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式心理疗法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
2020-09-01汪小燕童娟
汪小燕, 童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城站院区血液科(浙江杭州 310009)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该病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起病急,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出血、贫血、感染和浸润等。急性白血病首要的发病症状为贫血并进行性加重,高热持续或感染反复,肝、脾、淋巴结等不同程度肿大,如果不给予有效治疗,多数患者仅有几个月的生存期[1-2]。临床上主要以综合化疗为治疗方法,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生长,杀灭肿瘤细胞。相关调查显示[3],成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首次化疗,60%以上患者病情可获得缓解,20%左右的患者生存时间可在5年以上,但复发率也较高。化疗还会使患者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常见有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对患者和医院均带来不良影响。当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后,需要面临经济、化疗巨大压力,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应激反应。轻微应激反应有利于控制病情,促进身体恢复;但应激反应过度,则会影响患者治疗和康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多数会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使患者心理状态更加脆弱,增加身体的不舒适感[4]。负面心理情绪和身体健康相互影响,当患者出现不良心理反应时,对身体出现的轻微异常情况也会比较敏感,而随着病情加重反过来又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尤其重要。本研究特选取治疗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并进行分组对比,探讨激励式心理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影响,现将治疗和护理过程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纳入标准:(1)经临床表现、相关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均符合全国化疗统一方案,化疗治疗药物主要选取甲氨蝶呤;入院前未实施生物免疫治疗、抗肿瘤药物或中医药治疗。排除标准: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消化道严重疾病;对化疗药物过敏;神经、精神障碍患者;意识功能障碍;伴有其他器官原发性肿瘤。根据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18~45 岁,平均(27.3±2.5) 岁;病程1~11周,平均(2.4±0.5) 周;高危型28例,中危型9例,低危型3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9~43 岁,平均(26.5±1.9) 岁;病程2~10周,平均(2.2±0.3) 周;高危型26例,中危型10例,低危型4例。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均衡性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开展前,研究目的、化疗方案、护理方式均被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知情同意书均已签署,所有患者均能充分配合化疗和护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先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包括在患者入院后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内部环境、医院规章制度;给患者细致介绍化疗的具体细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监测生命体征,进行基本生活护理和药物护理;给予饮食指导,对口腔进行护理;处理化疗引起的并发症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激励式心理疗法。激励式心理疗法具体内容:(1)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急,一部分患者之前的身体状况很好,也很少生病。发病后,对患者身体健康危害较大,使患者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患者承受多方面的心理压力,担心后期康复、担心治疗费用,担心家人的承受能力,而且儿童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大多数,承受能力更弱,多数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甚至有的患者还出现了厌世情绪。一部分患者虽然愿意配合,但却急于求成,病情有一些恢复时,就减慢治疗甚至停止治疗,这样就耽误了身体的正常康复。医护人员应时刻与患者沟通,时常鼓励患者,为患者创造干净整洁的住院环境,使患者焦虑情绪得以缓解,增强患者自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深入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和需求,根据患者不同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激励,促进治疗顺利进行。(2)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宣教方式可采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开展健康讲座等多种形式,引导患者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案,鼓励患者只要坚持治疗就能对病情有明显改善。告知患者如果积极配合治疗,不仅病情能够较快恢复,还能减少家庭和经济负担,使患者有了治疗疾病的动力。(3)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因为白血病患者心理较为脆弱,因此在护理时一定要保持耐心,热情周到,多给予患者鼓励。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日常谈话中掌握患者饮食习惯,并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最佳饮食方案。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多进行沟通,尽量让患者家属给患者制作维生素和蛋白含量高的饮食,食物不要太多油腻,应易于消化,多食新鲜蔬果。病房随时保持安静,温湿度应适宜,保证病房环境整洁、舒适。嘱患者每天要保证充足睡眠,情况容许可在病房内适量走动,缓解胃肠不适。(4)采用身边治疗成功病例激励患者,告知患者如果积极治疗疾病,病情是可以明显改善的,给患者治疗疾病的希望,改变患者消极态度,增强患者治疗信心,使患者被动治疗变为主动配合。对化疗不良反应要积极预防,加强患者口腔、会阴、肛周护理;多食维生素C及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进食前后、睡前应刷牙,漱口使用盐水;加强个人卫生,会阴、肛周应保持清洁与干燥,排便保持通常,以防便秘;化疗前口服奥美拉唑可减轻胃黏膜损伤;仔细记录患者呕吐次数及呕吐物性质。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颜色变化,患者尿液应定期碱化、水化,肾小球灌注量维持3 L以上。(5)做好家属工作,尽可能让患者家属做最大程度配合,家属是患者最信赖和最亲近的人,如果家属能够积极对待疾病治疗,这种正面情绪也会直接影响患者。告知患者家属其良好情绪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抑郁心理,应用积极的态度支持患者,消除患者存在的忧虑,使患者感受到有家人陪伴身边,自己并不孤单,有助于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F-36简易健康调查量表[5],量表共8个维度,36个单项,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本组选择其中机体疼痛、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感影响、活力、社会功能这6个维度进行评估。(2)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所有项目采用0、1、2、3、4分的5级评分法,0分:无症状;1分:轻;2分:中等;3分:重;4分:极重。HAMA评分:总分29分及以上,为严重焦虑;总分21分及以上,一定存在明显焦虑;总分14分及以上,一定存在焦虑;总分大于7分,可能存在焦虑;总分小于7分,无焦虑症状。HAMD评分:总分小于8分:正常;总分8~20分:可能存在抑郁症状;总分20~35分:一定存在抑郁症状;总分超过35分:严重抑郁。(3)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4)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总分50分,≥45分为非常满意,35~44分为比较满意,25~34分为一般满意,<2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2检验,组间多个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双侧检验所有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经护理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况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肝功能损伤并发症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例(%)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541,P=0.019)。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白血病原始病灶在造血或淋巴干细胞,属于恶性克隆性疾病,多数为儿童发病,是国内高发性肿瘤,儿童发病为首位[6]。国内白血病发病率低于欧美国家,急性患者发病率高于慢性,并且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7]。临床上,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进行维持治疗,患者除了要忍受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折磨,同时还要承受巨大经济压力[8]。白血病患者各个器官功能较弱,并不能很好承受化疗药物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多数患者还存在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并发症。医学研究发现[9],肿瘤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可阻碍治疗顺利进行并增加不良反应,升高病死率,反之,营养状况良好有助于降低治疗风险,降低并发症。以上各种因素影响,使白血病治疗困难加重,治疗周期延长,治疗费用也成倍增加,化疗一系列不良反应日趋加重,导致患者整体健康情况受到影响,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出现感染、肝功能损害[10]。相关研究显示[11],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和健康人群相比普遍低下,如生理、心理、情感以及社会功能等各个方面。化疗会造成患者胃肠道剧烈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不良症状导致患者情绪低落、悲观,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2]。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则上应及早进行化疗,这样有助于控制肿瘤继续生长,延缓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13]。化疗药物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具有正负两面作用,既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但同时也会增加5-羟色胺在肠嗜铬细胞的释放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中5-羟色胺受体被激活,导致一系类胃肠道不良反应出现[14]。有研究显示[15],精神抑郁患者5-羟色胺在血液中水平更高,这就说明如果能够改善患者不良精神症状,可以降低5-羟色胺水平,胃肠道不良反应就可以相应得到改善。激励式心理疗法以激励理论为基础,采用正面的、积极的激励方式来触发患者内心深处的动力,给予患者心理疏导,使患者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情绪氛围[16-17]。激励式心理疗法使患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周围人群对自己是理解的,对治疗是支持,使患者感受到自己不是孤单一人,从而促进患者自信心增强,抵抗疾病能力增强,对自己不良情绪可以进行自我疏导,始终抱有乐观情绪[18]。激励模式促进大脑5-羟色胺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而5-羟色胺释放越多,就越能发挥情感调节作用[19]。激励模式可以均衡患者因不良情绪导致的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反应紊乱,使不良情绪快速消除[20]。鼓励和关心可以更好刺激大脑内啡肽细胞,激发大脑安慰中枢和快乐中枢,而内啡肽对快乐和幸福感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21]。
肿瘤在生活中属于重大负面事件,给患者造成生理、心理、家庭、经济多重负担。面对癌症能够良好适应的患者通常能够成功应对压力,生活态度更加积极、乐观,通常会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生活质量也更高[2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降低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更为明显。提示激励式心理疗法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项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口腔、消化道等不良反应明显较少,提示激励式心理疗法可帮助患者减轻化疗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提示激励式心理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组采用的激励式心理疗法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激励式心理干预,以积极心理学为设计理念,使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消除焦虑情绪。在实施了激励式心理疗法后,患者生理功能逐渐得到改善,得到了社会及家庭的更多支持,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够也相应提高,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因此提高。激励式心理疗法除了能够有效疏导患者因癌症及化疗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心理适应能力,使患者对白血病有了更明确的认知[23]。激励式心理疗法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对患者的良好沟通,促进患者积极应对自身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患者和家属共同学习、共同面对困难,可以促进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更多支持,提高患者心理韧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4]。本研究还对观察组患者病房环境、饮食及化疗并发症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因此使消化道反应、口腔溃疡、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明显减少,患者不良症状得以减轻,患者化疗依从性也因此提高,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相应提高。
综上所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采用激励式心理疗法,可明显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