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0-09-02周宁宁

人人健康 2020年7期
关键词: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子宫肌瘤

周宁宁

【关键词】  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育龄女性为罹患此类疾病的好发群体。性激素分泌异常为导致子宫肌瘤发生以及发展的重要因素。和以往相比,当前我国民众的生活节奏有所加快,导致此类疾病发生趋势朝向年轻化进展。

相关文献证实[1],在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之下,子宫肌瘤会过度生长。加上妊娠期女性机体激素水平较高,继而为子宫肌瘤的生长创建了一定环境。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会对患者的神清健康造成相当严重的威胁。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此其中经产妇12例、初产妇38例。子宫肌瘤病史为1.62-18.36月,均值为5.39±0.35月。受试者平均孕次为2.38±0.35次,年龄22.39-33.62岁,年龄均值为27.38±1.65岁。孕周35.62-42.15周,均值为39.19±1.63周。在此其中粘膜下肌瘤10例、浆膜下肌瘤12例、肌壁间肌瘤28例。现按照就诊次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观察2组,每组各25例,经对比证实2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受试者入院之后均实施剖宫产术,在术前开展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受试者在进行完毕剖宫产术后,接受子宫肌瘤剔除术。详细为:病患在接受手术期间内常规性输液当胎儿顺利娩出后,在子宫体注射剂量为20U的缩宫素,常规性缝合手术切口。对受试者子宫切口关腹,而后择期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受试者接受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首先对受试者实施剖宫产术,等到新生儿顺利娩出之后,有效缝合子宫浆肌层。在此之后为其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受试者手术之前在宫体注射剂量为20U的缩宫素。

针对于浆膜下肌瘤病患,利用菱形手术切口,全面剔除子宫肌瘤病灶;带蒂浆膜下肌瘤病患,经过基底位置手术切口切除蒂部。此之后剔除剩余浆膜。对于肌壁间肌瘤者而言,首先确认肌瘤突起位置。在此之后进行钝性剥离,全面切开子宫浆膜层和子宫肌层。后为受试者开展间断性缝合术完成缝合工作,关闭瘤腔。利用浅层连续缝合术开展缝合工作。后对瘤腔进行关闭处理。利用浅层连续缝合手术处理浆肌层。如果患者為粘膜下肌瘤应在下段位置开展横向切口,分离子宫肌瘤病灶。在此之后把肌瘤积极剔除,实施缝合有效缝合[2]。值得注意的是,切口不可反复进行缝合,以避免针眼位置出现渗血等等意外情况。对于出血点,可使用纱布予以压迫止血。病患完成手术后48h之内,静滴抗生素类药品,积极预防感染。在此同时持续性静滴缩宫素,剂量为20U,连续实施3天治疗。

1.3观察指标

(1)分析2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子宫复旧率情况。

(2)分析2组受试者临床指标对比情况。

2结果

2.1两组病患子宫复旧率以及并发症发生详情  详见表1。

2.2两组受试者临床指标对比详情  详见表2。

3讨论

本组实验研究结果证实:2组受试者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患者子宫复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受试者产后恶露排出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主要因为在对受试者实施剖宫产术过程中,同时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并不会对患者本身造成过大创伤,在术后恢复也很容易。而在此刻开展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去除体内子宫肌瘤,避免二次手术,可减少受试者产褥期感染发生概率。缓解其自身痛苦。同时进行两种手术,并不会对机体胎儿造成过大影响,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因此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苗荷.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临床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35):39.

[2]宋双双,王小方.剖宫产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可行性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4):51-52.

猜你喜欢

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研究B超在妇女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当中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临床观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健康指导
高龄孕妇的妊娠结局及其分娩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垂体后叶素止血药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