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村居空间布局现状及对策

2020-09-02郑尹李赫杜珺袁立梅陈鑫

文教资料 2020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郑尹 李赫 杜珺 袁立梅 陈鑫

摘   要: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质量的高低。村居直接体现强、美、富,加强村居规划管控,构建布局合理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乡村振兴;村居空间;结构布局

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

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时提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示精神,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了《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强化空间管制、完善城乡结构、加强规划管控,构建布局合理、梯次有序、疏密有度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通过高效利用生产空间、集约配置生活空间、保护提升生态空间,营造平等共享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要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种类型,分类推进乡村发展[1]。

农村美不美关键看村居,通过对村居空间布局结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创新设计研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村美”的重要环节。

二、村居空间布局沿革与现状——以冀东地区为例

(一)合院式民居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民居以合院式住宅为核心,以独特的空间形态和布局手法,创造出了具有时代特征宜居性很强的居住环境,对传统的居住文化有着深远影响。合院式住宅在中国各地类型众多,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最典型,空间布局极讲风水学说,型制规整,功能完备,处处体现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大宅院的一进、二进、三进,乃至四、五进院,建筑格局和风格不仅展示了都市民居的奢华,还是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的具体体现。冀东地区位于河北和京津的东部,传统村居多以穿堂合院(或称串堂合院)为主。这种合院空间格局极具特色,一般分为三房穿堂合院和两房穿堂合院。三房穿堂合院布局是正房三间,中间为堂房,东西两侧为主房,堂房南北设穿堂门为中轴线,串起三、四进院;进院东西两侧盖有厢房,或居住主房晚辈或用作储物;合院并非完全同族居住,同进院东西正房多是分户父子或同姓兄弟;整个合院南北通透,住民出入或向南或向北穿堂房而過,堂房通常夜不闭户。大同小异,两房穿堂合院是正房两间,以西侧房做堂房为中轴贯通南北,住民穿堂出入,东侧房主人居住,进院盖有东厢房,居住主房晚辈或储物。穿堂合院式住宅是农耕经济不发达时代的产物,居住空间狭窄,结构布局不合理,缺少居家独立性和私密空间。

(二)联排独院式合院的形成。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老旧村居的翻新改造,冀东村落开始规模性统一规划街道和民居宅院。村中东西为街,南北称道,一条街一排独院,五六个独院相连,两侧有道,街道纵横齐整,院落尺度划一,在主街主道网格下犹如井田,村容村貌焕然。每独院正房三间,前有院,院门居中,出门是街;后无院,房沿街,堂房有北门,南北出入皆方便;院东侧多建厢房用以储粮存物,西侧建有畜禽饲养圈和茅厕,空闲之地种植时令蔬菜,承袭典型的一进院三合院、四合院的风格特征。独院式合院宽绰疏朗,功能完备,起居方便,私密性强,一家人自成天地,和美相亲,其乐融融。

(三)合院式别墅的创新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民居发生很大变化,经历了由平房到楼房、小高层到高层、小居室到大平层、蜗居到豪宅的变迁。许多大中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商,经受不住强劲“西风”袭扰,在普众民居楼房越盖越高的同时,中式别墅、西式别墅、中西合璧式豪宅连片开发,以满足社会富裕阶层对居住的物质品位和精神希冀的奢华追求。逐渐富裕起来的冀东农民感同身受,由憧憬向现实迈进,恰逢农村民居新一轮改造开始,大兴土木,拆旧建新,在原有宅基地基础上拓展房宽,改变过去三间正房一堂两室格局,仿楼房空间功能布局、汲洋房别墅结构风格建造新居。加宽房型后,正房结构布局有客厅、主卧、次卧、书房、卫生间、洗漱间、衣帽间,东西厢房有厨房、餐厅、供暖室、浴室、储藏室、农具房,倒座房有车库和门房,也有将正房盖成两层;正房、厢房、倒座房或相通或用连廊相连,遇雪雨天气不影响房间出入活动;煤改气,家家用上了天然气,电、天然气、自来水,给民居带来方便,冬有煤气取暖,夏有空调冷风;院落中,植木栽花、饲鸟养鱼,上通阳光,下接地气,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居者尽享宜居生活之美好。更有集体富裕起来的村庄,统一规划设计、重新调整宅基地,个人出资集体补贴,建造合院式二层别墅,村容村貌巨变。

三、村居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设计指导缺位,见新民居不见新村庄。

冀东诸多村庄有鲜明特点,近几年,新民居建设不少,称得上外观大方阔气、内装不失豪华,可是,整个村庄却没有“美丽乡村”的样子。村落的个体、局部美,不见整体美,主要原因是缺少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指导。村落空间形态缺乏长远发展和传承创新,忽视对自身历史渊源、文化背景、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业态结构、生态宜居等个性特质的挖掘与研究,村居特色建设缺少活力。主要表现在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全、坐落无序,宅基有高有低、新旧房屋宽窄不一,建新不拆旧,造成许多断头路、曲径通幽路;村民活动中心、文体广场、购物商场、医疗卫生室等场地设施匮乏,导致乡情活力和亲和力愈发淡薄;街道两旁的露天排水沟、民居院外的堆放物、不规范的厕所化粪池、脏乱的畜禽饲养圈舍等,为整体美添堵。村容村貌与“农村美”还有很大距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二)功能布局不完善,人居环境不能满足需求。

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城乡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城市反哺农村等举措还未显示出反转的威力,城乡差距依然很大,人居环境质量亟待提高。基础设施不配套,基本服务不达标,教育、医疗、交通、文娱、康养、商服、物流等生活必需功能城乡差距更加明显。许多村庄,村企随性围村建设,厂区杂乱无章,个别企业白天停产躲环保,夜晚挑灯忙生产;村街除主街道硬化有排水沟,其他小街巷依然是晴天土飞扬、雨天踏泥泞;裸露的排水沟变成了污水污物沟,生活污水随意泼洒,生活垃圾露天堆放,生活习惯积重难返;煤改气提高了取暖成本,冬天没了热炕头,室内温度跟不上;院内厕所院外化粪池,夏天气味儿难闻、蚊蝇满天飞舞。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办不了大事和实事,政府公共财政又覆盖不到村级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关系难以达成有机融合和均衡发展。

(三)空间利用率不高,呈现“摊大饼”“空心村”状态。

民居是民生之本。冀东农民的特点,辛辛苦苦一辈子,挣下的钱全部都用在了盖房子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冀东农村盛行娶媳妇要有“三间瓦房”,那个时期,一家四五个孩子的居多,若有两三个男孩就要盖两三套“三间瓦房”。当时的宅基地申领条件明确“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可以申请宅基地,建房热像地里的庄稼窜着成长、节节拔高,村庄建设就像“摊大饼”,空间面积猛增。之后,这个年代的新婚夫妇又恰逢国家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的实施,家家三口人三间房,200左右平方米的宅院,该有的设施没有或不完善,如厨房、餐厅、卫生间、洗漱间、洗浴间等,已有的用不上或暂时用不上,闲置率很高。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青年一代或上大学留在了城市或进城务工有了稳定的工作,跳出了生活环境不尽善美的农门;一些中老年为了给子女看护下一代,也离开了很接地气的“三间瓦房”,住进了不甚习惯的“空中楼阁”,农村人口加速外流现象日益严重,摊成的“大饼”变成了“空心”。

四、完善村居空间布局的主要对策

(一)强化政府宏观管控,统筹规划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2],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确保有序推进振兴计划和行动。首先,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管控责任。每个乡镇都应成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构,精准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对村居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完善行政手段,统筹自然资源,着重民生短板,重视生态环境,构建完善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制度体系。第二,明确村级自治组织的主体责任。村级组织是推动落实乡村民居规划的核心团队,党政一把手是实施村居专项规划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实化政策措施,细化落实方案,完善推进机制,切实保障村居编制规划方案落到实处。第三,发挥专业规划设计团队的作用。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主体功能区定位原则,每个乡镇、村庄都应该重新编制设计规划,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布局,对空间布局的承载力和适宜性进行论证评价,强力推出诸多组合类型具有浓郁地域特色且宜产宜业宜居的乡村民居方案,让乡村居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选择。第四,严格依法依规确保规划的落实。乡村规划和村居设计必须经过民主程序和法律程序由县级政府部门审核审批,具有政府法规效力,最直接的反映村民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村级组织和村民个人都要依法依规实施和参与村居建设。

(二)优化空间结构功能,彻底改变人居环境。

随着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我国形成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必须主动融入并跟上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首先,优化空间布局。打造集约高效的生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营造宜居适度的生活空间,以民居为主体,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保护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3]。第二,创新生活环境。农村人居环境差,主要体现在生活基础设施条件缺乏和基本公共服务跟不上,优美的环境不仅需要治理和保持,更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创造适宜的环境氛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诸多方面的需要。第三,落实反哺承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应该说现今城市发展取得的成就是踩踏在农村肩膀上站立起来的,市民享受的便利的交通、整洁的环境,城市的“三年大变样”“老旧小区改造”等,都有财政作支撑,农民想变样要改造只能靠自己“土里刨食”。城市反哺农村,首要解决的是乡村的生活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改造运维由政府埋单,农民和市民应该同享改革红利。

(三)注重特色民居建设,打造宜居美丽乡村。

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科学规划村落建筑布局,大力提高村居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首先,紧咬民心工程不放松。通盘考虑城乡一体化发展,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立足乡土社会,坚持生态宜居,融环境、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等生态于一体,承衣、食、住、行、业和喜、怒、哀、乐、愁等生活及情感需求,寄民情顺民意,运用独特的设计语言表达时代新风、传承乡土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二,狠抓民生工程不懈怠。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村容村貌提升,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空间布局,实施垃圾污水治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道路通行、安全饮水、煤改气改电、新能源利用、改厨、改厕、改圈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治理,全面提高農村人居环境质量。第三,守牢民意工程不掉队。村居空间合理布局,人居环境彻底改善,美丽乡村宜居生态,是顺民心得民意之壮举。把好事办好,需要主事者俯下身去,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倾听民声,关注民意,尊重意愿,把乡村居民合理的利益诉求充分纳入政策制订、方案规划的过程中,防止出现因“面子工程”“政绩工程”而演变成为“伤心工程”“民怨工程”,最大限度地维护百姓利益的愿望,真正做到为民谋福利。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http://www.moa.gov.cn/ztzl/xczx/gh_24713/201811/t20181128_ 6163861.htm.2018-11-28.

[2]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 http://www.moa.gov.cn/ztzl/xczx/yj/201811 /t20181128_6163859.htm.2018-11-28.

[3]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9-27(13).

基金项目:2018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村居空间布局规划问题研究》(项目编号:Q130520180033)。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