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弹力小绳,培养节奏读写能力

2020-09-02林琼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20年8期
关键词:节奏教学读写能力

林琼

【摘   要】培养节奏读写能力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弹力小绳这一学习支架能够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基础节奏、实现节奏抽象转化、完成读写同步表达、丰富抽象转换形式,使学生在有趣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提升节奏读写能力,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关键词】节奏教学;读写能力;弹力小绳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培养“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1]。柯达伊理念认为,乐谱是表现音乐思想的符号,是音乐文化的载体,也是不可缺少的音乐工具。学习和掌握读谱的方法是发展音乐能力的重要媒介,因为音乐的读写都与听觉有着密切的关系。

节奏作为音乐的三大要素之一,被形象地比喻为“音乐的骨骼”,也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培养节奏读写能力也成为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课题。柯达伊指出,音乐读写不应该是抽象的理论学习,而应该是实践,是用音乐去思维,使人的创造力得到发展。经过实践研究发现,弹力小绳这一学习支架能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基础节奏、实现节奏抽象转化、完成读写同步表达、丰富抽象转换形式,使学生在趣味活动中提升节奏读写能力,提升音乐综合素养。

一、借助弹力小绳,直观认识基础节奏

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是两种基础性节奏,在低年级教材中频繁出现。弹力小绳经过拉伸运动,能产生松与紧、长与短的空间形态变化。教师就可以借助弹力小绳,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小绳的空间形态与音乐节奏的时长的同步性,促使小绳的空间形态向基础节奏的时间形态转换,与基础节奏一一对应起来。如图1所示,学生手持弹力小绳, 一边演唱歌曲,一边有节奏地拉扯小绳,让小绳一松一紧的运动与歌曲的节奏同步对应起来,直观感受基础节奏的特点。因为拉扯弹力小绳产生了“长”与“短”的空间运动形态,学生在视觉辅助下能够直接将其转换为“长”与“短”的时间概念,即弹力小绳的运动节奏等于音乐的时间节奏。

二、借助弹力小绳,实现节奏抽象转化

小学低年级学生常常不能准确地模唱节奏,结构复杂的节奏型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陡坡。弹力小绳则可以利用其空间形态的变化,设计出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相对应的节奏唱名和符号。弹力小绳成为学习节奏型的神奇工具。

(一)从曲调中抽离出节奏

因为节奏与音高的融合会让节奏具有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这种基于音乐语境元素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乐感,所以节奏往往与曲调相融合。从曲调中抽离出节奏,是一种重要的音乐能力。对于低年段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但是弹力小绳能够让他们轻松又准确地完成这一任务。正确的学习顺序应该是先进行曲调的感知演唱与记忆,再从特定的曲调中抽离出节奏。

节奏读写的素材,应该选择学生能够熟练记忆演唱的作品,旨在强调先听觉后动觉学习顺序,实现听觉与动觉的对应连接,为曲调的转换做好准备。学生通过一边演唱熟练记忆的歌曲(一字一音)或曲调唱名,一边拉扯弹力小绳运动状态,直观感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将八分音符节奏对应节奏唱名“短短”,四分音符节奏则对应节奏唱名“长”。再凭借对小绳运动状态的感觉记忆,以节奏唱名“短短”与“长”的方式演唱歌曲,轻松完成从曲调中完整抽离节奏的任务。 以歌曲《跳绳》为例,学生借助弹力小绳设计出的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唱名,将歌曲转换成由“短短”和“长”组成的节奏型(見图2)。

弹力小绳,不仅打开了趣味学习节奏读写的大门,而且指出了音乐学习的逻辑,是学生有效抽离节奏的学习支架。

(二)把节奏唱名转换为符号

借助弹力小绳进行的节奏读写学习,需要建立在作品积累的基础上。学生只有熟练演唱歌曲,才能通过弹力小绳完成从节奏唱名向符号转换的跨越式发展。当学生能够熟练演唱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唱名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长”与“短短”节奏型转换为对应的符号:“短短”用类似于拱门的半圆表示;“长”则用一根竖线表示(见图3)。

这两种节奏符号与节奏的特点完全吻合,是一种具有音乐时间性的流动的符号书写方式。学生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同步书写出曲调的节奏符号,符号也就具有了音乐性。只要在节奏符号中加上小节线,一份完整的节奏谱便呈现出来了(见图4)。

“个体的已知和预知之间的对立能够通过玩耍的过程变得调和,从而产生一系列综合的概念理解。”[2] 弹力小绳就是以玩耍的方式从曲调中抽离出节奏,把节奏转换为符号,实现了歌曲节奏的抽象转换。

三、脱离弹力小绳,完成读写同步表达

当学生能够积累起较丰富的转换体验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慢慢脱离弹力小绳参与的身体节奏表达,即跳过“短短”与“长”节奏唱名的提示,直接尝试以背诵的方式唱一段由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组成的旋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书写的节奏谱(见图5)。

当然,这样的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在大量的弹性小绳表达节奏的经验上。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借助弹力小绳体验曲调、转换节奏唱名和符号,在听觉与动觉的同步体验中,逐步掌握节奏读写的规律,慢慢脱离弹性小绳,尝试实现读写同步表达。当然,节奏的识读可以在转换书写后进行,即学生可以在大脑没有反应出节奏型时,依靠书写的动觉经验先完成节奏的符号转换,再完成节奏唱名的识读。

四、添加新型节奏,丰富抽象转换形式

为了提高节奏读写同步表达的水平,在学生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型的同步读写后,可以添加一些新节奏,如二分音符节奏、八分休止符,组成新的节奏型。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每次添加的新节奏,以一种为宜,按照二分音符节奏、八分休止符节奏、十六分音符节奏(所有这些节奏的符号书写都是能与节奏时值保持同步的)的顺序逐个添加。

例如《母鸡叫咯咯》是一首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组成的歌曲,是学习二分音符节奏书写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借助前两个乐句的歌词, 帮助学生形象感受二分音符的节奏特点、形状与书写符号(见图6)。

由于八分附点音符和前十六分音符等节奏书写无法用弹力小绳动态表现,因此书写时,八分附点音符的附点和前十六分音符的横线可暂不出现,完成所有的读写后再添加,以强化附点节奏和前十六分音符节奏的概念(见图7)。

这种先典型后综合的学习方式,从基础节奏的典型素材入手,再逐步增添多个新节奏的典型素材,从而激发学生挑战的积极性。这时,学生不仅实现了多个节奏唱名向节奏符号的顺利转换,而且逐步脱离弹力小绳的辅助,直接通过符号转换和书写建立听觉与动觉的协同经验反应。

节奏读写既是一种重要的音乐实践能力,也是促进学生音乐听觉与认知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弹力小绳简易有趣、直观形象,是提升学生节奏读写能力的金钥匙,是提升音乐素养的学习支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7.

[2]艾伯利斯,库斯托代罗.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当代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7:117.

(浙江省杭州市长阳小学   310000)

猜你喜欢

节奏教学读写能力
Letter time 书 信 时 光
国际扫盲日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开展节奏训练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巧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打造精彩的音乐课堂
提高童谣节奏教学有效性探究
爱尔兰推出新的在线资源协助教师提高儿童早期读写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建立全球读写能力联盟
音乐能为儿童早期读写能力培养提供模板
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