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集团共享审计建设研究
2020-09-02汪惠玉靳孟娇
汪惠玉 靳孟娇
摘要:大数据分析技术为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共享审计中心的建设成为很多企业提高审计质量的不二选择。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共享审计建设的重要性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为企业信息化审计的共享机制建设提出优化路径,以便于企业更好地搭建共享审计平台,利用大数据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数据;内部审计;共享机制;优化路径
引言
随着“互联网+”、会计信息智能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云会计”“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逐渐成熟,对审计领域带来了颠覆式发展。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运行过程的合规度和透明度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在财务大数据分析背景下,内部审计从传统的查错纠弊职能逐渐转向以风险导向为主的业务职能,对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强调要改革审计管理体系,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控风險、反腐败的重要作用。就内部审计而言,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成功实践和智能化、信息化的充分发展,对其工作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显著影响。共享审计中心的搭建对企业审计效率的提高、财务决策的有效落实发挥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共享审计平台在我国起步较晚,搭建技术尚未成熟,在企业审计业务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对大数据背景下企业集团共享审计中心的建设进行深入分析。
一、文献综述
由于企业集团通常规模庞大、业务流程复杂、管控风险高,很多企业纷纷建立起财务共享中心,显著提高了财务处理效率。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也开始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以适应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审计共享中心的搭建使得审计资源集中化、审计流程标准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如何搭建科学高效的企业内部共享审计平台也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之一。
部分学者通过案例分析形式,对共享审计中心搭建的成功典型进行分析。如李章(2020)以北京首创集团为例,对共享审计中心的创新做法进行了总结,提出通过统筹工作计划、统筹工作安排等方式构建企业集团“上下一盘棋”的审计模式。彭琳(2018)基于财务共享模式,提出B企业集团共享中心的整体功能构架以及信息系统,进一步针对在财务审计实施中存在的工作效率、审计质量等问题,从革新财务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等角度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
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对共享审计平台搭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旨在为科学搭建提供决策建议。如鲍瑾瑾(2019)对企业共享审计信息化机制与业务协调进行了深入探究,从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方式、网络维护建设、协同化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
纵观近年来文献,基于大数据的信息化共享审计不仅是审计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性发展,而且成为审计工作的趋势,对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此背景下,如何促进共享审计背景下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化处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通过浅析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共享审计中心构建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助力审计信息化发展。
二、重要性分析
(一)保证审计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组建审计共享中心可以集中企业内部审计资源优势,最大化发挥审计监督效益,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全面性和专业性。通过实现内部审计业务集成和标准化作业,各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和相互交流,能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和质量,加快数字化审计进程。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审计信息的时效性。当企业集团经营业务耗时较长时,内部审计监督的时效性被削弱。借助审计信息共享,可以对该业务进行合理评估,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有更强的保障作用。
(二)提高审计效率的必然选择
审计共享中心可以发挥重要的信息枢纽作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相互交流与结合能发挥积极的“知识溢出”效应,实现“1+1>2”的价值创造和质量保证功能。例如大型审计项目存在审计范围广、管理难度大等多重问题,共享审计中心的构建促进了审计资源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最小化企业内部层级界限和部门界限,从而提高审计效率。当企业集团规模庞大时,有限的审计人员和短暂的时间期限对审计质量形成了一定约束。而共享审计平台的搭建促进了审计环节的衔接贯通。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开展效率,争取到更多的理解和配合。
(三)审计层级改革的必然尝试
传统的内部审计部门层级为金字塔型组织架构,上级领导对下层内部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和实际审计工作的进行起到很强的引导作用,不利于内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公平公正出具合规审计意见。共享审计中心的建立,是审计层级改革的新尝试。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逻辑规范更为严格。通过减少人的参与,使得审计组织层级更加扁平化,转向平台型组织发展,有利于打破传统结构固有的层级差距,形成整体合力。既有助于保证统一领导和及时监督,又有助于充分调动内审人员的积极性。
三、实施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与组织管理的契合度低
对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共享中心,由于系统构建初期难以紧密结合企业发展水平、合理评估企业业务能力,使得审计系统往往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各项工作的展开。且例如各部门之间信息无法畅通共享,无法利用平台进行审计资源汇总。信息利用率偏低,甚至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在未充分了解企业实际情况下,利用审计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审计决策时,科学性受到一定限制,对审计质量造成一定约束。
(二)内审人员职业素养不足
由于审计共享中心尝试时间较短,平台的搭建技术尚未成熟,对细节的把控不够细致。导致很多审计人员难以适应信息化审计流程。由于对共享审计的理解程度不够,且尚未树立起信息共享及协同合作意识,为各部门间的协作交流形成了一定障碍。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人才匮乏。部分内审人员专业素养未达到标准,坚持固守传统思想、传统作业方式,难以适应大数据分析等新技术对审计方式带来的革新,对共享审计工作的开展形成了阻力。
(三)经济业务真实性难以保障
数字化共享审计中心的搭建使得审计程序标准化、数字化的同时,由于降低了人的参与,往往会忽略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敏感性和职业判断的准确性带来负面影响。业务部门直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票据录入,因而内部审计人员更多关注票据的完整性、数额的科学性,降低了对经济业务发生与否的关注度。若内审人员过分依赖共享审计中心,易将财务人员弄虚作假的单据顺利通过审批,增大审计风险。且由于信息技术的利用,审计流程以非现场审计为主,容易造成账实不符、实物资产流失的情况。
(四)数据安全性存在隐患
一方面,共享审计中心的建立依赖于“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同时使得部分审计业务从线下转为线上。若共享審计平台的保密措施未落实到位,系统构建不完善,使其易遭受黑客、骇客等的恶意攻击,使得企业数据处于不安全的环境中,存在很大数据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加强,企业重要财务信息被更多的人了解,无形中加大了财务数据被泄露、被篡改的风险。
四、优化建议
(一)统筹组织实施
统筹组织工作实施是共享审计建设的基础。共享审计平台的搭建需要紧密结合企业发展现状,统筹各部门业务规划与实施。在企业进行审计共享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审计计划、实施进程等方面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实现审计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将内部审计工作覆盖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最大程度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各部门应提高对审计共享工作的重视,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将合作理念渗入各部门。协议处理好内部审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关系,对内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化审计团队
专业化审计人才的培养是共享审计建设的助力器。根据企业内部审计发展需要,不断充实人才资源。各部门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力争形成协同合作、互利共享的良好氛围。加强对重点审计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培养企业审计业务骨干和领军人才,不断提升内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保证审计质量。根据内审人员的专业特长、经验资质等为其安排最合适的岗位。同时进行轮岗交流的新尝试,形成优秀人才间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缓解审计资源有限、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对优秀内审人员实行激励制度,以激发内审人员学习工作的积极性。
(三)统一质量标准
统一质量标准是共享审计建设的重要保障。大数据的发展为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了新的机遇。共享审计促使企业内部审计标准化作业的同时,形成了现场审计和后台数据分析并行的数字化审计模式。统一信息规范。通过设定流程有效规范审计工作。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那个深入挖掘和分析,增强信息可视化。同时在共享审计平台的搭建过程中,统一质量标准对保障云平台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如通过对数据管理实现统一授权、对数据分析规则统一规定、对平台应用权限严格规定等,以期实现标准化数据收集,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审计共享平台建设
搭建科学化审计共享平台是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加强对大数据审计模型的研发,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完善审计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合理构建数据分析模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财务数据体现的企业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信息,为企业战略制定和决策实施奠定基础。对数据源层、数据分析层、结果展示层等均严格规范信息技术,便于后续数据管理与维护的开展,降低企业数据泄露或冗余风险。由于企业的财务信息较为敏感,平台需要对数据隐私保护工作落实到位,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
结语
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共享平台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任务,对内审人员职业素养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企业集团各部门密切合作、协调配合,构建业务协调管理模式。为了搭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共享审计系统平台,不仅各部门要加强对共享审计的重视,统筹组织计划实施工作,还要加强对内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积极引进信息化专业人才,搭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以期强化监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为企业良性健康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李章,张承军,王雪涛,等.企业集团审计共享中心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内部审计,2020(02):48–55.
[2]彭琳.财务共享模式下B企业集团财务审计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3]鲍瑾瑾.浅析企业审计信息化的信息共享机制与业务协同[J].中外企业家,2019(29):60.
[4]邵志高.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审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政监督,2019(23):107–110.
[5]翟倩.大数据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167–168.
[6]邵路.基于审计信息化的企业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机制研究 [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9):110+121.
[7]宋文杰,崔艳凤,郭晓闪.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共享模式对审计影响的研究[J].纳税,2019(1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