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慢性疾病患者就诊时心理行为的影响
2020-09-01张晓宇曾贤威翁育尹卓娜李萍陈波徐谷根
张晓宇, 曾贤威, 翁育, 尹卓娜, 李萍, 陈波△, 徐谷根△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1内分泌科, 2心理精神科(广东广州 51037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力非常强,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目前研究显示,COVID-19的潜伏期为1~14 d,个别患者潜伏期更长,且患者在潜伏期内也均有传染性,给医疗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1-2]。面对感染风险高的情况,我国在疫情期间采取了严格的隔离及管控措施,许多慢性疾病患者到医疗机构接受常规的疾病随访和诊疗受到限制,全国医务工作者及医院就诊患者均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种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压力、焦虑、抑郁症状、失眠、愤怒和恐惧[3]。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影响慢性疾病门诊就诊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对慢性疾病治疗的信心。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作为广东省应急医院,是广州市收治COVID-19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及时发现慢性疾病患者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其就诊的信心和对慢性疾病的管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研究对至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疾病患者于COVID-19疫情期间就诊的心理行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2月28日至3月7日COVID-19疫情期间于门诊就诊的慢性疾病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41例;年龄18~25岁7例,26~30岁13例,31~40岁28例,41~50岁15例,51~60岁10例,>60岁11例;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患者11例,高中12例,大专26例,大学本科36例,硕士及以上5例;慢性疾病病程:1年以内36例,2~5年27例,5年以上21例;慢性疾病情况:肥胖症患者7例,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8例,高血压患者15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例,糖尿病患者31例,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9例,其他慢性病患者16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以上;可熟练使用手机微信;无语言、智力及认知障碍,能够理解调查问卷内容并恰当填写。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无法完成问卷调查。
1.2 调查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调查对象通过微信填写问卷调查表,其中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Zung式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量表)。SAS、SDS量表共20项,其标准分为50分,调查对象的分数超过50分,代表调查对象存在一定心理问题,标准分越高,说明患者的心理症状越重,标准分50分以下表示患者无抑郁或焦虑症状,50~59分表示轻度抑郁或焦虑症状,60~69分为表示中度抑郁或焦虑症状,70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或焦虑症状;ISI量表共7项,0~7分为无失眠,8~14分为亚临床失眠,15~21分为中度失眠,22~28分为重度失眠。所有调查问卷均要求调查对象独立填写,不应受周围人群干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将本次所统计到的数据与全国常模[4]作比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慢性疾病患者对于COVID-19疫情的心理问卷调查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88.08%患者担心至医院就诊会被传染COVID-19,且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传染源,70.24%患者认为会因为COVID-19的暴发而取消就诊计划,多数患者认为疫情发生前、后对于慢性疾病控制均较好,90.48%患者希望可开更长时间药物以减少就诊次数避免感染风险。见表1。
表1 慢性疾病患者对于COVID-19疫情的问卷调查情况
2.2 慢性疾病患者的SDS、SAS、ISI量表得分基本情况 SDS量表的整体得分情况显示,SDS总体得分(61.21±8.22)分,以50~59分居多。SAS量表的整体得分情况显示,SAS总体得分(54.26±7.22)分,以50~59分居多。ISI量表的整体得分情况显示,ISI总体得分(16.72±2.25)分,以8~14分占46.43%居多。见表2。
表2 慢性疾病患者的SDS、SAS、ISI量表得分基本情况
2.3 慢性疾病患者与全国常模的SDS、SAS及ISI量表评分比较 慢性疾病患者的SDS量表评分较全国常模明显升高,慢性疾病患者的SAS量表评分较全国常模明显升高,慢性疾病患者的ISI量表评分较全国常模明显升高(P<0.05)。见表3。
表3 慢性疾病患者与全国常模的SDS、SAS 及ISI 量表评分比较
2.4 慢性疾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慢性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疾病类型在抑郁、焦虑严重程度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慢性疾病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在失眠程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见表4~6。
2.5 慢性疾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慢性疾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疾病类型均不是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而慢性疾病患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为失眠程度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小及文化程度越高,患者失眠程度越重,见表7。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4]。它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5],目前,该病的诊断主要从流行病学因素、临床
表4 慢性疾病患者抑郁严重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现、CT表现等方面进行,与以往导致大规模流行的冠状病毒,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不同,COVID-19的传播率更高,平均1例已经感染的患者可感染2~3例[6]。面对新的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发布1号公告,将COVID-19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防控措施。中国的老龄化人口庞大,老年人对COVID-19易感,大规模检疫限制及公共交通关闭造成就诊不便,慢性疾病患者可能承受着更大的心理负担[7-8]。Liu等[9]强调说,COVID-19疫情突出了突发事件期间精神卫生服务的潜在缺口,同时也测试了卫生保健工作者和医疗系统的恢复能力。Duan等[10]注意到在疫情期间全民的心理问题不断增多,包括焦虑、抑郁和失眠。在疾病暴发期间,随着新增病例数量不断增加,健康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人群的焦虑可能会加重。因此,由于多种原因,大规模隔离可能会增加焦虑,焦虑情况增加也可能对其他健康问题产生连锁影响。我院是广州市COVID-19患者的定点收治医院,在疫情期间对到我院就诊的患者管控严格,而慢性疾病患者需到医院接受常规的疾病随访和诊疗,在进入医院时需测量体温、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就诊时面对医院内穿着比平时更加严格的医务工作者,在医院内行走时见到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封锁带等,都会使慢性疾病患者对就诊产生一定的心理影响,甚至会让患者取消就诊计划而影响到慢性疾病的治疗。
表5 慢性疾病患者焦虑严重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6 慢性疾病患者失眠严重程度的单因素分析 例
表7 慢性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失眠严重程度的回归分析
本研究对到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88.08%患者担心至医院就诊会被传染COVID-19,甚至有70.24%患者认为会因为COVID-19的暴发而取消就诊计划,且90.48%患者希望可开更长时间的慢性疾病药物以减少就诊次数,避免感染COVID-19的风险。提示大部分慢性疾病患者对至医院接受常规的慢性疾病随访和诊疗感到担心和恐惧,希望开具更长时间的药物以减少就诊次数,降低感染COVID-19的风险。本研究还发现,多数患者认为,疫情的发生对其慢性疾病的控制并未有影响,慢性疾病控制均较好,且大部分患者认为自己不可能成为传染源。此结果表明,患者对疫情期间的自我管理及疾病控制充满信心,可能与疫情期间有慢性疾病相关的线上指导,以及医生的线上问诊、线上购买药物、线下及时配送药物等互联网+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有关。
SDS、SAS和ISI测试量表是一种短时间测试量表,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文化层次、职业范围及年龄的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且不受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性别及年龄等情况影响[11-13]。本研究通过微信方式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SDS、SAS和ISI量表检测,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或焦虑、亚临床失眠的受试者比例最高;受试者的SDS量表评分、SAS量表评分及ISI量表评分均较全国常模明显升高(P<0.05)。通过检索文献发现,在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暴发时,进入SARS隔离病区的护理人员的SAS评分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医护人员的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得分显著升高[14-15],患者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焦虑和恐怖情绪,心理量表评分较地方常模显著升高,而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恐惧、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等[16]。但均未见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行为研究,本研究发现在COVID-19疫情期间,慢性疾病患者到医院门诊就诊时存在不良心理问题,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及时重视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可能对其生活、工作及慢性疾病的管理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受试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及疾病类型均不是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而受试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为失眠程度的危险因素,年龄相对年轻及文化程度越高,患者失眠程度越重。目前网络信息量大,而年龄相对年轻、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对电子产品的熟悉程度较高,在出行受到管控的疫情期间,大部分的新闻及疫情相关信息由电子网络迅速传播,可能是导致此类患者失眠程度严重的原因。慢性病患者就诊期间应对年轻且文化程度高的患者着重进行心理疏导,保护这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控制疫情和他们自身的长期健康至关重要[17]。
综上所述,在COVID-19疫情期间,医生在对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诊疗的同时,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量表评估,发现较严重心理问题时,应对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疏导。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不足,且一般资料调查内容较少,致使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应进一步丰富调查内容,对影响患者心理行为的因素进行有效分析,及时进行干预及心理。