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有效开展节奏训练

2017-04-10王青娜

速读·中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节奏教学小学音乐分析

王青娜

摘要:小学音乐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能够有效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审美。节奏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因为节奏是构成相应音乐的首要因素,可以称作音乐骨架。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节奏教学这一内容。本文将简单分析节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然后提出如何提高节奏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分析

音乐起源于节奏,所以节奏是音乐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小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音乐,在音乐技能方面就一定要充分掌握较佳的节拍感及节奏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高度重视节奏教学这一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意义

音乐教学的基本要素就是节奏和旋律,节奏是音乐的脉搏体现,具体指音乐中音的强弱以及长短。从广义的层次上来看,节奏包括了音乐中所有的要素,比如调试的转变、动机的发展、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弛、曲式的结构等。不同的节奏运动也是音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音乐世界中由于表达的情绪不同造成节奏变化的差异性。普遍的规律是抒情音乐的节奏相对比较缓和,欢快时候的节奏感比较强烈具体。小学音乐教学中,小学生只有发自内心地感受到音乐的美感、体会和领悟音乐的美好,在此基础上才能慢慢体会到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同,节奏是其中最密切以及敏锐的因素之一,所以想要感受节奏必须通过节奏认识和感受音乐。针对小学生来说,节奏本身就是非常难以掌握的,老师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加强节奏的强化训练,形成良好的节奏感,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的措施

(一)结合律动,感知节奏

律动指的是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旋律做出有规律、简单的动作。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结合律动可使学生在演奏音乐时,自觉融入音乐情绪,更好地感知节奏。而体态律动即符合音乐自身规律,又符合小学生好动的身心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具体的体态律动教学中,以节奏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游戏、舞蹈、动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例如,在《法国号》歌曲的教学中,由于该歌曲是一首法国民歌,歌曲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节奏规整,以优美舒展和轻快跳跃旋律的交替表达人们的喜爱之情。因此,教师可先用两拍子导人,用钢琴弹奏和弦,在琴声律动下,学生在教室里走圆圈,且边走边听钢琴所弹的旋律,说出琴声的规律。老师会说:“老师一个手弹得轻、一个手弹得重”,然后让学生用身体语言表达出“轻、重”,于是,学生一只脚轻、一只脚重的走圈圈,感受音乐旋律。最后,在多次弹奏后,教师总结音乐三拍子的特点为“强弱弱”,让学生进行感知,在熟悉歌曲旋律后自己寻找三拍子规律,提高音乐认识。

(二)自制乐器,领悟节奏

对于儿童而言,其对自然事物充满了好奇,想象力、创造力丰富,音乐“乐器”无处不在。在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然后在掌握了一定的节奏类型后通过打击乐器对新学的节奏进行巩固。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音乐乐器,如可在铅笔盒上绑橡皮筋,这样,“嗒嗒”声便会在学生用手抽动橡皮筋的过程中发出,且随着学生抽动橡皮筋频率的不同而发出不同节奏。学生还可将沙子装在易拉罐中,然后上下摇动模仿沙锤的音色。此外,可通过拍击使学生学习一些乐器演奏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例如,在2/4拍節奏学习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在第一小节的第一拍的前半拍紧握右手,拳眼朝上,对左手掌心进行击打,然后在后半拍时拳眼朝上,敲击桌面。以此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拍击技巧,并激发学生的节奏创作欲望,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三)链接生活,创编节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所教音乐的创作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要对所教音乐的节奏特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出一种更加适合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节奏教学中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更加形象的认识。例如,“咚咚咚”一听便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敲门声,在教学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模拟敲门的声音来促使学生对一些简单的节奏进行学习,然后再层层深入。教师还可以通过钟表的滴答声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节奏的学习。因为钟表走动声音比较小,老师可以以双手拍打模拟表针走动的声音,让学生以走路的形式来对此节奏进行模拟,老师拍一下学生的脚步就动一下。与此同时,老师可以教学生在行走时每行走一下就顿一下以加强节奏感。

(四)注重实践,增强节奏

课堂教学加上实践活动,往往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音乐教育中更应该如此。在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音乐器材必不可少。在课堂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教育后,可以让学生利用音乐器材进行现场模拟,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对于其后期进行乐器使用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相关乐器进行操作之前,教师必须对乐器进行仔细介绍,让学生对乐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了不断增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乐器演绎出相同的节奏。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效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让一组学生运用乐器演奏《种太阳》这首歌,另一组学生拍打节奏进行互动,然后不断地轮换。

节奏是音乐的脉搏,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节奏是少年儿童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而且掌握好节奏还能增强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力。在今后对儿童实施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我将进一步努力,让学生始终在次愉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节奏,从而培养儿童表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知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节奏教学小学音乐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浅谈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节奏教学的意义和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童谣节奏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浅谈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