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术前胃镜下注射法纳米碳示踪剂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20-09-02李建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2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

李建宏

【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92例早期胃癌患者, 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6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术中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的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的方法, 比较两组淋巴结和黑染淋巴结检获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D2淋巴结检出数(14.72±3.15)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28.15±5.05)枚多于对照组的(9.04±2.86)、(21.20±4.99)枚, 淋巴结检出耗时(22.47±5.35)min短于对照组的(28.16±6.04)min, 小淋巴结检出率59.15%高于对照组的53.2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D1淋巴结检出数(13.43±3.41)枚与对照组的(12.15±3.87)枚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黑染D2淋巴结检出率、黑染淋巴结检出率、黑染小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75.92%、81.54%、90.60%均高于对照组的57.21%、75.38%、76.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黑染D1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效果显著, 可有效缩短淋巴结的检出时间, 值得推广。

【关键词】 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腹腔镜手术;早期胃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2.027

胃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病因复杂, 发病率高且具有地域性差异, 致死率较高。根据大体形态差异, 将胃癌分为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两种, 早期胃癌患者大多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少数人存在呕吐、乏力和恶心等症状, 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加重了患者的痛苦。目前, 临床用以治疗早期胃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 而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淋巴结的清扫[1]。本次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早期胃癌的效果, 详细的报告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早期胃癌患者, 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6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18例;年龄31~77岁, 平均年龄(45.72±10.43)岁;病程1~3年, 平均病程(1.24±0.58)年;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分期为Ⅰ期28例, Ⅱ期18例;病灶位置位于胃角16例, 胃窦25例, 幽门5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22例;年龄34~75岁, 平均年龄(45.15±9.96)岁;病程1~2年, 平均病程(1.54±0.23)年;根据国际抗癌联盟分期为Ⅰ期26例, Ⅱ期20例;病灶位置位于胃角17例, 胃窦22例, 幽门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 均被临床确诊为早期胃癌, 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④在手术前增接受化疗或放疗治疗的患者;⑤合并血液疾病的患者。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 均接受常规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腹部增强CT检查、X线片检查、胃镜活检和血液常规检查等。对照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术中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的方法, 具体的流程为:应用腹腔镜探查患者腹腔内的脏器组织, 确定并未存在腹膜和脏器转移之后, 针对不同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 在肿瘤部位附近10 mm处, 在患者的胃浆膜下选择4~6个点, 将劑量为1 ml的纳米碳示踪剂注入, 随后严格遵照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并在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处理[2]。

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的方法, 具体的治疗流程为:在手术前1 d, 针对不同患者的肿瘤直径, 在肿瘤部位附近10 mm处选择4~6个点, 将剂量为1 ml的纳米碳示踪剂于患者的黏膜下进行注入, 随后严格遵照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操作标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处理方式与对照组一致[3]。

标本处理方法:制定专人负责取材, 标注解剖位置, 将黑染和非黑染淋巴结进行分离;对标本浆膜层染色区边缘位置与肿瘤边缘的距离进行测量并记录, 同时测量并记录各淋巴结的最大直径[4]。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淋巴结和黑染淋巴结检获情况[5]。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淋巴结检获情况比较 92例患者共检出淋巴结2270枚, 平均淋巴结检出数(24.67±2.18)枚。对照组患者共检出淋巴结975枚, 其中D1淋巴结559枚, D2淋巴结416枚;观察组共检出淋巴结1295枚, 其中D1淋巴结618枚, D2淋巴结677枚。观察组平均D2淋巴结检出数(14.72±3.15)枚、平均淋巴结检出数(28.15±5.05)枚多于对照组的(9.04±2.86)、(21.20±4.99)枚, 淋巴结检出耗时(22.47±5.35)min短于对照组的(28.16±6.04)min, 小淋巴结检出率59.15%高于对照组的53.23%,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D1淋巴结检出数(13.43±3.41)枚与对照组的(12.15±3.87)枚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黑染淋巴结检获情况比较 观察组黑染D2淋巴结检出率、黑染淋巴结检出率、黑染小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75.92%、81.54%、90.60%均高于对照组的57.21%、75.38%、76.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黑染D1淋巴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病因复杂, 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等有关, 致死率较高, 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早期胃癌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食欲下降等[6-8]。目前, 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方式对胃癌进行治疗, 常规手术方式的创口较大, 效果不佳, 延长了患者的康复时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技术因其具有微创特点, 被广泛应用于胃癌的治疗中, 效果极佳[9]。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显示, 早期胃癌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淋巴结转移, 因此临床应用手术对早期胃癌进行治疗的关键就在于清扫淋巴结。腹腔镜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和恢复快的特点, 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 合理清扫淋巴结的难度较大。以往, 临床常采取开腹手术对早期胃癌进行治疗,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而腹腔镜手术则是通过触觉对肿瘤位置进行定位, 虽未对患者造成创伤, 但针对肿瘤尚未浸润到浆膜层时, 无法对肿瘤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因此, 必须采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措施解决以上问题[10]。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腹腔镜手术, 可对淋巴回流进行示踪, 进而快速准确的实现对淋巴结的切除操作, 但是该种示踪剂在不同注射时机所获取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因此必须选取一个合适的时机, 进行纳米碳示踪剂的注射[11]。

综上所述, 腹腔镜手术联合术前胃镜下注射纳米碳示踪剂应用于早期胃癌患者可有效缩短淋巴结的检出时间, 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鸿, 周守群. 腹腔镜和开腹手术对早期胃癌术后免疫功能及近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外医疗, 2019, 38(25):45-47.

[2] 徐策.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预后与生存率分析.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9, 22(6):450-453.

[3] 苗儒林, 李子禹, 季加孚. 从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相关数据分析我国早期胃癌诊治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39(5):419-423.

[4] 赵恩昊, 曹晖. 从日本《胃癌治疗指南》变更分析早期胃癌治疗策略演变趋势和发展方向.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39(5):428-432.

[5] 汪未知, 呂嘉伦, 徐泽宽. 早期胃癌行腹腔镜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选择及评价.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9, 39(5):454-459.

[6] 季加孚, 王宇宸, 肖琪严. 中国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现状.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2):109-113.

[7] 王劲, 张隆陶, 张贻庆, 等. 术前胃镜下注射法纳米碳示踪剂联合腹腔镜手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9, 30(7):1112-1114.

[8] 高跃, 胡利兵.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及对复发率的影响观察. 中外医学研究, 2019, 17(10):143-144.

[9] 廖圆兵, 张建平, 黄家良, 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当代医学, 2018, 24(36):54-56.

[10] 董志毅. 腔腹镜下胃癌根治术在早期胃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8, 12(4):312-314.

[11] 张涛, 李定云, 赖家骏, 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免疫水平的影响.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8, 31(7):966-968.

[收稿日期:2020-02-17]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对比微创手术与传统宫外孕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
电子染色内镜确定早期胃癌的应用价值评析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