令人担忧。笔者就学生的书写能力曾在学校做过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的书写能力在逐年下降,大部分学生书写随意,字迹潦草。有的笔画凌乱,扭曲缠绕,让人难以辨认;有的结构散乱,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有的则随手涂鸦,信笔而书,或剑拔弩张,或张牙舞爪,毫无规矩可循,更无美感可言。笔者在教学中就曾发现,部分学生的书写姿势极不正确:有的歪着脑袋、斜着本子,趴在桌上写;有的弓着背、翘着腿,捏着笔尖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和家长不重视。好多学校写字课形同虚设,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担心练字会耽误学生的学习时间。另一方面教师对写字教学不重视,没有摆正写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位置,往往忽视写字教学。此外,电脑的普及,使人们忽略了书法的练习。有的家长和学生错误地认为:练习写字不如练习打字。

3.是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需要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其独特的育人功能,使其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书法教学不单单是书写技法的训练,还渗透着德育、美育等教育内容,对学生成长影响深远。

首先,书法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的不朽就表现在它的语言上。”汉字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根,爱国就应该先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习书法,能让学生了解汉字演变和发展的历史,领略汉字的独特魅力,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其次,书法历来讲究书品和人品的统一。古人云:“书如其人。”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书法作品无不体现了二者的完美结合。如颜真卿的“忠义光明”,柳公权的“心正则笔正”等,令人高山仰止。古代著名书法家的爱国情操、民族气节、高尚人格,更值得我们学习。再次,书法教育也是美育。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它通过黑白的线条和空间的运动能产生无穷的魅力。学习优秀的书法作品,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在书法欣赏和书写实践中产生审美体验,陶冶性情,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最后,书法教育更是习惯教育。学习书法不但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坚定意志,使他们能在浮躁的环境中静心学习,潜心读书。

二、书法教学如何走进语文课堂

1.突出写字、识字训练,做到“书文融合”

识字、写字即是语文教学,亦是书法教学。“书文同源”是对汉字及书写文化的认识。在甲骨文出现之前,汉字已经孕育了几千年。以前,人们把这种“画”在陶盆上的抽象的符号当作画,因而出现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其实,笔者宁愿相信这种符号就是最初的文字。因为可以想象,在成熟的甲骨文出现之前的几千年中,文字不可能一直“默默无闻”,而后突然大放异彩。可以说,文字的发明创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自从有了文字,人类便走出了蒙昧和无知,进入了文明的时代。汉字的发明创造蕴含了我国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说文解字》中说仓颉造字“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有故事的,这也正是汉字的魅力所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了解汉字的丰富内涵,那么,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就会油然而生。比如,教“人”的书写,首先要让学生看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它们形态多样,但简单来看就是一个个不同形态人的简笔画。然后再写出这个字的篆书、隶书及楷书,并和“大”“天”“元”等字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这些字的文化内涵和朴素的造字思想,为学生写好这个字打下基础。在一个个文字的教学中,不但能增长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有利于学生写好汉字,用好汉字。

2.以书家名人故事,增强课堂趣味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而中国书法更是光彩夺目,异彩纷呈。其中流传的书法家的故事更是让人受益匪浅,如“墨池”“笔冢”“卧碑”“食墨”等等。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个朴素的做事、做人的道理。课堂上给学生讲这些故事,和语文教学内容相互联系,相互阐释,不但让学生了解了文化知识,还为学生的书写练习奠定了基础。例如,在教学欧阳修的《卖油翁》时,教师可引入书法家勤学苦练、笔耕不辍的故事,使之和语文教材互相照应,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能让学生明白练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3.欣赏临摹,增加课堂质感,培养学生审美

书法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它通过线条“有意味”的形式,表现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和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体验书法运笔中的“一波三折”之美,线条的刚柔、粗细之美,墨色的浓淡、枯润之美,结字的俯仰、向背之美,章法的疏密、穿插之美。另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书体的美,如篆书的古朴高雅,隶书的宽博沉雄,楷书的法度严整,行书的飘洒俊逸,草书的奔放奇崛,通过对各种优秀书法作品的学习,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可以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增强语文课堂的质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愉悦,性灵得以陶冶,情操得以培养。

三、结束语

总之,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艺术当之无愧的瑰宝,其以汉字为主要载体,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书法大家留下了经典传世之作,承载了历史之厚重,彰显了艺术之美好。书法教育与语文教学相依而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学生的书写现状,能塑造学生高尚人格,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书法教育走进语文课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复兴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西恩.语文课堂与书法课堂高效整合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05).

[2]贺家根.让书法教育回归语文课堂[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5).

[3]桂素素.书法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江苏教育,2019(29).

[4]刘秀红.语文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探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5]徐丽勤.多元渠道开展书法教育的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29).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审美能力人文素养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