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现状与趋势
2020-09-02姬崔艳
姬崔艳
摘要:通过分析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探索未来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趋势。基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构建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并以此分析各阶段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历史及现阶段典型案例来总结其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进而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学术及产品研究,探讨智能眼镜体验设计的发展趋势。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具有微型化、多元化、情感化和数据化的发展趋势。从用户体验自然化到用户体验情感化再到用户体验数据化,智能眼镜将更加深入地融合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并将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智能眼镜 用户体验 情感化 数据化 设计趋势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07-0130-05
引言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处理的速度、效率和便捷度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智能眼镜作为一种具有人类视觉感的可穿戴设备,可以在用户的视觉领域呈现虚拟和增强的真实场景,从而获得比真实生活更多的信息!"。因此智能眼镜逐渐成为新的科技潮流,自2012年谷歌眼镜发布以来,国内外各大科技公司微软、谷歌、facebook等都瞄准了这项商机。优良的用户体验对于智能眼镜的设计和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智能眼镜极有可能成为人与人或物互联的重要节点,并将在众多智能可穿.戴设备中脱颖而出,成为智能穿戴设备体系中的中枢设备2。
一、智能眼镜概述
(一)智能眼镜的概念
从历史的角度追溯智能眼镜前身来阐述智能眼镜的概念。过去几十年里,计算机的变革日新月异,而它本身也从最初的庞然大物发展成可以随身携带的设备,现代社会将这种可随身携带的计算性设备称之为可穿戴设备。这种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一个革命性产品的到来:智能眼镜[3]。在计算机的变革迭代中,处理器的微型化居功至伟。智能手机使处理电子邮件时不再只通过电脑,智能眼镜将双手从手机中解放出来,并给予更佳的视觉体验[4]。所以,智能眼镜是一种可随身佩戴于头部,并通过镜片提供视觉体验的微型计算机。
(二)智能眼镜分类
智能眼镜作为人眼与大脑的延申,相比电脑和手机而言拥有更大、更好、更直接、更立体的画面。根据其画面视觉体验的不同可以将智能眼镜分为三大类: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简称AR)眼镜,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简称VR)眼镜和混合现实(Mixreality,简称MR)眼镜,见图1。VR眼镜通过在多维信息空间上创建虚拟场景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比如Facebook的VR产品OculusGo,其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虚拟世界。AR眼镜将计算机提供的数字化虚拟信息叠加到真实环境中来增强人的判断、決策等方面的能力。比如谷歌眼镜,其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数字化信息世界和真实世界二者叠加的世界。MR眼镜既增强现实又增强虚拟,如微软Hololens智能眼镜。它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数字化信息世界、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三者叠加的世界。
二、用户体验概述
(一)用户体验的概念和重要性
用户体验是用户在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过程中,自我建立的一种纯主观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广义的用户体验涵义广泛,包括服务或产品研发、营销、消费使用这三个基本环节,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5]。用户体验对于产品设计和市场化具有重要意义。设计能否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更便捷、更有意义取决于用户在产品或服务使用中的直观感受,作为产品或服务的直接使用者,用户的体验感受将在很大程上影响其购买行为。
(二)智能眼镜用户体验研究背景
国内外对智能眼镜用户体验的研究较少:罗德斯大学计算机科学系通过实验验证了影响沉浸感的相关因素[6];张璐、罗颖分别对虚拟现实[7]和增强现实[8]的GUI(GraphicUserInterface,图形化交互)做了相关研究;郑佳昀对可穿戴产品的情感化交互做了分析研究[9],并没有聚焦于智能眼镜;李佩对智能眼镜的交互应用做了技术探索[10];奚宏伟对智能眼镜的工业设计各要素做了分析,并进行应用设计[3],不以用户体验研究为主。
三、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三个层面
唐纳德A.诺曼在《设计心理学》的第三卷中将用户的情感体验分为三个呈阶梯式递进的层次: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11]。基于这三个层面分别探讨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以构建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模型,见图2。
(一)本能层面
智能眼镜在本能层面的用户体验表现为由一系列知觉激发的本能反应,包括产品及画面视觉、听觉和触觉体验。产品视觉要重点把握智能眼镜的体量、造型、色彩、材质和纹理搭配,画面视觉体验要满足用户对高清晰、高画质和大画面的追求,加强智能眼镜的构想性和沉浸感。听觉体验上要考虑用户聆听时的心理认知:产品关节处顺滑悦耳的声音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好的品质感;智能眼镜开机启动的声音以及系统的提示音等要注意声音的响度、频率和时长,避免尖锐突兀的声音。此外,智能眼镜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手、鼻、耳和头部感受到的软硬度、细腻度、冷热度、贴合度和压力度等触觉体验相较于其他非穿戴类产品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更大。例如鼻托良好的贴合度、柔软度和适度的压力感会让用户感到舒适,而承重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压迫感和下坠感则会让用户的鼻子痛苦不堪;与皮肤接触的表面过于冰冷会让人觉得冷漠,而材质或电池等问题导致接触面发烫带来的皮肤灼热感和出汗黏腻感则更让人厌恶。
(二)行为层面
行为层面的用户体验主要表现为用户在智能眼镜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感受,主要分为功能性、便捷性和舒适性。首先,应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以用户为中心,深入挖掘并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其次,便捷的使用体验对智能眼镜至关重要,简化使用流程,打造自然化交互将大大提高产品使用的便捷度:一个动作即完成舒适佩戴;交互界面的简单易用;多通道的交互模式等。此外,舒适性是佩戴智能眼镜的基本要求,要结合人机工程学和通用设计理念,注重尺度的合理性、可调节性以及产品的轻量化。
(三)反思层面
反思层面主要是用户潜意识的心理感动与情感满足,注重人们精神方面的享受。它使得产品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质,更是一种可以实现情感互动的媒介,是一种让人愉悦、让人快乐的精神伴侣。当前智能眼镜很难实现精神伴侣般的深度情感化设计,应首先侧重于产品的情趣化和个性化上,努力为用户带来更多正向的情感反应。
四、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规律及现状
根据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各阶段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历史及当前阶段典型案例的特征、规律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智能眼镜体验设计的发展规律和现状。
(一)基于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历史探索其发展规律
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经历了三个漫长的探索阶段:概念阶段、实验阶段和推进阶段,见表1。上世纪60年代以来,MortonHeilig和IvanSutherland等人率先对智能眼镜进行了概念探索。技术限制导致当时的智能眼镜非常庞大笨重并很难使用,Sutherland因其吊在天花板上夸张的造型,被戏称为“达摩克利斯之剑”。1989年全球首家智能眼镜公司VPL发布了Eyephone等一系列智能眼镜,引发了一场由概念到物理硬件的浩大实验。芯片技术的发展使得智能眼镜体积变小,但其整体外形依然笨重、功能单一、舒适度低且价格昂贵。2012年谷歌眼镜的发布促使智能眼镜体验设计进入到推进阶段。智能眼镜的体积进一步变小、画面体验和功能性大幅提升并开始探索细分应用场景的用户体验,在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正面反馈。
对比概念阶段、实验阶段和推进阶段在三个层面的用户体验设计,分析其发展规律。首先,在本能层面上,视觉体验是最重要也是变化最大的:产品造型越来越小巧轻薄;画面的构想性和沉浸感不断加强。听觉体验从无到有逐渐开始被重视,触觉体验的不适感在慢慢减轻。其次,在行为层面上,从缺乏功能到功能单一再到细分应用场景,功能性的突破性增强是智能眼镜慢慢走向市场的关键。与此同时,智能眼镜在便捷性上逐渐脱离线缆和PC的束缚、简化操作流程,在舒适性上慢慢重视人机工学、通用设计和压力分布设计等。最后,在反思层面上,智能眼镜从早期极强的个性化慢慢开始有轻微的同质化问题,正面情感不断加强,开始打造人们的工作伙伴和游戏助手,但离精神伴侣还比较遥远。
在当前推进阶段中分别选择AR、MR和VR眼镜的典型案例一谷歌眼镜、微软Hololens2和OculusQuest,并根据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来深入分析智能眼镜用户体验的设计现状。
(二)AR典型案例——谷歌眼镜用户体验设计分析
2012年发布的谷歌AR眼镜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但却于2015年因销售失利停止其“探索者”项目。究其原因,谷歌眼镜背后的团队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开发“后移动时代”眼镜式计算机的难题,但没有为用户帶来良好的用户体验,甚至几乎没有相应的使用场景。
本能层面上,谷歌眼镜在产品视觉上轻薄小巧、简洁时尚、具有科技感。但其画面视觉体验欠佳:可视区域小、清晰度低、易引发头晕头痛且只有单眼可视。此外,重量不平衡引起的耳朵疼痛感和电池续航问题导致的右太阳穴发烫感也让人难以忍受。
行为层面上,谷歌眼镜可以通过语音、眨眼、触控等实现摄影摄像、收发短信、查询天气路况等操作,但其像素不佳、续航较差且缺少应用。此外,谷歌眼镜不可折叠,尺寸大小和基本设置不具可调节性,无法满足个体差异化佩戴需求。
反思层面上,佩戴谷歌眼镜确实引人注目、个性十足,但用户向右上方的“小方框”看时就像在斜视,非常不美观。此外,谷歌眼镜还会因为随时随地的拍照功能带来隐私问题。
(三)MR典型案例——微软Hololens2用户体验设计分析
HoloLens2是微软在2019年MWC展会上发布的面向企业用户的MR眼镜新品。HoloLens2以远端会议、医疗保健、工程/维修引导、职.场训练等为主要使用场景,并在企业市场取得不错的成绩。
本能层面上,HoloLens2造型简洁时尚、富有科技感但略显笨重。画面视觉上视野较大,清晰度升级为2K分辨率。不过其无法显示色且只适合显示明亮鲜艳的内容。触觉体验有所改善:新型材料让设备重量略有减轻;调整产品重心使主要部件均匀分布在头部前侧及后脑勺。听觉体验上更加注重细节,比如调节头箍大小的旋钮在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时会有不同的咔哒声。
行为层面上,HoloLens2与不同企业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发内容,功能性较强。便捷度上有所提升:佩戴过程如同盖上棒球帽一样顺畅,但面镜有可能因近视眼镜导致其被卡住而无法推下来;新加入的眼球跟踪能力配合语音和手势识别可以实现更符合直觉的自然化交互。然而HoloLens2因为较大的体量和重量导致其舒适性较差。
反思层面上,HoloLens2面向企业用户,致力于解放人们的双手并提高工作效率。应加强这种信任感、依赖感及其他正面情感反应,打造用户值得信赖的工作伙伴。
(四)VR典型案例——OculusQuest用户体验设计分析
Facebook近日宣布,OculusQuestVR眼镜自2019年5月正式发售以来,其应用商店在一年的时间里交易额已突破一亿美元。OculusQuest通过内容生态实现盈利,从而降低用户硬件的入手门槛。
本能层面上,OculusQuest造型简洁时尚但笨重不通透。画面视觉分辨率低、视场角小导致轻微幽闭感。亚洲人佩戴时鼻子前方2厘米多的缝隙会导致漏光问题。触觉体验上因产品重量较大且重心明显靠前,戴上会有面部压力感和下坠感。
行为层面上,OculusQuest的功能比较适合游戏玩家:6自由度的追踪方式、touch控制器和手势识别以及无需线缆和PC(PersonalComputer)。但是其画面视觉体验较差以及6自由度VR视频的缺失导致用户在观看视频时缺少空间真实感并“感觉自己像一台摄像机”因此Quest并不适合观看视频。便捷性上OculusQuest脱离了线缆的束缚,让用户在玩游戏时放开手脚,不用担心踩到线或绊倒。不过OculusQuest因鼻托处不具可调节性、重心严重不平衡和电池发热问题导致其佩戴舒适度很差。
反思层面上,OculusQuest是一种酷炫的沉浸式体感游戏VR,这种情感体验在与家人和朋友分享时得到加强。但其与其他VR眼镜相比具有同质化的问题,个性化不强。应进一步加强游戏感、趣味性和个性化,打造令人愉悦的、刺激的、兴奋的等正向情感反应的游戏伴侣。
(五)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现状
通过对以上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总结智能眼镜在用户体验设计三个层面上的设计现状和问题。本能层面上,除AR眼镜相对轻薄小巧外其余都比较笨重,触觉体验上要注意重心问题和发热问题,听觉体验设计要注意细化设计的颗粒度。此外,画面视觉体验作为智能眼镜最具特色的一种体验,虽然部分MR和VR眼镜有很大提升,但还远远达不到用户对高清晰、高品质、大画面的需求。行为层面上,功能性要以用户为中心,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现阶段电池续航短、内容缺失、价格门槛高等问题较为普遍。当前智能眼镜在佩戴舒适度上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重力、重心、人体工程学的尺度把握及可调节性问题等导致的笨重感、压力感、下坠感、发烫感和挤压感等。此外,智能眼镜在便捷度上有所提升,尤以HoloLens2所宣称的直觉化交互(自然化交互)为最佳,但其使用依然有一定困难性并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才能掌握。反思层面上,当前智能眼镜能给用户带来酷炫、个性的情感反应,部分智能眼镜开始致力于打造人们的工作助手和游戏伴侣,但情感化交互和数据化交互的缺乏很难让它成为人类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精神伴侣。
五、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通过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探讨得出智能眼镜用户体验将具有微型化、多元化、情感化和数据化的设计趋势,见图3。
(一)微型化
芯片的微型化推动智能眼镜的小型化,在不久的将来智能眼镜会变得像普通眼镜一样小巧轻便。随着科技的進一步发展,细胞编程将接替终将退出舞台的硅片,正如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主任伊藤穰一认为,最有可能“继承”集成电路板的是活细胞[12]。那么,智能眼镜将有望变得和隐形眼镜一样小,甚至成为人类器官的一部分。这种颠覆性的变革使得智能眼镜的“可穿戴”性做到极致,使用智能眼镜将像使用人脑和眼睛一样灵活自然。
微型化的趋势是必然的。从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来看,微型化不仅提升了本能层面的产品视觉体验和触觉体验,而且提高了行为层面的舒适度和便捷度。此外,微型化的趋势在研究前沿中有所表现。比如,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研究了一款可以监测糖尿病的智能眼镜,这款眼镜就由简单的框架眼镜和内含芯片的隐形眼镜组成。
(二)多元化
沉浸感、交互性和构想性的不断优化,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将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发展:多领域、多对象、多通道。多元化对于智能眼镜在行为层面上的功能性和便捷性以及反思层面上的情感化用户体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多领域——医疗教育、健身办公饲养等各个领域全面发展。行为层面的用户体验应从具体应用场景出发,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从而对应不同的功能需求。谷歌眼镜因为没有明确的消费领域和应用场景而抱憾退市,然而2017年以来发布的GoogleGlassEE和GoogleGlassEE2已经携手上百家企业合作伙伴在物流、医疗航空等领域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二,多对象——除大众消费者外,智能眼镜将面向儿童、盲人、糖尿病人、老人等特殊人群市场,甚至宠物市场、牲畜市场。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应以“人”为本,细化用户人群并深入挖掘用户的痛点爽点和痒点[13],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行为层面的功能性体验,甚至是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比如专为盲人设计的智能导航避障眼镜[14],可以调节奶牛情绪行为的奶牛智能眼镜[15],为近视、远视、弱视、散光等视障人群设计的视力复健眼镜[16],以及专门为中小学生开发的智能防近视坐姿矫正眼镜等[17]。
第三,多通道——除了眼动追踪、手势识别、语音识别及触摸控制等现有交互通道之外,智能眼镜需要更加多样化的识别、接收、控.制等通道。多通道的交互模式将大大推动自然化交互的发展和智能眼镜在行为层面用户体验的便捷度和舒适度。许多前瞻性研究对多通道交互进行了探索:基于脑电波控制的智能机械臂设计[18];通过脑电波信号和眨眼数据协同控制的阅读系统设计[19];基于柔性传感的脉搏波信号研究[20];可以感应泪水中血糖浓度的智能眼镜等[21]。
(三)情感化
功能的实现并不能够完全阻止用户的流失率,除了功能和技术以外的情感需求才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必然趋势[22]。智能眼镜作为一种.新兴热门的可穿戴产品,情感化可以激发智能眼镜在反思层面用户体验的正向情感,从而提高用户黏性。
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可实时佩戴的智能眼镜将在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它先会慢慢成为我们的生活助手,取代你的工作伙伴、健身教练、私人医生和家庭教师等。这在一些可穿戴产品中已经有所体现:比如2019年发布的全新苹果手表致力于打造更加全面的健康助手;微软Hololens2致力于打造解放人类双手的工作助手等。不止如此,未来智能眼镜还会为人类提供智能决策和情感关怀。人们像对待自己的朋友、家人甚至自身器官一样,逐渐加深对智能眼镜的依赖感、信任感等情感寄托,从而有望让其成为人类的精神伴侣。
(四)数据化
尤瓦尔赫拉利表示,数据主义将人类体验等同为数据模式,在从智人到神人的变革中,我们必须向自己和系统证明自己仍有价值,价值不在于单纯拥有体验,而在于能将体验转化为自由流动的数据1231。从用户体验自然化到用户体验情感化再到用户体验数据化,见图4,智能眼镜将更加深入地融合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并将在市场中发挥更大的商业价值。
智能眼镜用户体验数据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两种:第一,智能眼镜大数据可以收集用户的使用场景、目标、行为、态度倾向等体验信息并通过算法分析、决策和优化,从而将在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为用户提供功能性更强、舒适度和便捷度更高、更具情感化的用户体验;第二,智能眼镜将成为用户实时创造和分享内容的平台。这种主动创造和分享数据的用户体验是一种“后用户体验”,产品使用完成后,因数据分享带来的社交反馈将再一次加强用户在反思层面用户体验的愉悦度和情感黏性。
可穿戴产品的核心价值围绕数据展开,无论是运动监测、医疗监测、工作助手还是智能控制等都离不开数据的采集和挖掘。智能手表、手环等已经开始构建大数据平台,刻画用户肖像。对于智能眼镜而言,未来一定是数据化用户体验之间的竞争。此外,数据化用户体验对于很多分享类APP也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拥有今日头条最核心算法的抖音短视频APP就是靠数据化用户体验长期霸占APP榜单的第一位,用户通过创造分享数据获得粉丝的点赞、转发和礼物,从而获得被理解、被支持、满足、愉悦等反思层面的情感体验。未来智能眼镜有望成为用户创造和分享数据的重要媒介,随着算法的不断革新,动物们也可能拥有自己的智能眼镜,一只狗或一条海豚的视频社交分享账户可能拥有比你更多的点赞和粉丝。
结语
基于本能层面、行为层面和反思层面构建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在数据调查的基础上,对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的历史进行阶段性分析并总结其发展规律。此外,分别选取现阶段AR、MR和VR的典型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总结智能眼镜用户体验设计现状。进而通过智能眼镜用户体验的发展规律和设计现状,结合当下最前沿的学术研究和产品设计,探讨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趋势一从用户体验自然化到用户体验情感化再到用户体验数据化,智能眼镜的用户体验设计将向着微型化、多元化、情感化和数据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莹礁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眼鏡系统设计[J].百科论坛电子,2019,(24):775.
[2]吴江伟基于DMAIC流程的T公司智能眼镜产品设计改进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9.
[3]奚宏伟.智能眼镜类产品工业设计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7.
[4]君,陈晨关于智能眼镜的方案构想[A]//1671-637X(2015)01-0067-05.
[5]胡晓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文化服务价值刃.设计,2018(2):56-81.
[6] Bangay S, Preston L. An investigation into factors infuencing immersion in interactive virtual reality environments[J] . Studi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cs, 1998: 43-51.
[7]张璐.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用户界面设计与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3.
[8]罗颖.基于增强现实的交互界面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9]郑佳昀可穿戴式智能产品中的情感化交互设计分析[A]./1672-70533(2018)04-0117-02.
[10]李佩.基于智能视频眼镜的交互设计与应用[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6.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12]伊藤穰一,杰夫豪.爆裂:未来社会的9大生存原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40.
[13]黄蔚服务设计驱动的革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4]车进辉,王学银,王建华,等盲人智能导航避障眼镜[J]科学与财富,2018,(6):295.DOI:10.3969/j_issn.1671-2226.2018.06.316.
[15]杨昊铮等面向奶牛情绪行为调节的智能VR眼镜结构设计[J].农业装备技术,2018,Vol.44.
[16]智能视力复健眼镜[0].工业设计,2019,(11):19.
[17]张敏,孟令军,王志国,等智能防近视坐姿矫正眼镜[J].电子测量技术,2019,42(8):41-44.DOI:10.19651j.cnki.emt.1802152.
[18]王飞,李瑶基于脑电波控制的智能机械臂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04):132-134.
[19]刘欣,冷静,符方明基于TGAM的意念阅读系统[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0,38(04):150-151.
[20]彭雨辉基于柔性传感的脉搏波信号检测、分析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
[21]本刊讯.监治糖尿病的智能眼镜[J].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2016,37(02):110.
[22]陈晶.可穿戴设备的情感化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
[23]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