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议题“三力”增强课堂活力

2020-09-02孙艺伟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三力议题课堂

孙艺伟

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三大改造”的史实,学生通过活动明确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感悟党领导人民群众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的历程,增强政治认同素养和公共参与素养。

2.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以及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史实,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研读经典,进一步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懂得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增强科学精神素养和政治认同素养。

【议题设置】

以“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必然的”为议题,探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真理。

【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活气氛

本环节利用音视频材料,在对真实历史故事的体悟中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情境陈述〕

播放短视频《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了解林治远连夜解决开国大典电动旗杆升旗问题的故事。

〔任务设计〕

1.请学生简述《前夜》的故事梗概。

2.启发学生思考:人民群众为何如此积极踊跃地帮助解决升国旗面临的难题?

〔活动展开〕

生1:开国大典前夜,因为原材料强度不够造成旗杆顶端的圆球不能正常运作。林治远一行人通过研究发现,只能用镍等金属铸成合金才能满足要求,于是通过大喇叭向全北京市征集。人民群众一呼百应都来送,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了任务。

师:的确是一呼百应,很多人推来了自家的自行车,有人搬来了录音机,甚至有把小孩子戴的长命锁拿来的。为什么人民群众如此积极踊跃呢?

生2: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压迫,是人民群众真正向往的,所以大家一定要尽全力保证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

师: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

生3:不是,当时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国家。

师: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一个过渡时期。因此,国家在完成稳定经济、平定个别地区的暴乱等工作后,着手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评价实施〕

总结学生回答,说明我国当时正面临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引导学生探究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

环节二:换了人间,人民群众谱新篇

本环节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明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

〔情境陈述〕

结合20世纪50年代历史环境,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模拟三个角色,分别提供背景材料,开展课堂活动一——人民的选择。

角色一:金华专区村民李有福

本村情况:1953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村里人人都拥有了土地。但是,土改后的农业经济仍然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利用机器进行耕作、播种等工作难以开展。

外地经验:1952年,西铺村响应农业合作化号召,把村里最穷的23户农民组织起来,联合办了一个初级社。全体社员齐心合力、自力更生,改变了先前的贫穷面貌。

角色二:金华火腿经营户金士辉

本厂情况:1950年,金士辉倡导联合四家腿栈成立“金联火腿产销合营处”,开始统一使用“金华火腿”标志。1953年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积极响应“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进行公私合营,很快就解决了困难。

国家政策:国家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和平赎买”的政策,毛泽东在约请工商界代表座谈时说道:“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我国比现在大为发展,大为富,大为强。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

角色三:金华师范学校学生张振华

国内形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没收了官僚资本家的工厂,收回了被日本人占领的厂矿企业,保存了一些工业基础。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8%。

国际局势:1949年我国先后与苏联、朝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等10个国家建交。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签字,中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开始了密切的合作。

〔任务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用5分钟时间阅读相应材料并讨论,总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必然性,以“团结起来,为早日进入社会主义而奋斗”为主题进行1分钟的课堂演说。

〔活动展开〕

李有福组代表:乡亲们,如今,我们村人人都有了土地。但是,咱们经营规模小、资金短缺,怎么办呢?看看人家西铺村,联合起来办了一个初级社,改变了曾经贫穷的面貌。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联合起来,共同迈向社会主义社会!

金士辉组代表:同志们,金华火腿前几年在经营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我们积极地响应公私合营的号召,最近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起色。国家对我们进行改造,不是为了“消灭”我们,而是为了让大家都富起来,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我认为这个政策是非常好的!

张振华组代表:最近,国家有很多可喜的变化,我们的工业产值越来越高,工厂在国家统一的带领下越办越好;我们同世界上更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搞好了关系,特别是苏联对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以这样的势头,我们一定能早日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师:正如三位代表所说,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国家积累了管理和利用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个体农业需要组织起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有利的变化,这些都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推動力,也使我们国家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成了必然。

〔评价实施〕

教师在每个小组代表演说后对涉及的知识进行总结并板书;活动结束后,提供短暂时间,学生小组利用以下表格进行互评,选出课堂活动一中表现最佳的小组。

[维   度 小组综合互评 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配合主动,气氛热烈 汇报者能充分表达小组观点,逻辑清晰,例证充分得当 汇报者能结合课本,并用自己的语言清晰表达 汇报者有角色意识,能活跃课堂气氛 ]

环节三:课堂过渡启纵深

本环节点明生产力发展在当时的重要地位,为后续讨论的展开做好过渡。

〔情境陈述〕

播放视频《新中国成立初的基本情况》并辅以文字材料(文字材料略),简介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发展内外交困的局面和生产力极度落后的现状。

〔任务设计〕

学生观看视频并阅读材料,回答:新中国成立之初,除了社会制度的变革,我国还面临着怎样的问题?当时我国的发展环境又是怎样的?

〔活动展开〕

生1:新中国成立初,我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尽快恢复生产,尤其是工业、重工业生产,是我们的头等大事。

师:是的,尽快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当时中国面临的一项更为重要的工作。因此,除了“三大改造”之外,社会主义工业化也被提上了日程,统称为“一化三改”。

生2:外部环境也不理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重重封锁,我们只能靠自己,还有就是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

师: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生产力水平低,可谓“一穷二白”,又同时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层层封锁,国际环境非常复杂。因此,要想在世界上站稳脚跟,新中国就要凭借自己的力量“杀出一条血路来”。基于此,我国自1953年始开启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评价实施〕

对学生回答进行简单的提炼,点出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内外环境,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此背景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进行的艰辛探索。

环节四:筚路蓝缕,立足國情探前路

本环节通过阅读、探究,“参与”历史,感受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发展生产力上作出的努力。

〔情境陈述〕

结合中共八大的历史背景,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模拟八大代表这一角色,提供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节选)作为背景材料,开展课堂活动二——群众的智慧。

材料概要: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提出了十个问题。在谈及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时,他强调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也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对于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他认为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差距;关于收购粮食的问题,则务必要注重调查研究。而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他认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

〔任务设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阅读材料并讨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发展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法,完成学案表格并准备1分钟的课堂发言。

[主要工作 存在的问题 我的建议 我的依据 ]

〔活动展开〕

组1生:各位代表,当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但目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十分缓慢,工人待遇不佳,这会影响到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制约工业的发展。同时要加强农业生产,没有农业,还怎么养活工人呢!

师:这个小组提到了积极性的问题,还注意到了工农业之间的关系,非常好。只有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产的效率才会高。

组2生:大家好,刚才这位代表说到了积极性的问题,我非常赞同。我还注意到,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要注意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之后行动。

组3生1:我认为主动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十分必要,苏联比我们早发展很多年,各方面都比我们好,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多学习,各方面都要学。

组3生2: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要注意区分,就像毛主席说的,好的我们才要学,有很多东西还是要从我们中国自己的情况出发。

师:大家一致认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所以,我们要借鉴苏联经验,结合中国具体实际,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评价实施〕

教师在代表发言后点评并总结涉及的知识点;活动结束后,提供短暂时间,学生小组利用表格(同环节二)进行互评,选出课堂活动二中表现最佳的小组。

环节五:课堂升华聚人心

本环节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领悟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积淀,在思想的升华中凝聚人心,在学生的认同中回应教学议题。

〔情境陈述〕

回顾本课涉及的史实,点出“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任务设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回答:党带领人民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和突破,有哪些思想上的“法宝”?

〔活动展开〕

生1:我认为是依靠自己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部环境严峻,能学习的经验非常少;苏联的经验对我国也不是完全适合。大部分的经验和规律都是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找出来的。

师:你说得非常好,提炼成一个词就是独立自主。我们国家就是在内外交困的复杂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求发展,才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的。

生2:还有依靠群众,没有人民群众一起努力,开国大典无法顺利进行,我们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也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

师:是的,人民群众的力量正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我们把它概括为——群众路线。

生3:立足国情也很关键,后面的发展中我们照搬照抄了苏联的经验,吃了很大的亏。

师:同学们所提到的立足国情谋发展,也就是实事求是,它同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一起,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很短时间内,提高社会生产力,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这片伟大土地上的确立成为必然。

〔评价实施〕

总结内容与学生的课堂表现,汇总两次小组互评表格,确定本节课课堂表现最佳的小组,并将相关记录计入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拓展延伸〕

请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开展“我眼中的金华70年”主题活动,可采用时政小论文或摄影作品配文等表现方式。

二、教学反思

2019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在金华举行的浙江省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评审活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了议题在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中的作用。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聚焦议题的亲和力、引领力和张力,努力增強思政课堂活力。

1.议题要有亲和力。议题具有亲和力,才能让学生想参与、会参与。就本节课而言,议题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亲近学生、亲近生活。本课选择学生有过思考但并不一定获得过权威性解答的问题——“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必然的”作为总议题,将其一步步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相联系。第二,贴近课堂逻辑。利用“换了人间,人民群众谱新篇”“筚路蓝缕,立足国情探前路”两个结构化、序列化的分议题,既明确了时间线,突出年代感,又为后面的情感升华作了铺垫,增加共情点,激发生成点。第三,议题“亲”助力认同“清”。“议”的目的是“论”,议题采用疑问句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到实证;而探究的过程就是在比较中“清”理论正误、“清”价值是非,最终的目标必然是培育政治认同。

2.议题要有引领力。议题具有引领力,才能让学生活动有的放矢。首先,议题要能够引领教学内容。总议题要统筹全局,能通过学生活动探究出结论,“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必然的”指向的就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分议题则引领部分,得到进阶性结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既需要生产关系“换了人间”,更需要生产力在“筚路蓝缕”中发展,二者结合打造“思考的顺序”。其次,议题还要能够引领教学进程。议题不仅要激发兴趣、引领课前准备,又要点燃讨论、引导课堂参与,更要落地实践、打造可持续性的学习。“我眼中的金华70年”主题活动作为本课教学的延伸,为落实公共参与素养提供了更多可能。最后,议题设置的根本目的是引领学生站上“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高地”,也可以说是“在没有问题中创造议题”。

3.议题要有张力。议题具有张力,才能让师生的思维在课堂进程中能收能放、张弛有度。一方面,议题为讨论创造“无垠的边界”,拓展其广度:本课既能利用总议题让学生在课堂伊始思路开阔,又能利用分议题将问题集中在“中国”“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关键词下,实现有效延展;另一方面,议题为理论的升华创造条件,提升其高度:两个分议题用“人民群众”“立足国情”点出了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使得对总议题的回答更具有思想的高度。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个好的议题是能让学生主动探究、乐于实践的公共参与之“雨”,是让学生深化理解、臻于求是的科学精神之“雨”,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笃定前行的政治认同之“雨”。让议题具有亲和力、引领力和张力,让思想政治课堂在“润物细无声”中充满活力,这是新时代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有的担当。

猜你喜欢

三力议题课堂
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议题式美术教育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让政治议题“活”起来
欢乐的课堂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方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物体平衡问题
写字大课堂
物体三力平衡条件的推论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