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过程教学法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2020-09-02蒙亮

成才之路 2020年8期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蒙亮

摘 要: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过程教学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过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有: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做好写作准备,运用小组讨论策略进行习作讨论,运用编辑列表策略进行习作修改,运用反馈沟通策略进行习作共享。

关键词:过程教学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中图分类号:G421;G623.2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0)08-0048-02

过程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语文写作教学中,即是把写作看成一个循环的认知过程,能让学生在交互写作的基础上加深对写作内涵的理解。过程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过程,从写作前的准备、写作中的讨论、写作后的修正和反馈总结等方面入手,教会学生如何写作,如何在写作过程中提高构思能力、分析能力、修改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等,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一、过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优势

在传统写作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写作技能的讲授,师生之间几乎没有双向交流,整个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对写作兴趣不高,甚至畏惧写作,更不知道如何修改和润色习作。而过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有以下几方面优势。第一,过程教学法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写作的向导。在写作指导、小组讨论和教师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双向交流,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教师则从学生那里得到反馈,并给予指导和建议,从而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写作。第二,过程教学法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写作的全过程,能克服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情绪。当学生无从下笔时,教师会激发和引导学生思考,在小组讨论及写作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教师通过指导写作全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克服学生对写作的恐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第三,过程教学法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成长。在过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合作与自主探索,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提出多种建议,进行发散性思维。同时,同伴的评价也能引发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学生在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的过程中,不仅能学习到技巧,还能拓展写作思维,获得自我成长。

二、过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运用思维导图策略做好写作准备

思维导图在逻辑上串起了现有的零散内容。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分类和合并,系统地整理和组合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另一方面,它对信息的梳理往往能激发新的思维和拓展思维,特别是在写作教学中,思维导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思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过程教学法中,应将思维导图策略应用于写作前的准备阶段。首先,教师应将思维导图的逻辑结构和作图方法教给学生,说明如何绘制思维导图。然后,根据写作主题,鼓励学生独立绘制思维导图。以“我最熟悉的人”这个题目为例,教师首先问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最想描写人物的什么,学生们纷纷说道:“眼睛”“头发”“严肃”等。面对这些零散的词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总结描述人物的维度,如“外貌”“个性”等,然后对这些零散的词语进行分类。这样,学生们就能画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与全班同学分享。在分享中,学生除了要讲解思维导图的内容外,还要介绍思维导图的独特设计和其所代表的写作结构。

2.运用小组讨论策略进行习作讨论

小组讨论法是将一组学生集中在一起就某些知识和话题展开交流讨论活动。在小组讨论中,小组成员阅读同伴的习作时,要有意识地挖掘习作中的亮点及不足,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的讨论,不仅能让学生从他人习作中汲取亮点和教训,还能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习作,自主挖掘其存在的问题。这种互动交流与传统的方式相比,更加开放和高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应该将“评语”纳入进来。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明确“批评”与“评价”的区别,说明相互评价习作的原因和目的,并要求学生对所评价习作写上评语。评语的内容既可以是文章中的亮点,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不足及改进建议。小组成员写完评语后,再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各抒己见。至此,学生的习作初稿就算完成。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写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运用编辑列表策略进行习作修改

事实上,学生的习作初稿完成后,文章结构可能有偏差,文章内容可能与主题有所偏离,文章语言也可能存在不规范现象。因此,教师应引领学生对初稿进行认真审查和修改。这时,教师可以引入编辑列表策略,目的是让学生重视习作的修改,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首先,教师以某篇习作初稿为例,与学生一起完成习作修改。然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初稿进行自主修改。习作修改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应通过多次练习逐步提升自己的修改能力,可以根据写作主题来确定修改主题。比如,对“我最熟悉的人”这类主题的作品,可以将修改主题侧重于文章结构方面;对“秋景”这类主题的作品,可以将修改主题侧重于景物细节描写方面。总之,教师要结合习作内容指导学生的习作修改。最后,学生可以按照编辑列表的修改要求再检查和润色自己的文章。编辑列表的修改要求主要有五个层面。一是删去多余部分,突出中心部分。应删去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使每一句话都围绕主题展开,具体方法是先把文章的内容总结成一句话,然后检查文中哪些内容与主题无关,并画线注明,进行删减。二是加强细节,突出重点。写作不能通篇用力均匀,而要选择关键内容进行详细描写,并注重细节的独立性,凸显重点人物或场景,这样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三是优化结构,理清逻辑。应理清文章结构,重视结构的“总”与“分”,使其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四是锤炼语言,美化语句。文章的语言既要精练还要精美,修改时应尽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美化和丰富语言。五是纠正错误,检查定稿。检查定稿时,应检查用词的准确性、词语搭配的合理性、句子的流畅性、标点符号的正确性等,发现问题要及时改正。

4.运用反馈沟通策略进行习作共享

最终形成定稿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全班与同学分享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较大规模的同伴反馈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再次得到修改建议,也有机会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进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在习作分享环节引入反馈沟通策略,可以为学生营造和谐、开放的分享环境,促使学生进行习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具体分享时,可以学生自愿分享,也可以由教师指定学生分享。学生对写作的分享不限于最终的定稿,既可以介绍自己写作前的思维导图及具体结构,还可以介绍自己的修改过程,对比修改前后的文章,谈谈自己在修改过程中的收获和启迪。分享的形式不限,既可以是介绍,又可以是朗诵,还可以是角色扮演。比如,以《印象之秋》一文为例,很多学生在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描述秋天的景色。分享时,小作者们就可以进行分角色朗诵,让分享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另外,文中的典型景物很多,分享的学生可以隐藏景物名称,让同学们猜一猜。如果大家能马上猜出来,就说明描述得生动形象;如果大家不能准确猜出,则说明描述得不够形象,这时学生们便可以对习作进行共同修改。

总之,过程教学法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它能促使学生系统地思考写作过程,逐步加深对写作的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构思能力、分析能力、修改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谢素彬.思维导图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

[2]赵琳.过程写作教学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

[3]牟常青.过程教学法在培養学生写作能力中的运用[J].文学教育,2016(03).

[4]顾馥婷.过程写作法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过程教学法写作教学思维导图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过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