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2020-09-02杨骅
杨骅
【摘 要】基于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在生活实践中对其进行生活化教育,创造生活化的情境,让小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回归生活,塑造学生的优秀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策略;生活场景;生活实践
一、将教学内容融进生活实践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有着很强的实践意义和价值。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从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中走出来,带领学生学习新知识,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来,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并使之逐渐成为习惯。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班集体内容的建设,制定班级的班规,让学生了解班级班规的重要性,掌握班规的具体制定方案,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民主思想和集体主义的观念,并在生活实践中修正自己的言行,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转变自己的行为,按照班规的要求,积极参与集体的实践活动。
二、创造生活场景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引进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并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带着生活化的视角去思考问题,理解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教师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案例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概念,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正确认识。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合适的生活化学习氛围,加强法治观念的渗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治课堂的学习效率,让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活化的情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仅是传输法律知识,还要渗透社会的基本生活规范和守法的精神品质。
例如,教师在教授“生活规范”时,可以引入“过马路”的教学情境,教授学生交通规则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并详细讲解,告诉学生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靠右侧行走,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引导学生思考:“假如人们都不按交通规则走路,那么马路上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生活中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结合这样的生活场景,教师就对小学生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教育,实现了小学道德與法治的很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上课讲话、乱扔垃圾纸屑”等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行为进行判断并学会正确地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守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遵守小学生守则,努力让学生都成为遵守纪律的好学生。教师通过创造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依托课堂,走进生活,了解规则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学会遵守规则,按照规则的要求来进行学习和生活,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生活的认知水平。
三、运用生活化理念解决问题
当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反映了该学科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教师不能过分重视理论讲解,忽视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生活化的角度出发,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及个性。教师要引入生活实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分析,多研究,多实践,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道理,而是要加强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断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问题。
四、建立生活化的学生评价机制
过去的评价机制主要是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但是这样不但不科学,还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从而导致学生只会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却不知道对其加以科学合理地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也不能满足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建立健全生活化的评价机制。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将机械记忆改变成理解记忆,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不断塑造自己优秀健康的人格。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日常行为、上课交流等表现来评价学生。此外,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努力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塑造学生的道德素质,让教育教学发挥出更加巨大的作用。
五、优化教学过程的生活化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围绕生活化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教师需要用生活化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活化的案例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实现生活化教育的目标。教师要激发学生思维探索的意识,改进教学过程,采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分组讨论,组织小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汇总学生的不同意见,研究讨论结果。教师要把握教学的秩序,控制讨论的进度,对小组学习的主题进行把握,确保小组讨论的效果,从而达到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提高小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效果的目标。
总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创新教学评价机制,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统一,形成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的本领。
参考文献:
[1]刘新华.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13).
[2]马进祥.小学思想品德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研版),20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